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4讲日本明治维新习题(选修1)
1.19世纪中后期,日本政府大力推行殖产兴业政策,迅速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志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
——守屋典郎《日本经济史》
材料二自明治初年,渐行所谓奖励工业……(工部省)开拓矿山、制造机械和造船……不计利息,不计减损……产品不能销售之物,则自行标价,尽藏库中……故而穷于支付工资与购入材料,只能以补贴营业金的名义从大藏省申报领取。
即或是矿山、造船等需用几十万元的官营事业也都是如此弊病。
——高桥龟吉《日本近代经济形成史》
材料三经济学者田口卯吉……(1880年)发表评论说:“政府之制造,已确实妨碍民间同种产业之兴起……应该中止劝奖保护之政策,使政府的事务限定在适当的领域之内……日本人民业已足以同外国人竞争,业已能够经营制造商业,何须政府自身为之?”
——米庆余《明治维新——日本资本主义的起步与形成》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治维新之初政府殖产兴业的方式及原因。
(2)19世纪80年代,日本殖产兴业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材料二、材料三,概括这种变化的原因。
(3)日本大地震引发福岛核泄漏事故以后,政府对东京电力公司实施了监管。
据此并综合上述材料,请就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1)方式:官营。
原因:民间缺乏创办企业的意愿;发挥官营企业的示范效应。
(2)变化:由官营转变为政府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
原因:官营企业经营不善、亏损严重;官营企业对民营企业发展的妨碍;民营企业迅速发展,竞争力增强;经济学界对政府官营政策的不满。
(3)认识:政府有必要对经济实行干预;政府干预的方式要因势而变。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嘉永年间(1848-1854年)美国人跨海而来,仿佛在我国人民的心头燃起了一把烈火,这把烈火一经燃烧起来便永不熄灭。
——[日]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
材料二日本新领导人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者将一无所获。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明治维新也存在不足和局限,主要是明治改革的显著不平衡性和不彻底性。
改革涉及物质、体制和精神三个层面,物质层面比较容易通过引进、移植来实现新旧更新,日新月异,成就惊人。
在体制方面,实现新旧更替要难一些……精神层面属于深层次,明治年间这方面的实质性进展很有限。
——齐世荣《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的历史演变》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这把烈火”的含义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日本新领导人”是怎样学习西方文明“增强了民族力量”的。
举例说明19世纪末日本又是怎样“为自己去掠夺”的?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日本改革后在体制、精神上的局限性的史实。
【答案】(1)含义:日本民族强烈要求学习西方文明,摆脱落后境况;强烈反对外来侵略,维护民族独立。
(2)废除旧体制;发展新经济;倡导“文明开化”;建立军队(如分别答具体主要内容也可)。
事例:发动甲午中日战争(或侵略朝鲜)。
(3)局限性:近代天皇制度;灌输忠君思想(或“和魂洋才”的教育原则);军国主义精神(或武士道精神)。
【解析】第(1)题含义要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教材进行回答。
第(2)题考查明治维新的内容,再认再现史实即可。
第(3)题联系现实,结合明治维新某些方面的局限性综合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