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松动术
作用力接触面积愈大,治疗的过程愈舒适, 如使用手掌面接触比使用拇指接触舒适。
治疗运动方向应该是平行或垂直治疗平面的方向。 治疗平面:是一个垂直于一条由旋转轴至关节凹 面中心的线的平面。 此平面存在于关节凹面,因此其位置是由凹面的 骨骼位置来决定的
6.治疗运动的方向
a 治疗平面 c 滑动方向
关节松动术 杨从文
关节松动术
(一)定义 (二)治疗原则 (三)适应证和禁忌证 (四)具体应用
(一)定义
关节松动术:关节松动技术是现代康复治
疗技术中的基本技能之一,是治疗者在病 人关节允许范围内完成的一种手法操作技 术,属于被动运动范畴,临床上用来治疗 关节功能障碍如疼痛、活动受限或僵硬等。 关节松动术也称为“麦特兰德”手法。
1.评定
(2)如果关节囊限制关节活动且伴随下列 症状者,可采用关节松动技术: 1)关节被动活动度受限是由于关节囊挛缩 所致。 2)以过度的压力作用于造成关节活动受限 的组织时,其关节活动终点为一种坚硬的 感觉。 3)检查时关节活动度减少。
1.评定
(3)如果关节活动度减少,而且压迫韧带 时产生疼痛,可能是因韧带的粘连或挛缩限 制了关节活动。此时采用针对韧带压力的关 节松动技术,效果良好。 (4)如果是半脱位或脱位所致的关节活动 障碍,采用关节松动技术或推进技术,效果 满意。
3)轴旋转
骨围绕机械轴进行的旋转运动,此运动常与 滑动和转动一起进行,人体内能产生旋转的 关节,如股骨屈曲伸展时股骨头的旋转等。
关节面上进行的运动是转动、滑动和轴旋转 的组合运动。
3)轴旋转
如果两个关节面比较符合,一个关节面向另 一个关节面滑动的比例较大。 如果两个关节面不甚符合,一个关节面向另 一个关节面的运动,转动的比例较大。
2.患者的体位
患者及其接受治疗侧的肢体宜采取舒适的放 松体位。
3.治疗侧关节的体位
关节活动的评定和首次治疗时应采取休息体 位(即关节囊最松弛的姿势位)。
4.固定
一般固定关节的近端骨骼,可借由布带、 治疗师的手或他人来固定。
肢体的固定必须牢靠且舒适。
5.治疗时作用力的部位
治疗时施加的作用力,应靠近相对的关节面, 愈近愈好。
7.治疗的开始及进展
无论是缓解关节疼痛还是增加关节内活动, 其治疗的开始都是相同的,即在关节休息 姿势或是最大松弛姿势下使用第2级持续牵 张关节面的技术。
首先评估关节对治疗的反应如何,然后根 据关节的反应程度决定进一步治疗。隔天 评估关节对治疗的反应。
7.治疗的开始及进展
如果关节疼痛或敏感度增加,则将治疗的 力度降低到第1级的振动。 如果情况好转或没有变化,可进行以下任 一步骤的治疗: 如果治疗目标是维持关节内活动,则重复 相同的治疗; 如果治疗目标是增加关节内活动,则可进 展到使用持续性第3级牵引或滑动的技术。
(3)尾端滑动进级
替换体位
(4)上举进级
上肢外展超过 90 °时改善上 举的角度。
患者体位:上肢外展并上举最 大角度,然后肱骨外旋至最大 极限。 所施的力应使肱 骨头部能触及腋 下皱襞。
治疗师体位:作用力的手与治 疗平面成一条直线,另一只手 握持肘关节,给予第1级牵张 力量。
(5)向后滑动
作用:改善肩关 节屈曲和内旋活 动度。
(2)关节的附属运动
关节的附属运动主要包括滑移、转动、轴旋 转、压迫、牵拉和分离等运动。 这些运动是在关节生理范围之外,解剖范围 之内完成的一种被动运动,是关节发挥正常 功能不可缺少的运动,通常自己不能主动完 成,由他人或健侧肢体帮助完成。 如肩关节屈曲至一定范围后,再主动屈曲已 不可能,此时再做被动屈曲,可产生肩胛骨 和锁骨向上旋转。
(二)治疗原则
1、基础知识: 2、手法分级: 3、治疗原则:
1、基础知识
(1)生理运动:是指关节在生理范围内完成 的运动,可以主动完成,也可以被动完成。
(2)附属运动:指关节在自身及关节周围组 织允许范围内完成的运动,是维持关节正常 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种运动,一般不能主动完 成,需要有其他人帮忙才能完成。
骨的角运动中,滑动的方 向是由关节面的凹凸形状 决定的
运动的关节面为 凹面时,滑动的 方向与骨的角运 动方向一致。
2)转动
从一个骨表面转到另一个骨表面。 两骨的表面形状可不一致; 转动的方向与关节面的凹凸形状无关,常 与骨的角运动方向相同。 功能正常的关节不产生单纯的转动,一定 伴随着滑动和轴旋转。
2、手法分级-麦特兰德(Maitland)手法
分级标准 Ⅰ级—治疗者在关节运动起使处做低幅有节奏的振动。 Ⅱ级—治疗者在关节运动范围内,尚未到达极限时,做大幅度有节奏的 振动。 Ⅲ级—治疗者在关节运动范围极限处抵抗组织阻力,做大幅度、有节奏 的振动。 Ⅳ—治疗者在关节运动范围极限处,抵抗组织阻力做小幅度、有节奏的 振动。
1)滑移
滑移:从一个骨表面滑向另一个骨表面, 两骨表面形状要一致,如果骨表面是曲面, 两骨表面的凹凸程度就必须相等。
滑移手法可以缓解疼痛,若与牵拉手法一 起应用,还可以松解关节囊使关节放松, 改善关节活动范围,此法应用较多。
1)滑移
运动的关节面为 凸面时,滑动的 方向与骨的角运 动方向相反;
1.评定
全面细致的检查评定是关节松动术的基础。 每种松动技术既是评估技术,又是治疗技术。 在治疗进程中应连续系统地评估,包括治疗前、 中和后的各个阶段。 假如检查中患者存在关节活动受限或疼痛: 首先应确定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及疼痛性质; 其次明确治疗方向是什么:是缓解疼痛,牵张关 节还是处理软组织粘连,挛缩等。
8.治疗运动的速度、节奏和持续时间
对于疼痛的关节,给予间歇性关节牵张7~ 10秒,中间休息几秒,可多次重复进行。 应以患者对治疗的反应为依据,从而决定 是否重复或停止治疗。 对于运动受限的关节,给予最少6秒钟的牵 张,接着稍放松→3 ~ 4秒钟为间隔重复慢 速的间歇性牵张。
9.再次评定
在做关节松动技术手法时,关节运动中滑动 对恢复关节间隙、改善关节活动度有效; 转动 往往导致关节受压而不单独使用。
4) 压迫
使关节腔骨与骨之间的间隙变小的力。
压迫具有以下特点: 由于肌肉收缩产生一定的压力,可以提高关 节的稳定性; 一个骨向其它骨方向转动时,对骨的角运动 方向引起压迫。
7.治疗的开始及进展
休息姿势2级持续牵张
疼痛↑
第1级的振动
好转或没变化 维持 重复 增加 3级持续牵 张或滑动
8.治疗运动的速度、节奏和持续时间
第ⅠⅣ级为快速的振动,如徒手振动。第 ⅡⅢ级为均匀平顺的振动,连续1~2分钟, 每秒振动2~3下。 改变振动的速度可达到不同的效果: 低幅度高速的振动可以抑制疼痛,低速的 振动可以放松防卫性肌紧张。
4) 压迫
正常间歇性的挤压负荷使得滑膜液可以流 动,从而维持软骨的营养。
不正常的高强度挤压负荷会使软骨发生退 行性变。
5) 牵拉和分离
牵拉:是使关节腔内骨与骨之间的间隙加 大的力,可沿骨的长轴进行牵拉。此手法 可减轻或消除疼痛。 分离:是骨的运动方向与骨的长轴牵引方 向不同,与关节面呈直角方向。
Ⅰ级:对关节囊未受压处做小幅度关节牵张。 Ⅱ级:适度的关节牵张或滑动使关节周围的 组织变紧。 Ⅲ级:大幅度、较大力度的关节牵张或滑动, 牵张关节囊及关节周围组织。
Kaltenborn手法的分级标准
(2)手法应用选择
手法的选择,应根据患者所存在的问题来定,存在 的问题不同,选择的手法也不同。 1)Maitland手法的选择 ⅠⅡ级—疼痛 Ⅲ—疼痛+关节僵硬 Ⅳ—粘连,挛缩。 此手法分级可用于关节的附属运动和生理运动。 附属运动:Ⅰ—Ⅳ均可用。 生理运动: ROM>正常60%才可应用,多用Ⅲ—Ⅳ级, 极少用Ⅰ级。
治疗后及下次治疗前都应再评定患者的关 节活动度。 在关节功能障碍的治疗中,关节松动技术 是整个治疗方案中的一部分。 如果存在肌肉或结缔组织的因素,则在治 疗过程中,应将关节松动术、抑制和被动 牵张技术交替使用。 治疗内容包括:关节活动度、肌力及功能 性技巧训练等。
(三)适应证和禁忌证
1、适应证:
任何因力学因素(非神经性)引起的关节功能障碍
关节疼痛、肌肉紧张及痉挛; 可逆性关节活动降低; 进行性关节活动受限; 功能性关节制动
(三)适应证和禁忌证
2、禁忌证:
关节活动已过度 外伤或疾病引起的关节肿胀(渗出增加) 关节的炎症 恶性疾病 以及未愈合的骨折
(四)具体应用
周围关节松动术 盂肱关节 肱尺关节
(2)手法应用选择
2)持续转移性关节内活动技术 (Kaltenborn)手法 关节以疼痛为主要特征时使用Ⅰ~ Ⅱ级持 续牵拉技术。
关节以僵硬、活动受限为特征时使用Ⅲ级 持续牵拉技术扩大关节活动度。( Ⅲ级主 要处理关节内活动尚失导致的关节功能性 运动障碍)
补充—关节松动技术实施的步骤
1.评定 2.患者的体位 3.治疗侧关节的体位 4.固定 5.治疗时作用力的部位 6.治疗运动的方向 7.治疗的开始及进展 8.治疗运动的速度、节奏和持续时间 9.再次评定
1. 盂肱关节
休息位:肩关节前屈30°,外展55°,前 臂置于水平面上。 治疗平面:位于关节窝并且随肩胛移动。 固定:以布带或由助手协助固定肩胛骨。
1. 盂肱关节
(1)关节牵引:治疗开始,采用持续第1级;控 制疼痛,采用第1或第2级振动;一般活动采用持 续第3级。(一般的松动,缓解疼痛) 患者体位: 治疗师体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