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不良消费心理的表现及成因分析

大学生不良消费心理的表现及成因分析

大学生不良消费心理的表现及成因分析摘要20世纪初,随着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生产力的发展,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开始进入消费社会,消费主义迅速成为其主流价值观之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费主义开始在全球蔓延,对人们的消费观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整体上是健康、合理的,出现了新潮型、个性化、多样性等新的特点,但在消费主义的影响下,也出现了不可避免的消费误区,比如高消费、攀比消费和消费结构不合理等消费主义的倾向。

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和观念消费主义化与我国传统国情和目前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相符。

鉴于此,我们必须对大学生的消费问题予以高度重视。

本文对大学生消费情况进行定量分析,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特点、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根源、影响大学生消费的因素,从而探索引导大学生健康消费的途径和方式。

关键词:1、大学生;2、就业难;3、对策与建议目录目录 (3)一、绪言 (4)(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4)(二)文献综述 (4)(三)相关概念 (6)二、大学生消费现状及特征 (8)(一)大学生的消费现状 (8)(二)大学生消费特征 (9)三、大学生不良消费心理表现及原因分析 (11)(一)大学生不良消费心理的表现 (11)(二)大学生不良消费心理的原因分析 (12)四、改善大学生不良消费心理的策略 (14)(一)大学生自身养成正确的消费习惯 (14)(二)营造健康的家庭消费环境 (14)(三)高校应加强大学生消费的引导 (15)(四)社会应做出正确的导向 (15)五、结论 (16)致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 (17)一、绪言(一)研究背景及意义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国民收入大幅度提高,消费者具备了扩大消费的物质基础,我国的消费总支出已经超过日本,与欧盟不相上下,只用了几年的时间就学会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几十年才学会的东西——如何消费。

中国人的消费习惯越来越向西方靠找。

到底是什么给发展中的中国带来了如此迅速的变化?消费主义的传播难脱干系。

大学生是我国消费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因为大学生是非生产性消费者,经济尚未独立,消费受到多方面限制。

同时大学生又是社会的精英,他们的消费行为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踏入社会以后的生活状态和价值取向,关系到民族的希望。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社会化过程之中,他们的理性消费意识较差,消费主义的蔓延、需求的升级,使大学生群体中出现了许多不良消费行为,这同时也表明大学生消费缺乏正确的教育和引导。

在我国市场经济加速推进和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过程中,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带来了物质的极大丰富。

生产决定消费,中国消费者的消费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表现出消费选择性越来越大,消费领域多样化的特点。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思想活跃,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容易受到消费主义影响,产生“过度消费”、“弦耀消费”、“攀比消费”等消费问题。

深入研究大学生消费行为,加强大学生消费教育,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理性的消费观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视野。

(二)文献综述根据已查阅的大学生消费研究资料发现,其研究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大学生消费水平、大学生消费结构、大学生消费观念、大学生消费心理、大学生消费行为、大学生消费环境、大学生消费伦理、大学生消费教育等诸多方面。

除了从总体上研究大学生消费以外,还有许多专家、学者就某一专项消费进行研究,如旅游消费、体育消费、形象消费、网络信息消费等等。

现将大学生消费研究的主要内容综述如下:第一,大学生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

对大学生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研究分为两种研究方向,一是不同背景下的大学生消费水平研究,如梁前德(2011)从学生的家庭背景出发对大学生消费进行研究,主要从家庭经济收入、父母受教育程度、父母从业状况及家庭居住环境四个侧面,联系大学生消费支出水平对其相互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另一种是对比性研究,林媛媛,高宏博(2012)对综合院校与专业艺术院校大学生消费状况进行对比研究,发现看综合类院校大学生的消费要比专业艺术类大学生的消费相对理性;徐玉(2010)对大学生消费进行分层研究,将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分为下层、中下层、中层、中上层和上层五个消费阶层,对这五个消费阶层的整体消费状况做了对比总结。

第二,大学生消费观与消费心理研究。

随着当代大学生生活环境的变化,社会化程度普遍的提高,在经济支配上有了一定的自主性,另外受同辈群体、社会舆论和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其消费观念和消费心理也相应地出现了一些变化。

王志坚、彭友霖(2008)指出大学生的消费观由注重物质实用性的消费观转向注重实用和美观相统一的消费观,由单一保守的消费观转向多样开放的消费观,大学生消费观的转变,反映了大学生注重全面发展,追求自我完善和自我展现的愿望,只要我们正确引导,会促进大学生树立科学理性的消费观。

周伟(2012)指出大学生消费价值观暴露出的问题有攀比弦耀的奢侈消费观、爱慕虚荣的符号消费观、友情至上的“慷慨”消费观、随心所欲的盲目消费观、好逸恶劳的享乐消费观和“真爱至上”的恋爱消费观。

并指出这些不良消费观的形成有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也跟大学生自身道德修养弱化有关。

第三,大学生消费伦理与消费教育。

大学生消费群体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方面他们消费需求广泛,消费观念超前;另一方面他们又缺少独立的经济能力,在消费方面受到很大的制约。

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消费存在着一些心理扭曲现象和不良消费行为。

正确的消费伦理为大学生消费提供基本道德原则,调整大学生消费行为,正确选择消费活动价值。

刘洋(2012)认为“90后”大学生受社会大环境、腐朽消费伦理文化的价值导向影响以及高校教育体系中缺乏有效的消费伦理教育,导致大学生消费伦理观存在偏失,并提出应从净化社会风气、加强学校消费伦理教育,转变家庭消费观念等多个角度引导大学生形成合理的消费风尚。

马昆(2012)指出大学生群体受不良消费风气的影响,传统的节约、勤检消费观念被淡化,大学生消费伦理教育缺失,应借鉴中西方消费伦理教育的经验,对大学生实施系统的消费伦理教育。

李俊义(2012)对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消费教育进行了论述,指出大学生消费教育与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价值观相关,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并从更新消费观念,引导合理消费行为,培育理性消费心理,丰富消费教育形式,构建科学消费文化等方面论证消费教育。

就己收集到的有关大学生消费方面的论文来看,许多专家、学者对大学生消费问题作了大量调查研究,提出一些很有见地的结论,并针对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意见,但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需要不断完善。

例如:研究的内容不够深入,没有深入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身体状况,没有具体分析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消费的影响,没有联系地域经济发展状况分析大学生消费行为。

再就是深层次的理论探讨比较薄弱,有很大一部分论文是以理论探讨为主的非实证性研究,较多停留在经验性的表面,理论挖掘较少,探讨深层的文化理论因素更是几乎没有。

(三)相关概念1、消费这一词于14世纪开始出现在英语中。

在很长一个时期里它是一个贬义词,带有“用尽”、“耗费”的意思,超过了恰到好处或恰如其分地占有和使用的范围。

从18世纪中期以后,它的贬义开始消退,成为一个与生产相对而言的概念。

消费有两种:一种是生产消费,是通过消耗生产资料而生产出新产品的过程,它是直接与生产合二为一的;另一种是生活消费,是人们每人消费已生产出的物质资料或非物质资料来满足自己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消费行为,它直接与劳动力再生产相联系。

广义的消费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

狭义的消费专指生活消费。

本文中的消费即是狭义的,其含义是指消费主体出少延续和发展自身的目的,有意识地消耗物质资料或非物质资料的能动行为。

2、大学生消费大学生消费通常指普通高等院校本、专科学生对物质产品及精神产品的消耗。

就一般消费的涵义而言,消费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两方面。

而大学生消费主要是大学生在生活过程中,为了满足自身需要,消耗物质产品及精神产品,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所谓大学生消费主要是指生活消费。

大学生是以接受高等教育为背景所形成的一个特殊群体。

他们为了完成自身的社会化,以学为主,使自己健康成长。

作为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人,大学生一时一刻也离不开衣、食、住、行等一系列为满足生理和精神需要的消费。

与一般的消费者相比,大学生是一类特殊的消费者。

对大学生来讲,从年龄上说,属于青年阶段,身体、思想各方面都逐渐成熟,己经具备了劳动能力。

但是,由于进入高等院校继续学习,他们的大部分时间、精力用于学习,不可能进行全职的生产劳动,因而没有稳定的经济收入。

然而他们却有着稳定的经济来源,即使收入并不宽绰的家庭也会尽力满足学生的消费需求。

大学生大部分是离开家乡寄宿学习,因此生活是相对独立的。

生活费用有的是一学期一次性从家里带到学校,有的是每月由家中邮寄。

大学生手中有了钱,尽管不是自己挣的,但却有绝对的支配权利。

于是消费对他们来说,成为一个新课题。

3、消费心理也称消费者心理,是消费者根据自身的需要与偏好,选择和评价消费对象的心理活动。

人作为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的各种行为无一不受心理活动的支配。

消费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例如,是否购买、何时买、从哪儿买、买那个品牌等,每一步骤都需要消费者做出相应的心理反应,进行分析、比较、判断。

所以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总是在一定心理活动支配下进行的,这种在消费过程中发生的心理活动即为消费心理。

消费行为是消费者在一系列心理活动的支配下,为实现预定的消费目标而做出的各种反应、动作、活动和行动。

消费行为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一是不同消费者在需求、偏好以及选择产品的方一式等方面各有侧重、互不相同,同一消费者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情境、不同产品的选择,其行为也呈现很大的差异性。

二是消费行为还受各种文化的、经济的、个体的因素影响。

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的反映,它不具有任何形体,人们无法对它进行直接的观察与操作,但是,人的心理活动与其行为反应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行为的直接观察科学分析,可以间接地推断人的心理活动的性质与水平。

同时,任何行为的产生总是有一定的刺激引起的,刺激既可以来自于外部环境,也可以来自于内部的生理与心理因素。

因此,心理与行为是密不可分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这两个名词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一可以通用的。

他们的差异主要是侧重点不同,前者更注重于消费者内部的心理过程,而后者主要对消费者外在的活动或行为感兴趣。

本文的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是上述两方面内容的总括与综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