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骨髓细胞学检查血细胞的生成与发育
骨髓细胞学检查血细胞的生成与发育
骨髓穿刺方法:
(一)部位的选择和条件 穿刺部位通常选择—髓液丰富、浅表 易定位、避开重要器官。如髂后上棘、髂前 上棘、胸骨、胫骨等。 被穿刺部位的体表皮肤应无破损和炎症 及畸型
穿 刺 要 求:
1.耐心解释。
2.严格无菌操作。 3.髓液应控制0.2ml以内。 4.骨质疏松或MM患者需小心。
5.血小板减少等患者,穿刺后应予压迫。
血细胞形态分析要点
涂片质量:
a.厚薄 b.染色 c.部位选取
细胞发育连贯性:
注意细胞发育过程中各阶段的主要特征 结合细胞功能: 细胞发育与细胞功能具密切关系
正 常 血 细 胞 形 态 检 查
一、 红 细 胞 系 统(20~25%)
二、 粒 细 胞 系 统(50~55%) 三、 巨 核 细 胞 系 统 四、 单 核 细 胞 系 统 五、 淋 巴 细 胞 系 统(20~25%) 六、 浆 细 胞 系 统 七、 其 他 细 胞
骨 髓 细 胞 学 检 查
血
细
胞
的
生
成
与
发
育
血细胞分化过程
全能干细胞 阶段
多能干细胞阶段
髓系
祖细胞阶段 1.BFU-E 2.CFU-GM
3.CFU-EO 4.CFU-Meg CFU-TL
全能干细胞
淋巴系
CFU-BL
血 细 胞 形 态 发 育 规 律 图
造血干细胞 髓性干细胞 原粒 早幼 中性 嗜酸 嗜碱 中幼 中幼 中幼 中性 嗜酸 嗜碱 晚幼 晚幼 晚幼 中性 杆核 中性 分叶 嗜酸 杆核 嗜酸 分叶 嗜碱 杆核 嗜碱 分叶 原单 原红 早幼 中幼 幼单 晚幼 产板巨 成浆 血 液 内 血小板 淋巴(大/小) 原巨核 幼巨核 颗粒巨 原浆 淋巴干细胞 原淋巴(B/T) 骨 髓 内 幼淋巴(B/T)
原始 大 少 深蓝 无 大 圆 疏松细致 淡紫色 可见 成熟 小 多 浅蓝或灰(红) 有(特异或非特异) 小 不规则(或消失) 紧密粗糙 深紫色 消失
血细胞的分化、发育、成熟具有一定的
规律性,我们在辨认细胞时需要掌握下列几 个方面: 细胞大小 核质比例 胞质— 量、颜色、内含物、 胞核— 大小、形状、结构、颜色、核膜、 核仁。
骨 髓 细 胞 检 查
结 果 分 析 与 临 床 意 义
骨髓象检验的临床应用
1.适应症 临床上通常出现下列情况时,可作骨髓细胞学检查: a.外周血数量、成分、形态等异常者 b.经一定检查原因不明的发热、肝脾及淋巴结肿大 c.出现原因不明的骨痛、骨质破坏、黄疸、紫癜等 d.需作治疗观察和其他检查者 f.其他(活检、标记检测、染色体检查等) 2.禁忌症 a.血友病或凝血因子重度缺陷者 b.穿刺部位有炎症或畸形 c.晚期妊娠的孕妇
细胞名称 原始细胞 原始粒细胞 早幼粒细胞 中性中幼粒细胞 晚幼粒细胞 杆状核细胞 分叶核细胞 嗜酸中幼粒细胞 晚幼粒细胞 杆状核细胞 分叶核细胞 嗜碱中幼粒细胞 晚幼粒细胞 杆状核细胞 分叶核细胞 原始红细胞 早幼红细胞 中幼红细胞 晚幼红细胞 原始淋巴细胞 幼稚淋巴细胞 成熟淋巴细胞 原始单核细胞 幼稚单核细胞 成熟单核细胞 原始浆细胞 幼稚浆细胞 成熟浆细胞 组织细胞 组织嗜碱细胞 吞噬细胞 内皮细胞 脂肪细胞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共计数有核细胞数 粒红比例 血片 % 骨髓片 正常值 ± 0.42 0.81 2.77 2.93 4.47 4.38 0.49 0.64 0.95 1.48 0.03 0.03 0.07 0.24 0.36 0.88 3.33 3.50 0.01 0.15 5.46 0.02 0.07 0.88 0.01 0.07 0.38 0.20 0.03 0.19 0.04 % 0.5 1.0 4.0 7.0 15.0 7.0
临 床 意 义
粒细胞系
增多- 原粒、早幼粒、中幼粒、晚幼粒和杆状核
急 性 白 血 病 等 急性 早幼 白血 病 M2、 慢 性 粒 细 胞 白 慢性粒 细胞白 血 病、 类 白、
血 病
等
中毒等
减少- 再障、粒缺、急性造血停滞等。
红细胞系
增多 -
原红和早幼红、
急性红血病、急 性红白血病
中幼红和晚幼红
(三)骨髓象分析
1.小粒、油滴、色泽 2.有核细胞增生程度
3.细胞数量分析
4.细胞形态分析(粒、红、巨、淋、
单、浆、其他异常细胞)
(四)骨髓象与血象结合分析
1.骨髓象相似,而血象有区别(溶贫、急性失血等)
2.骨髓象有区别,而血象相似(传淋与慢淋、白血病与类白)
3.骨髓象无变化,而血象有变化(传单、部分淋巴瘤)
6. 了解病史注意禁忌症。
结果的计算和填写检验报告单:
首先计算各系统各阶段细胞所占百分比。然后将各阶
段粒细胞百分率的总和除以各阶段有核红细胞白分率,
得出粒红比值(G/E)。据实填写取材、涂片、染色。
检测结果分析与报告方式:
(一)结合临床分析
1.一般资料 2.症状 3.体征 (二)结合血象分析 三系数量和质量
增生性贫血真红、铅 中毒、红白血病等
减少 - 纯红再障、急性白血病未分化型、化疗后等
巨核细胞系
增多- MPD、ITP、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脾亢、慢粒等 减少- 再障、急性白血病、慢粒、化疗后等
单核系细胞 增多原单及幼单
急性单核或粒单细胞血病、慢 粒急单变
成熟单核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 病病、慢性粒单细 胞白血病
幼浆
网织 单核 成红
血细胞发育过程中的形态演变规律
血细胞的发育成熟实际上是一个连续的过
程。我们根据血细胞在各阶段所表现出的形态
特点,人为地将各系细胞划分成几个阶段。为
使在辨认的时候有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准。但在
细胞分类中必然会碰到中间阶段的细胞,一般
可划入下一阶段。
血细胞发育形态演变规律要点
胞体: 胞质: 量 色 颗粒 胞核: 量 形态 染色质 色 核仁:
淋巴系细胞 增多- 原淋及幼淋
急性淋巴细胞白 血病、慢粒急淋 变、淋巴瘤等
成熟淋巴
慢性淋巴细胞白 血病、淋巴瘤、 巨球蛋白血症等 再障、病毒感染 等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报告单
姓 名:王某某 年 龄:30 岁 科 别:血液 病 区 :内四 床 号:541 病历号:Z050492 抽取部位:右髂后上棘 抽取日期:2005-4-12 临床诊断:贫血待查 检查号: 05412 骨髓小粒:丰 富 涂片张数:10 张 涂片质量:较 佳 染色质量:好 附带血片:3 张
4.骨髓象有变化,而血象无变化(多发性骨髓瘤、戈谢病)
5.骨髓象细胞难以辨认,而血象细胞易辨认
(白血病、血液寄生虫、淋巴瘤)
(五)报告方式:
1.独立性和肯定性结论 2.符合性诊断 3.须依赖细胞化学染色的诊断 4.疑似性诊断 5.简明报告特征所见而不下结论 6.血液病治疗后复查报告a.有效 b.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