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 第四节 口语表达的基本形式训

第二章 第四节 口语表达的基本形式训


洛阳纸贵
西晋太康年间有位很有名的文学家叫左思。左思小时 候,因为身材矮小,貌不惊人,说话结巴,显出一副痴痴 呆呆的样子,他父亲就一直看不起他。左思不甘心受到这 种鄙视,开始发愤学习。他决心依据事实和历史的发展, 写一篇《三都赋》,把三国时魏都邺城、蜀都成都、吴都 南京写入赋中。经过十年,这篇凝结着左思甘苦心血的 《三都赋》终于写成了!可是,当左思把自己的文章交给 别人看时,他却受到了讥讽。左思不甘心自己的心血遭到 埋没,找到了著名文学家张华。张华被文章深深感动了。 在张华等多位名人作序推荐下,《三都赋》很快风靡了京 都,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人们啧啧称赞,竞相传抄,一 下子使纸昂贵了几倍。原来每刀千文的纸一下子涨到两千 文、三千文,后来竟倾销一空;不少人只好到外地买纸, 抄写这篇千古名赋。这就是成语“洛阳纸贵” 的由来。后 来用洛阳纸贵比喻著作广泛流传,风行一时。
扒进多少粗粮糠菜?他身
后是经过辛勤劳动换来的 一片金色的丰收景象,他
的手中端着的却是一个破
旧的茶碗。
练习
教材95页第5、6题。
五、演讲
⒈如何写演讲稿 ⒉如何进行演讲
⒈如何写演讲稿
(1)演讲稿的总体特征
①内容上的现实性 ②情感上的说服性 ③特定情景性 ④语言流畅,深刻风趣
⒈如何写演讲稿
(1)演讲稿的总体特征 ①内容上的现实性
演讲稿是为了说明一定的观点和态度的。这 个观点和态度一定要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它讨 论的应该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并为人们所关心的 问题。它的观点要来自身边的生活或学习,材料 也是如此。它得是真实可信,贴近现实,是为了 解决身边的问题而提出和讨论的。
②情感上的说服性
演讲的目的和作用就在于打动听众,使听 者对讲话者的观点或态度产生认可或同情。演 讲稿作为这种具有特定目的的讲话稿,一定要 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很多著名的政治家都是 很好的演讲者,他们往往借肋于自己出色的演 讲,为自己的政治斗争铺路。
二、描述
描述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 人、事、物、景等具体事物的特征 及形态,具体细致地描绘给别人听 的一种口语表达方式。
描述与复述的区别
复述:以现成的语言材料为表达对象,以 读和听为表达基础,具有模仿性。 描述:以客观存在的事物为表达对象,以 观察为基础,具有独创性。 复述:除扩展复述外,基本上使用原材料 现成的语言。 描述:要迅速组织自己的语言,把内部语 言(思维)转换成外部语言(口语)。
某一年的清明节,一个少年独自来到城南郊外游 玩,看到一户花木繁茂而门户紧闭的人家,便上前叩 门。半晌,有一少女娇艳的容貌在门缝中若隐若现,简 单的对话之后,少年向她讨茶解渴,那少女转身取来茶 水,便斜倚在门前一棵盛开着桃花的桃树下。在红艳艳 桃花的映照之下,少女妖姿媚态更是显得加青春美貌, 风韵袭人。少年一边饮茶,一边就寻找话题,想和她攀 谈几句,那少女虽没有答话,却深情地注视着少年。少 年饮茶之后,便起身告辞,少女送至门口。此后的日子 里,少年度日如年,时刻思念着少女的容颜。到了第二 年的清明日,少年终于再次起身前往城南,来到庭院门 外,看到花木和庭院还是去年的模样,只是人去楼空, 门上一把大锁显得冰凉和无情,少年顿感惆怅和寂寞。 在伤感和叹惜里,将一首小诗题在了门上:去年今日此 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 春风。
④语言流畅,深刻风趣
B 要通俗易懂
描述的要求
真实准确:要符合生活的真实,能让人信服。
不可随意夸张渲染。 鲜明形象:抓准特征,突出事物的特点。用 声、色、形进行逼真的描摹,用声音、语气 的变化表达人物的感情,渲染气氛。 优美生动:语调起伏多变,语流畅达舒展, 做到语中有画,画中含情,在声音上给人以 美感。
这是一张忠厚善良、 朴实慈祥的老年人的脸。 在那一道道深深的皱纹 中,仿佛隐藏了一生的艰 辛。眼睛有些昏花,但却 安详,没有悲哀和怨恨, 有的却是无限的欣慰和期 望。你看,他这双勤劳的 大手,青筋罗布,骨节隆 起,虽然粗糙得像干枯的 树皮,但却很有力量。
⒉简要复述
对原材料加以浓缩、选择和概括,然 后用简明扼要的语言陈述出来的表达方式。
要领:
中心。
把握整体,理清线索,舍枝去
叶,反映原貌。但要防止取舍不当,偏离
比详细复述所用时间更短,语言更精
炼。
晏子使楚
春秋末期,晏子出使楚国。楚王想侮 辱晏子,让他从城门旁的洞里钻进去。晏 子就对接待的人说:“你去问问楚王,楚 国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如果是狗国,我就 从门旁的狗洞钻进去。” 接待的人把晏 子 的话传给了楚王,楚王只好让晏子从城门 进去。
对不同材料作扩展复述,侧重点不同:
议论性材料:补充论据材料,作更深 入剖析。 说明性材料:对所述内容作更具体、 更鲜明的细部说明。 记叙性材料:通过想象补充细节,使 内容更生动、充实、完整。
鞋的故事
在一次战斗的间隙,一位战士到附近 的小镇上修了一双鞋。不久,他的一双脚 因踩到地雷被炸了,后来他想起修鞋的 事,请战友去找到那个鞋摊,付了修鞋 钱,但鞋子不要了。
第二章
教师口语基本技能训练
第四节 口语表达的基本形式训练
第四节 口语表达的基本形式训练 一、复述 二、描述 三、解说 四、评述 五、演讲 六、讲故事
一、复述
定义:复述就是把读过、听过的语言材 料重新叙述一遍。 基本要求: ⒈完整准确地体现原材料的中心和重点; ⒉条理清楚,反映各部分内容的内在联系; ⒊把书面语转换成口头语。 类型
滥竽充数
战国时候,齐国有位国君叫齐宣王。他喜爱音乐,特 别喜欢听竽乐合奏。吹竽的乐队越大,他听得越起劲儿。 有个南郭先生,既没有学问,又不会劳动,专靠吹牛拍马 混饭吃。听到齐宣王要组织大乐队的消息,就托人向齐宣 王介绍,说是吹竽的高手。齐宣王很高兴,请他加入了竽 乐队。合奏的时候,他坐在三百人组成的乐队里,腮帮子 一鼓一瘪,上半身前俯后仰,好像吹得十分卖力,其实, 他的竽一点声儿也没出。但是,每天他都和其他乐师一 样,拿高薪,吃美餐,一混就是好几年。 后来,齐宣王死了。齐湣王当了国君。这个齐湣王也 喜欢听音乐,但是,不爱听合奏。他让乐师挨个儿独奏给 他听。这一来,南郭先生混不下去了,就悄悄地卷起铺盖 溜了。 后来人们用滥竽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 冒充好货。
练习
一、根据短诗提供的情节和意境展开 想象,扩展成一则小故事。
回乡偶书
贺知章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在一个晴朗的下午,唐朝著名诗人走在回乡的路上。山 路上开满野花,成群的牛羊在山坡上吃草。看到如此美景, 满鬓斑白的老诗人不禁感慨万千:岁月不饶人哪,一转眼我 离家已经50多年了。他来到村前那口面貌依旧的古井前,井 水清晰地映出自己苍老的身影,他喝了一口井水,是那样的 甘甜。突然传来一阵嬉闹声,原来是一群儿童在玩游戏。他 们看见老诗人赶忙围了过来。小孩七嘴八舌地问:老爷爷, 您是哪儿人?从哪里来?要去哪里呀?老诗人笑呵呵地答道: 我就是这里人呀!孩子们纷纷表示不相信。老诗人接着说: 那是因为我离家已经50多年了,你们当然不认识我了。你看 我还会讲我们当地的方言哪!在孩子们的簇拥下,80多岁的 老诗人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
他黝黑的脸,深深的 皱纹,粗糙的手,显示出 他艰辛勤劳的一生;他慈 祥的面容,挺直的鼻梁, 厚厚的嘴唇,透露出他的 善良和质朴;他缠裹的白 布头巾、手捧的粗瓷大碗 及碗中的稀饭,月耕耘出的那一条条车 辙似的皱纹;犁耙似的 手,曾创造了多少大米、 白面?那缺了牙的嘴,又
练习
以全班居大多数同学看过的电影、 电视或小说的情节为内容,进行简要复 述。 要求:先由一个同学进行复述,时 间不得超过三分钟;再由第二个同学进 行复述,时间不得超过两分钟;再由第 三个同学进行复述,时间不得超过一分 钟。
⒊扩展复述
扩展复述是对原材料作适当扩充,展开的 叙述。
要领:
①根据原材料的中心思想作合理想象或延 伸,不可背离原意和基本框架。 ②根据表达的需要,运用描述、解说、论 证、以及比喻、对比、夸张等多种表达方式。
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带兵打仗,天气热得出奇,让人 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们行军的速度也慢下 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曹操看行军的速度 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 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 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 “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 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 一会儿,对向导说:“那我来想办法。” 只见他快速赶到 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 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 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顿时嘴里酸溜溜 的流出了口水,精神大振,加快了步伐,终于找到了水 源。后来人们以望梅止渴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 自己。
(1)演讲稿的总体特征
③特定情景性 演讲稿是为演讲服务的,不同的 演讲有不同的目的、情绪,有不同 的场合和不同的听众,这些构成演 讲的情景,演讲稿的写作要与这些 特定情景相适应。
(1)演讲稿的总体特征
④语言流畅,深刻风趣 A 要口语化 B 要通俗易懂 C 要生动感人
④语言流畅,深刻风趣
A 要口语化。“上口”、“入耳”这是对演讲语言的 基 本要求。演讲,说出来的是一连串声音,听众听到的也 是一连串声音。听众能否听懂,要看演讲者能否说得 好,更要看演讲稿是否写得好。如果演讲稿不“上口”,那 么演讲的内容再好, 也不能使听众“入耳”,完全听懂。 演讲稿的“口语”,不是日常的口头语言的复制,而是经 过加工提炼的口头语言,要逻辑严密,语句通顺。把长 句改成短句,把倒装句必成正装句,把单音词换成双音 词,把听不明白的文言词语、成语改换或删去。演讲稿 写完后,要念一念,听一听,看看是不是“上口”、“入 耳”,如果不那么“上口”、 “入耳”,就需要进一步修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