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表达技巧(艺术手法)

表达技巧(艺术手法)

表达技巧(艺术手法)
表达技巧(艺术手法)有四方面的内容
⑴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设问、反问、对偶、排比、反复等;
⑵表达方式:描写、记叙、议论、抒情、说明。

⑶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总、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4)表现手法:
一、景和情
分两类:1、借景抒情。

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二、象征(托物言志)
借助某一具体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思想或感情。

是比喻的深化。

如⑴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⑵再如(北宋)周敦颐的《爱莲说》。

⑶此外还有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⑷高尔基《海燕》
三、衬托、烘托
通过侧面描写,来突出主要物象。

用近似的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正衬。

正衬也叫烘托,烘云托月,①如黑妞衬托白妞,②又如《陌上桑》: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从侧面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

③再如《琵琶行》中的“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利用对立的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反衬。

①如《大铁棰传》中的高将军反衬大铁椎,②又如《孔雀东南飞》阿兄反衬刘兰芝忠贞,焦母反衬焦仲卿忠贞。

再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热闹反衬寂静。

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2007年全国高考安徽卷第12题)
醉落魄•咏鹰[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

秋空一碧无今古。

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这首词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
答: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

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

四、渲染
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

用于艺术创作,就是指正面描写。

①如《江南可采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②《木兰诗》:“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③《孔雀东南飞》中,在刘兰芝被遣离开焦家时精心打扮:“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璫。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④张可久《清江引•秋怀》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五、对比
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②“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对比的两种事物之间的关系和地位是并列的,平行的。

这是它和衬托、烘托的区别。

六、抑扬
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

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例:“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闺怨》)
七、动静结合
动静结合是指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八、虚实结合
①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待与何人说!
九、联想和想象
①如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②再如唐代杜荀鹤的《再经胡城县》:去岁曾经此县城,县民无口不冤声。

今来县宰加朱绂,便是生灵血染成。

十、卒章显志
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十一、用典
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首词涉及孙权、刘裕、刘义隆、霍去病、廉颇用典达5个之多。

十二、赋比兴
赋是铺叙,如《木兰诗》《孔雀东南飞》《氓》,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主要以记叙为主,是叙事诗。

比,即打比方,“指如削葱根,口如含珠丹”“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兴,指的是开头绕道,不直接入题。

如汉乐府诗歌《孔雀东南飞》开头用“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兴,用具体的形象来渲染气氛,激发读者想象,创造出缠绵悱恻的情调,又能引起下文的故事,起到了统摄全篇的作用。

《周南•关雎》一诗成功地运用了比兴手法。

诗歌欲写所思之“女”,先以雎鸠起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既是兴,又是比。

十三、借古讽今
杜牧的《阿房宫赋》贾谊的《过秦论》苏洵《六国论》。

十四、白描
中国画画法名。

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色彩的画法。

也泛指文学创作上,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例1:商山早行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问题:“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它的语言结构有什么特点?
答:语言结构特点:纯用名词组合,没有动词、形容词的修饰点缀。

即所谓白描手法。

它集中地表现了早行的辛苦。

在鸡鸣声起,残月未落之时,冒着寒霜上路,可见早行辛苦。

例2: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例3:鲁迅的小说《故乡》:“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短短几句,一个月夜海边瓜地上,手持刚叉的小英雄形象呼之欲出,犹如一曲简洁明丽的金秋小夜曲,自然清新。

再看二十年后的润土:“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象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

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象是松树皮了。

”长大成人后,他早已被砸骨吸髓,成为了一个干瘪、麻木的木雕石像般的人物。

例4:再如鲁迅的《祝福》中对祥林嫂的描写:“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会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她一手提着竹篮。

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