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3炼铁厂工艺技术操作规程汇编.

33炼铁厂工艺技术操作规程汇编.

天津天丰钢铁有限公司炼铁厂岗位工艺技术操作规程汇编受控状态:持有者编号:(文件编号:QES/ZY-SJ-29-A/0)编制:王祖云审核:批准:发布日期:2013年1月1日实施日期:2013年1月1日高炉冶炼岗位工艺技术操作规程目录1 原料与燃料1.1 原燃料的质量管理1.2 高炉配料及炉料校正2 高炉操作制度及炉况调剂2.1 高炉操作制度的选择2.2 高炉操作制度的调剂2.3 高炉炉况的判断及调剂3 高压操作与富氧操作3.1 高压操作的均压制度3.2 高压操作时的要求3.3 高压与常压的转换程序3.4 高压操作时注意事项4 出铁和出渣4.1 炉前操作指示4.2 出铁前的准备工作4.3 出铁出渣操作5 休风与复风5.1 短期休风与复风5.2 长期休风与复风(计划检修)6 事故的预防与处理6.1 风口破损严重大量向炉内漏水的处理6.2 直吹管烧坏的预防与处理6.3 渣口铁口失常的处理6.4 防止大灌渣6.5 紧急停水6.6 鼓风机突然停风6.7 热风阀严重漏水6.8 炉体跑火跑渣的处理6.9 炉缸、炉底烧穿的预防与处理7 附录能源要求本要求贯穿于炼铁厂所有工艺和岗位,要求如下:A.岗位员工应控制能源消耗,降低能源消耗水平;B.岗位员工应参加能源体系培训;C.岗位员工应参加能源法律法规培训;D.岗位员工应具备“节能降耗”的意识和技能;1 原料与燃料原、燃料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按照高、熟、净、匀、小、稳的原则,为高炉提供数量充足的原燃料。

1.1 原燃料的质量管理:输入高炉的原、燃料必须符合规定的技术质量标准。

1.1.1 原、燃料的技术标准:⑴结矿:执行原冶金部YB/T421-92《炼铁生产用烧结矿技术标准》粒度要求:5~50mm。

⑵团矿:执行原冶金部YB/T005-91《炼铁生产用球团矿技术标准》粒度要求:6~15mm。

⑶莹石:执行原冶金部YB/T5217-1997《萤石标准》注:入炉粒度6~300mm 。

产品最大粒度为350mm 。

其中<6mm粒度的量不超过5%,>300mm 的量不超过10%。

⑷ 锰矿石:执行原冶金部YB/T319-1997冶金用《锰矿石标准》注:入炉粒度5~150mm,其中大于150mm的量不超过5%,小于5mm的量不大于8%。

⑸焦炭:执行GB 1996-94《冶金焦标准》⑹高炉喷吹用煤,参照其它企业制定本单位标准:①高炉喷吹用烟煤技术标准粒度要求:粒度在0~25mm之间,最大不得大于30mm,大于25mm 的比例≤10%。

②高炉喷吹用无烟煤技术标准粒度要求:粒度在0~25mm之间,最大不得大于30mm,大于25mm 的比例≤10%。

可磨性指数>45。

⑺高炉用小块焦,参照其它企业制定本单位标准⑻石灰石,参照其它企业制定本单位标准1.1.2 原燃料管理标准:1.1.2.1 烧结矿化学成分及性能的测定频度:本厂烧结矿化学成分分析每班不得少于两次,粒度筛分组成每天一次,转鼓强度每旬一次;入炉前化学分析、粒度筛分组成、转鼓强度测定结果应报达高炉。

1.1.2.2 球团矿的化学分析及性能的测定频度:本厂球团矿的化学分析每天一次,筛分指数每天一次,抗压强度、转鼓指数、抗磨指数每旬一次;外购球团矿化学分析每天一次,抗压强度、转鼓指数、抗磨指数入厂时分析一次。

1.1.2.3 冶金焦炭工业分析及性能的测定频度:工业分析取入炉混合焦样每班一次,转鼓指数(M40、M10)取入炉混合焦样每天一次。

1.1.2.4 关于原燃料厂内复验的管理:正常情况下各种料的复验由高炉工长提出,由原料工段长或班长与品种部取样组共同取样后交中心化验室进行化验。

在原燃料质量波动大时加强复验的频度,品质部加强抽验,保证复验质量。

1.1.3 原燃料使用的有关规定:1.1.3.1 使用准则:1.1.3.1.1 原料使用比例:焦炭的入炉比例由厂长或生产副厂长确定,原料工段执行,因炉况需要调整入炉焦炭比例时由炉长请示厂部由厂长或生产副厂长决定;外购烧结矿与外购球团矿的入炉比例由公司生产副总与生产部决定,因炉况需要调整入炉料比例应请示公司由公司决定。

1.1.3.1.2 料仓料位基准:为发挥料仓的中和作用,通常料仓料位应保持在每个仓有效容积的70%以上。

1.1.3.1.3 各种仓严禁混料,料仓改换料种时,应清理仓内原料余料,使之空仓并且仓壁干净。

如发现混料应及时向高炉值班室与生产部报告。

1.1.3.1.4 严禁仓内卸入铁板、托辊、角钢、木棍、钢丝、砖等等杂物。

1.1.3.2 原燃料筛网的管理:1.1.3.2.1 根据高炉炉况和原料含粉情况由高炉炉长和原料工段提出由厂部决定。

1.1.3.2.2 炉料含粉的管理:一般情况入炉含粉指标控制为:烧结矿<5mm,<5%焦炭<25mm,<7%管理方法:根据取样(每日一次)结果判断,调整给料速度,料门开度正常情况下要求:烧结矿:130~150mm球团矿:120~130mm块矿: 120~130mm原料工段和卷称工段应及时清理筛网保证粉料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出现筛网破时及时进行修补或更换。

1.2 高炉配料及炉料校正:1.2.1 大、中修停炉、开炉及封炉的停复风变料由炉长指定方案,并经厂部、公司主管领导批准执行。

1.2.2 一至两天的休风料,由炉长制定方案,厂部批准后执行。

1.2.3 10小时以内的休风料,由炉长制定方案并组织执行。

1.2.4 高炉洗炉、改变铁钟,由炉长制定方案,生产副厂长批准后执行:1.2.4.1 洗炉料的配料:洗炉墙的粘结物,负荷调整宜集中加净焦,洗炉剂应集中加在边缘;洗炉缸堆积物时,宜减料批负荷,适当降低渣碱度。

1.2.4.2 改变铁钟时的配料:1.2.4.2.1 由铸造铁改炼钢铁时:应本着先提高炉渣碱度,再提高负荷的原则。

提前一炉铁提碱度,逐步使生铁含硅和炉渣碱度达到合适的控制值;1.2.4.2.1 由炼钢铁改铸造铁时:应本着先降低炉渣碱度,再降低负荷的原则。

提前两炉铁降低炉渣碱度,负荷一次减到铸造铁水平。

1.2.5 炉料校正:1.2.5.1 值班工长在接班后要及时与卷称核对配料情况,必须检查原燃料仓存量及质量,核对装料制度。

1.2.5.2 炉料校正必须根据原燃料质量变化情况、炉况具体情况进行,每次仓位补料分析下达必须进行炉料校正,决定是否变更料单,由当班工长负责。

1.2.5.3 发生下列情况时,必须及时进行炉料校正:1.2.5.3.1 当入炉料品位发生较大变化或入炉料结构发生较大变化时;1.2.5.3.2 当入炉料碱度发生较大变化或连续两炉生铁含硫发生较大变化时;1.2.5.3.3 当使用高硫原料冶炼时,应酌情提高炉渣碱度;1.2.5.3.4 当焦炭或灰分波动大于±1%或水份明显变化时;1.2.5.3.5 当焦炭种类或粒度发生较大变化时;1.2.5.3.6 当熔剂中有效成份波动大于±2%时;1.2.5.3.7 如果炉温高,煤量、风温使用较低未达到规定值时,或炉温低,煤量、风温已超出规定值时。

注意炉热加负荷时,应查明原因,不能连续加负荷;1.2.5.3.8 当改变装料制度时(如加重或发展边缘),应根据炉况调整负荷;1.2.5.3.9 因热风炉故障,风温达不到指定水平时,应减轻负荷;1.2.5.3.10 发现冷却设备漏水,应根据漏水程度减轻负荷;1.2.5.3 11 由于原燃料含粉率显著增加,应减轻负荷;1.2.5.3.12 当金属附加物增减时,应调整负荷,其调整量通常为100kg矿换300kg金属附加物。

1.2.5.4 高炉短期休风时,从减煤、停煤到休风后复风未喷煤期间,每批料因少喷煤或停喷煤按煤粉置换比折算成焦炭后送风初期逐渐补齐,并多增加10%左右,同时休风期间要减轻负荷也应一同考虑。

1.2.5.5 变料时,值班工长要填写变料单交卷称执行,并检查实施情况。

2 高炉操作制度及炉况调剂高炉操作制度主要包括送风制度、造渣制度、装料制度热制度及冷却制度。

送风制度关系到炉缸初始煤气流的分布是否合理,对炉缸工作状况起决定性作用;造渣制度不仅直接影响到生铁质量的优劣和炉况的稳定顺行,也影响到炉墙表面整洁与否;装料制度对炉料、煤气流沿半径方向及圆周方向的合理分布有重大作用,并对炉缸工作状况有较大影响;热制度则对炉况稳定顺行和生铁质量起重要作用;冷却制度对炉墙整洁对边沿煤气流有重大影响。

因此,必须根据冶炼条件,坚持上、中、下部调节相结合的原则,既慎重又不失时机地为高炉选择和调整好基本操作制度,确保高炉顺行,以达到安全、高产、优质、低耗、长寿的目的。

2.1 高炉操作制度的选择2.1.1 装料制度的选择高炉布料主要是通过调整炉料的装入顺序、料线高低、批重大小、布料角度及环数,即利用炉料在炉内的分布状态及透气性的差异,来调整炉内煤气流分布和炉缸半径方向的温度分布,从而达到高炉稳定顺行的目的。

2.1.1.1 炉料的装入顺序:是指装入炉内各种料的次序。

一般洗炉料应加在边缘,如果为清洗炉缸或炉墙某一方位,允许洗炉剂后装或偏装。

炉料依次装入的顺序一般为铁矿石、碎铁、石灰石,严禁将石灰石布在边缘。

2.1.1.2 料线:我厂指定的料线零点为炉喉钢砖内侧上沿拐点。

从零点到料面的垂直距离为料线。

一般是料线越深,堆尖越靠近边缘,边缘分布的炉料越多。

两探尺之差应小于0.5m,如发生偏料时,应按浅尺上料,正常情况下,禁止单探尺工作,若两探尺同时损坏,应立即上报并组织抢修,在修复前应按料速、炉顶温度并参考时间放料。

2.1.1.3 无料钟炉顶布料各角度:布料倾动角α,回转角β,料流开度γ。

正装为αo>αc,倒装为αo<αc,同装为αo=αc。

2.1.1.4 炉料的装入方法2.1.1.4.1 一般采用矿焦分装。

分装为每批料矿石或焦炭单独以规定的料线分料罐相继布料。

基本的装料制度有OO↓CC ↓ 或CC↓OO↓OOO↓CCC或CCC↓OOO↓(O代表一车矿,C代表一车焦;↓代表打开下密封阀,通过布料溜槽往炉内布料。

)2.1.1.4.2 布料方式:无料钟炉顶是通过溜槽角度进行布料,布料方式有三种:环形布料:即料罐中的原料经布料溜槽由一个同心环(单环)或多个同心环(多环)装入高炉。

按规定程序选定溜槽倾角位置可只布一圈也可布多圈,原料应从外向里布(高炉垂直中心线为里),在布完一料罐后,溜槽自动停止在最大工作倾角上。

定点布料:即在设定的平面角(或方向角β)及设定的倾角(α角),把原料布入炉中任何一点。

螺旋布料:即溜槽作均匀旋转运动,同时作径向运动形成变径螺旋形炉料分布,溜槽由外向里改变倾角,摆动速度由慢变快,把炉料布在炉喉截面的任一位置。

为了消除明显的管道形程,可以临时变更布料溜槽的工作制度,进行定点布料。

2.1.1.4.5 料批:料批是指矿石批重和焦炭批重。

适宜的矿石批重应根据煤气的分布情况、冶炼强度高低、原燃料理化性能、装料设备等因素来确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