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经济概论》教学大纲(DHY)

《世界经济概论》教学大纲(DHY)

《世界经济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开课部门:经济与管理学院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World Economics 适用专业:国际贸易课程属性:专业拓展课程学分学时:2学分,计划32学时编写人:杨洹审核人:一、课程概述(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世界经济概论》是经济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设立的一门专业拓展课程。

本课程是站在全球经济的整体上对以国家/地区间经济关系构成的世界经济体系进行的考察和研究,其目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对世界经济的资源分布、市场结构、运行机制、交易制度、发展趋势、国家/地区经济体制特征和利益分配格局有一个比较系统地了解,从而能够对发生的世界经济现象进行解释和分析,提高在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工作中的业务能力和决策能力。

从专业课程体系来讲,本课程是在学习和掌握了专业基础、专业核心课程后,对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起拓展和深化作用的课程。

在这里需要专门指出的是,《世界经济学》这门学科基本上是由我国的经济学家建立发展起来的,在改革开放前是西方《国际经济学》的替代,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学的国际化,使之成为非主流经济学。

由于《世界经济学》当前还没有建立起来科学的理论体系和分析框架,国际上主流经济学没有这门学科,也没有类似的世界经济学的专著,所以主要参考国内的世界经济学研究成果和教材。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世界经济是个体、国家/地区经济体和国家/地区间经济关系构成的动态整体,国际贸易既是世界经济的组成部分,又是相对独立的国际经济活动,既受制于世界经济的运行和发展,又对世界经济的运行和发展产生作用。

因此,了解世界经济的原理和发展状况,是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教育毕业生,从事国际贸易职业应该具有的知识基础和专业素质。

(三)课程设计思路1、基本思路根据世界经济的研究对象,世界经济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世界经济的形成基础与发展动力、主要国家经济特征与国际经济地位、经济全球化下的国际经济关系、世界经济中的全球性问题、全球经济治理问题等几个大的方面。

作为概论性质的课程,受到课时的限制,不可能全面展开。

需要在体现课程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前提下,有重点地强化核心内容,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同时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现教学目的。

2、课程内容的设计本课程内容由五个模块组成,其结构如下图:3、教学方法手段本课程主要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和讨论、课外自学和阅读等教学方法,通过理论阐释、数据分析、案例实证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启发引导。

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网络课堂、精品课程网站等现代教学手段,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理论应用于实践等多方面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以达到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4、教学效果评价通过课堂提问、作业、阶段性测试、闭卷或开卷考试等形式了解学生对世界经济理论和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案例讨论等形式考核评价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通过座谈会、访谈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学生态度、对教学方法手段等的意见和建议以及对本课程的整体评价。

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对世界经济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了解;熟悉世界经济运行的基本机制,不同国家、地区、组织的经济特点,世界市场的特点和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掌握分析世界经济的基本方法,学会运用各种经济指标和数据对现实中的世界经济现象和事件进行解释和判断;具备利用上述知识和方法,解决国际贸易中遇到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分类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世界经济的形成基础和发展动力,能够比较熟练的说明其成因和机理;了解世界不同类型国家的经济特征和世界经济的总体格局;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和主要特点;了解世界经济运行和变化的特点,熟悉当代世界经济中各焦点问题;了解世界经济关系的协调机制和重要的国际机构和组织;了解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状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具有以下几方面的能力:具有解释世界经济发展动态和成因的初级能力;具有介绍世界主要国家/地区经济特点和世界经济基本格局的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讲解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问题的能力;运用世界经济知识观察、分析和解决国际贸易问题的初步能力;发现和获取世界经济新知识和新问题的能力。

3、素质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增强学生在世界经济方面的知识、技能和素养;学会用全球或世界经济整体的立场来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透过复杂的异国社会政治、文化、经济背景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修养。

三、课程内容(一)导言1、内容要点(1)世界经济学的形成发展(2)世界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3)世界经济学的理论体系难点:对世界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的理解;世界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重点:世界经济学的研究对象2、教学目标和要求知识目标:了解世界经济学学科的发展,理解其研究对象,了解其理论体系的概要。

能力目标:实现世界经济分析研究的入门,初步具有观察世界经济的眼光。

素质目标:提高从全局看个体间的关系及其影响观察分析素质。

3、教学过程方法(1)教学建议:导言部分重点在于介绍清楚世界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

要通过对世界经济学的发展介绍,自然地引出它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讲清楚本门学科与国际经济学等学科的区分和特点。

对于理论体系部分不宜过细。

(2)特别注意PPT的制作和课堂讲授的关系,联系实际要恰当,理论要讲活了,激起学生对本门课的学习兴趣。

(二)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1、内容要点(1)分工是交易和市场的基础,首先要了解国际分工的概念和决定国际分工的因素;(2)国际分工形成发展和当代国际分工的特点,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的关系;(3)什么是世界市场,世界市场的发展演进,当代世界市场的特点。

难点:国际分工的形成基期决定因素;世界市场的涵义;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的关系。

重点: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2、教学目标和要求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变化的原因,理解什么是世界市场和世界市场的基本模式。

能力目标:初步具备从分工和市场的角度认识世界经济关系的能力。

素质目标:提高特殊性对一般关系形成机理的认识。

3、教学过程方法(1)教学建议:讲授这一章,要注意将国际贸易原理中的有关理论结合进来,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回顾已经学过的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特别注意对世界市场的讲解,分析清楚世界市场的概念,它既是很抽象的,又是具体的。

(2)可以采用一些国际分工的分布图和世界有代表性的交易市场,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认识。

(三)科技革命与世界经济发展1、内容要点(1)资本主义以来世界性的三次科技革命;(2)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3)信息革命与知识经济。

难点:三次科技革命是如何对世界经济产生影响,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信息革命和知识经济已经和将怎样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

重点: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2、教学目标和要求知识目标:了解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三次科技革命;它们各自的特点和产生的影响;对信息革命和知识经济重大意义有较深入的理解。

能力目标:能够用科技革命的事件、成果来解释分析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些现象。

素质目标:加深对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解。

3、教学过程方法(1)教学建议:对三次科技革命,学生或多或少已经有了了解,本章教学,重点要讲清楚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要通过重大事件和统计数据来加深学生对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爆炸性发展的认识。

(2)要注意举例的内容和方法,防止出现“老生常谈”现象。

(3)前三章是世界经济的开篇和基础性内容,是本课程第一个内容模块,建议在本章讲授完毕后,做一个阶段性小结。

(四)发达国家经济及其经济模式1、内容要点(1)战后美国经济及其模式;(2)战后西欧经济及其模式;(3)战后日本经济及其模式。

难点:理解美、西欧、日经济的概况,它们各自的经济模式特征及未来发展趋势。

重点:美、西欧、日经济的所体现出来的发达国家经济特征。

2、教学目标和要求知识目标:通过对美、西欧、日经济的介绍,了解发达国家既相似又各具特色的经济特征。

能力目标:能够简要叙述美国、西欧、日本经济主要特点。

素质目标:对发达国家经济的认识和理解。

3、教学过程方法(1)教学建议:同是发达国家,但是各有特色。

讲授时既要讲清楚它们的共性,又要突出各自的特色。

(2)建议使用世界地图和发达国家地图投影,注意经济数据和图表的运用。

(五)发展中国家/地区发展模式1、内容要点(1)东亚经济及其赶超型经济发展模式;(2)拉美经济发展模式;(3)俄罗斯、转型国家经济发展模式;(4)非洲经济发展模式;(5)石油输出国经济发展模式。

难点:发展中国家经济特点和发展模式特点,共性和差异。

重点:经济发展模式特点,共性和差异。

2、教学目标和要求知识目标: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经济发展模式有一个比较系统、全面地了解,特别要了解不同类型国家的基本经济特征和造成这种特征的主要原因。

能力目标:能够说出主要发展中国家的地理位置,讲述它们的经济特点和发展模式。

素质目标:提高国际文化素质。

3、教学过程方法(1)教学建议:发展中国家是一个相对比较复杂的群体,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不仅各有特色,而且也有较大的差别。

课程和教材是分类阐述的,教学过程特别要注意讲清楚形成差别的原因,也就是其自然的、社会的、文化的、历史的、政治的原因。

(2)利用全球和区域行政和经济地图、数据图表来增强效果,注意把这些国家与中国的关系联系起来。

(六)不同类型国家的国际经济地位与世界经济格局1、内容要点(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经济地位;(2)世界经济格局和国际经济新秩序。

难点:不同类型国家的国际经济地位及决定和评价地位的依据;世界经济格局的特点。

重点:各类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世界经济的基本格局。

2、教学目标和要求知识目标:了解主要国家的世界经济地位,了解当今世界经济的基本格局。

能力目标:能够说出主要国家的世界经济地位及其变化;初步能够依据世界经济格局来解释一些世界经济想象。

素质目标:理解世界经济领域的对立统一、相辅相生。

3、教学过程方法(1)教学建议:不同类型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世界经济格局是对前面两章内容的总结和抽象,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和经济决策有重要意义。

讲授时既要体现从我国立场对世界经济的观察判断,更要注意从世界经济这一客观总体角度的观察判断,以使学生对世界经济有一个相对超越政治立场的认识。

(2)在地位和格局的分析中,特别要注意依据的标准和图表数据的使用。

(3)本章与前面两章是一个教学内容模块,也是世界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建议本章结束后,做一个阶段性小结。

(七)贸易全球化1、内容要点(1)贸易全球化的前提:贸易自由化;(2)贸易全球化的特征;(3)贸易全球化与世界经济的发展。

难点:贸易自由化的理论、政策和实现机制,贸易全球化的主要特征,贸易全球化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的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