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场勘查

现场勘查

现场勘查一、犯罪现场概念:就是指犯罪分子实施犯罪行为的地点与遗留与犯罪有关的痕迹、物证的一切场所。

特点:(一)现场上储存着犯罪信息(客观存在)1、犯罪信息的明态反映性2、犯罪信息的潜态反映性(二)现场上有犯罪痕迹、物证可查(能够认识)(三)现场状况有易变性(变化发展)分类:1、根据犯罪现场形成后有无变动,分为原就是现场与变动现场•原始现场。

就是指犯罪现场形成后至现场勘查前,犯罪现场的状态没有因受到人为的或自然力的破坏发生改变而保持作案原貌状态的现场。

•变动现场。

就是指犯罪现场形成后至犯罪现场的勘查前,犯罪现场在人为因素或自然力的作用下,状态发生了部分或全部改变的现场。

2、根据现场在案件形成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分为主题现场与关联现场•主体现场。

通常就是指作案人实施主要犯罪行为的地点。

具体说,就就是犯罪行为人对犯罪对象直接•实施侵犯(害)行为的场所。

主体现场就是每一起犯罪案件所必备的。

一般情况下,一起案件只有一个主体现场,有时也会出现一起案件有多个主体现场的情况。

•关联现场。

就是指与实施主要犯罪行为有关的处所。

主要包括犯罪预谋活动与处理赃物、罪证等活动所涉及的处所。

•意义:划分主体现场与关联现场的目的在于强调勘查工作的全面性与有序性。

3、按现场的真伪性质、有无伪装分为真实现场、伪装现场与伪造现场•真实现场,就是指犯罪行为人在实施犯罪行为的过程中及实施犯罪行为之后,未蓄意加以伪装的犯罪现场。

•伪装现场,就是指犯罪行为人为了掩盖真实的犯罪动机与目的,转移侦查视线,在实施犯罪的过程中及实施犯罪行为之后蓄意进行了歪曲真相的布置、改变犯罪现场状态后形成的现场。

•伪造现场,就是指行为人出于各种不良动机,按照虚构的犯罪事实情节所布置的虚假现场。

•伪造现场与伪装现场的本质区别在于伪造现场客观上根本没有所报称的犯罪行为的发生,就是假案现场,而伪装现场就是确有犯罪事实发生,就是真实的犯罪现场。

4、按现场所处的空间,可分为露天现场、半封闭现场、室内现场5、根据犯罪现场在犯罪发展过程中形成阶段的不同及其在犯罪功能上的差异,可分为预备现场、实施现场、掩盖现场二、现场保护概念:就是指犯罪案件发生后,为保护现场原状,使之免受变动或破坏,依法采取的警戒、封锁等保护措施。

其目的在于为侦查人员进行现场勘查,搜集犯罪痕迹、物证与研究犯罪活动,揭露、证实犯罪创造有利的条件。

特点:1、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整个保护过程应随时调整2、包括勘验前与勘验后的保护3、时基层民警与勘验人员的责任4、过程要注意自身安全保护任务:1、核实情况,迅速上报2、划定保护区范围,布置警戒3、根据现场情况,采取紧急措施4、收集对案件的反映,登记在场的证人5、向侦查人员报告发现案件经过与现场保护的情况方法:(一)、室外犯罪现场的保护方法,通常就是在现场周围划出一定范围布置警戒,将现场封锁起来,禁止一切无关人员进入。

室外犯罪现场保护区范围的划定应当根据不同案件的具体情况与犯罪现场所处的具体地理位置与环境来确定。

原则: 1、宁大勿小原则确定保护范围,设岗警戒。

2、气候条件变化时,对明显痕迹进行适当保护。

保护措施与方法1、范围较大的现场:警戒2、范围较小的现场:划线3、有道路通过的现场:根据案情封锁交通OR留出通道4、发生在城市繁华街道或者人口稠密地区的现场:现场保护与生活便利的兼顾5、发生在住户院内空地上的现场:关上院门、派人瞧守、注意畜禽(二)、室内犯罪现场的保护方法二、室内犯罪现场的保护方法(一)室内犯罪现场保护区范围的划定通常情况下,室内犯罪现场一般应以现场所在的房屋、院落作为保护区范围(二)室内犯罪现场的保护措施与方法室内犯罪现场的保护,通常就是把出事的房间与室外进出该房间的路线,以及可能留有犯罪痕迹、物证的场所一起封锁起来,布置警戒,张贴布告,或者绕以绳索,禁止一切无关人员入内1、单门独院的室内现场2、楼群内某个办公室或住户内的现场3、其她范围较小的室内犯罪现场(三)、重大案件现场的特殊保护方法通常的做法就是将现场分为三层保护,即:核心保护区、区域保护区与一般性保护区。

第一层保护区(即一般性保护区)设立相应的检查点,限制通过现场的车辆与阻止无关群众进入现场。

第二层保护区(即区域性保护区)只有到达现场的相关领导、公安民警、参加现场急救的人员与警用车辆才允许进入。

第三层保护区(即核心保护区)就是现场保护的核心区域,必须严格控制,只有现场勘验人员才准许进入该区域。

(四)、犯罪现场中尸体的保护方法1、吊挂着的人体的保护。

剪短颈部未打结处的绳索,不能够将绳索完整的保留下来。

2、处于室外恶劣气候条件下的尸体保护。

在夏季处于阳光直射下的尸体---应用洁净的遮盖物将尸体盖住,以免加速腐败。

在冬季野外发现的尸体---不要将其移入室内,应就地进行保护。

下雨、下雪等天气变化时---民警应用塑料布等洁净的防雨材料加以遮盖。

3、水中的尸体的保护---不必打捞上岸,如水急会冲走可打捞上岸并进行遮盖4、火场中尸体的保护---若房屋没倒塌的危险,火势已被扑灭,可就地保护。

反之,则应用纺织品将尸体兜出火场。

5、旷野山林中的尸体的保护---应由专人瞧护,以免尸体遭到野兽的破坏。

(五)、犯罪现场中痕迹、物证的保护方法(1)痕迹、物证在勘查前的保护1、警戒守护法2、醒目标志法3、物品遮盖法。

4、转移保存法。

(2)痕迹物证在勘查过程中的保护。

1、勘查人员在进入现场前必须戴手套,有条件的应套上一次性鞋套。

2、禁止使用现场内的任何物品与交通、通讯工具。

3、禁止在现场内吸烟、进食、吐痰、梳头与使用现场内的盥洗室。

4、非法医不得随意触动尸体与改变尸体的姿势。

5、移动或触动现场内的物品进行观察与研究时,尽量选择一些非常规的着力点,如杯子的边沿、物体的棱角处、门的上缘等。

6、在提取痕迹物证时不能打喷嚏、咳嗽,最好戴口罩。

7、勘查人员进入现场工作后,应当按照既定的顺序进行勘验,尽量避免反复多次进出现场。

8、每种痕迹物证必须单独收集与包装,以免痕迹物证之间发生任何交叉污染。

9、为了便于需要时查明现场中的痕迹就是否在现场勘验中受到污染,应对曾直接接触过痕迹物证的人员进行登记,形成名册。

10、证据的提取、包装、运送的每个环节的交接过程必须环环相扣,人人签名。

三、紧急措施概念:一般就是指犯罪案件发生之后,为及时有效地打击犯罪,减少人员财产损失,针对现场上出现的各种突发性情况而采取的各种必要的现场紧急处置办法。

现场搜索:就是指在现场勘查过程中,为了发现、寻找遗留于外围现场的与犯罪有关的物品、痕迹或尸体,查获犯罪嫌疑人,而进行的一种查缉活动。

A\现场搜索的范围与重点:一般应以搜索的具体目标与现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物特征为依据,结合现场勘查与调查询问的材料,以及犯罪人的一般心理等来确定。

1、搜索犯罪嫌疑人在现场周围活动的踪迹与隐匿处所,应以犯罪嫌疑人前往现场与逃离现场的路线附近区域为搜索范围,以路线及其附近某些空间为重点。

2、搜索被害人尸体、尸块或其她人体脏器,在城市,应以现场附近的江、河、湖、堰、公共厕所、垃圾站、桥洞、地下水道等为搜索重点;在农村,应以粪坑、水池、水塘、山涧、密林、草丛、稻田地、高苗地、涵洞等为搜索重点。

3、搜索犯罪嫌疑人未及转移或就地隐藏的赃物,应以现场附近的地窖、地下管道、涵洞、猪圈、鸡窝、柴草堆、废旧物料堆、窑洞、高杆农作物田间等为重点。

某高校附近发现碎尸,警方在现场附近进行搜索B\现场搜索准备1、确定参加搜索的人员2、明确现场搜索的目的3、了解搜索目标的有关情况与特征4、准备必要的工具与器材C\现场搜索方法:分片式、螺旋式、条幅式、辐射式、夹击式、包围式、栅栏式、连环式四、现场访问概念:指侦查人员在现场勘查过程中,为查明案件基本情况、收集侦查线索与犯罪证据,就事件、案件发生、发现等情况,依法向有关人员进行询问调查的一项基本的侦查行为(或勘查行为)。

形式: 1、现访。

即现场就地访问。

2、邻访。

即挨门串户访问。

3、路访。

4,传访。

即传唤访问5、约访。

即跟踪访问;主要就是对外出的,采用信函、传呼、电话约定访问。

6、查访。

即调查访问。

7、追访。

针对不愿提供案情的, 8、回访,再次访问。

步骤:(一)选定访问的范围与重点:1、访问的地区范围。

2、访问的对象范围。

哪些部门、行业、在哪些人。

3、访问的内容范围。

即就现场与案件需要了解与搞清的问题进行访问。

4、访问的时间范围。

即案发时及案发前、后时间段,有的案件可能需访问案发前更长时间的情况。

(二)了解访问重点对象的情况(三)拟定访问计划(四)询问访问对象现场询问的一般方法•1、自由陈述法。

就是指侦查人员讲明访问意图后,让访问对象自然地、详细地陈述所知道的或所感知的与案件有关的事实,这就是一般通用的询问方法。

采用这种方法·要求侦查人员在访问对象陈述过程中,不要插言或随意提问,以免打断访问对象的思路与陈述。

•2、查询提问法。

就是指侦查人员在访问对象作了陈述之后,根据询问的内容与访问对象陈述中的模糊点、疑点、细节点与要点,进行查询提问,让访问对象作补充陈述与答问,使所需访问的内容与问题更清楚与具体。

但要防止"暗示性"或"供选择式"的提问,以免误人歧途。

•3、启发联想法。

就是指侦查人员向访问对象提醒问题,帮助访问对象产生联想、唤起记亿的一种询问办法。

实践中经常采用: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关系联想等启发或激励访问对象产生良好的回忆效果。

•4、考查提问法。

就是指侦查人员对访问对象的陈述追根求源的一种询问方法。

采用这种方法,对于考查访问对象陈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与发现新的重要问题,都有一定意义。

侦查人员针对访问对象陈述的内容,为考查其陈述的内容准确性与可靠性,还要进一步查明当时的时间、地点、条件以及还有谁能证明等情况。

•5、质证提问法。

就是指侦查人员为巩固访问对象对陈述内容的就是与否的一种询问方法。

询问中,当访问对象陈述一个问题之后,先要质问访问对象所作陈述就是否真实,再让访问对象复述一遍,如果访问对象儿次陈述或前后表述不一,或者陈述后又推翻已作出的陈述,侦查人员要加以考证,哪一次陈述就是可信的或哪一种陈述就是真实的,还要查明变更或推翻陈述的原因,以便进行调查核实。

•6、广泛交谈法。

就是侦查人员有意识地同访问对象自然地、随意地广泛交谈,使访问对象无拘束、无限制的谈论,从交谈中的话题引伸出问题,或从话题申发现有用的情况与需要深谈的问题,这种方法也称随机询问法。

•上述常用的几种询问方法,需互相联系、不可分割地综合应用。

•三、现场访问的具体实施•现场访问大致就是按照接触访问对象→提出访问问题→引导追询→结束访问这样一个基本顺序进行的。

•(一)现场访问的准备•1、了解对象的有关情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