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菜无公害栽培中国种植技术网来源:发布时间:2006-5-19 6:37:23空心菜别名竹叶菜、蕹菜、藤菜等,原产我国南方及印度等地,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
以嫩茎、嫩叶为食用器官。
营养丰富,且有消暑祛热、凉血利尿、消食解毒等功效,炒食、做汤、制泡菜皆宜。
一、特征特性。
蕹菜为旋花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
须根系,分布浅,再生能力强。
茎扁圆或近圆,绿色或淡绿色,中空有节,节上易生不定根。
子叶对生,马蹄形,真叶互生,心形,长卵形或披针形,具叶柄、全缘、光滑、绿色。
花序腋生,花冠漏斗状,白色或淡紫色。
蒴果卵形,内含种子2-4 粒。
种子近圆形,黑褐色,种皮厚,千粒重32-37 克。
蕹菜喜温暖湿润气候,种子15C以上方可发芽,幼苗生长适温25C,茎叶生长适温25-35 C,10C以下生长停滞,遇霜冻茎叶枯死。
对光照要求不严格,较耐荫蔽。
不耐旱,水分偏少时产量降低。
对土壤适应性强,但喜肥喜水,宜选保肥保水力强的粘壤土栽培。
二、主要类型与品种。
子蕹:茎粗,叶大,叶色浅绿。
夏秋开花结籽,可播种或扦插繁殖,是主要栽培类型。
代表品种有广东大骨青、四川旱蕹菜、浙江游龙空心菜等。
藤蕹:很少开花结籽,多用扦插繁殖。
生长期长,产量高。
柔嫩,味浓,品质好。
代表品种如广东细叶通菜、湖南藤蕹、四川大蕹菜等。
三、栽培要点1、播种育苗移栽。
4-7 月陆续播种。
早春多用撒播法,密播间拔,每亩用种量 1 0公斤左右。
夏季一般条播或点播。
播后用钉耙松土覆盖,每亩施人粪肥1500-2000 公斤为盖籽肥,约1 周可出苗。
采用冷床或小拱棚育苗可节约种子,提前上市,3月中下旬播种,4月中下旬定植,1 亩苗床播种量约20公斤,可移栽大田15-20 亩。
苗高20 厘米左右可间拔上市或定植。
可用越冬老株或当年实生苗进行压蔓或扦插繁殖。
旱地定植株行距16 厘米左右,水田22 厘米左右。
2、田间管理。
⑴旱地栽培。
选湿润而肥沃的低地,每亩施优质有机肥约2500公斤,耕翻作畦。
封行前及时中耕除草。
经常保持土壤湿润。
出苗或移栽、扦插成活后,及时追肥 1 次,以后每3-5 天追肥一次,每次每亩施稀粪水肥1500公斤,沿行间浇下,减少污染。
施肥宜在每次中耕后进行。
⑵水田栽培。
选择排灌方便、向阳、肥沃,烂泥层浅的水田栽植。
一般进行育苗移栽或扦插繁殖。
生长前期保持水深3 厘米左右,以利提高土温。
进入旺盛生长期后,保持8厘米左右水层,以满足植株蒸腾作用,加速生长。
追肥以腐熟粪肥等速效氮肥为主,先淡后浓,采收一次追肥一次。
⑶浮水栽培。
选泥层厚,肥沃,水深30 厘米以上的水面栽植。
4、5月份用绳索、竹枝等将蕹菜秧苗或剪枝编夹,放养于水中,用木桩固定。
基本不进行肥水管理。
3、病虫害防治。
主要害虫有小菜蛾、红蜘蛛、蚜虫等,可用吡虫啉、印楝素等高效低毒农药防治。
常见病害为白锈病,可喷洒波尔多液或代森锌保护。
茼蒿栽培技术茼蒿为菊科一年生绿叶蔬菜,其栽培技术要点如下:1.选地整地栽培茼蒿的土地最好选用沙壤土,要求有方便的灌溉条件。
选好地后进行耕翻,并施入少量粪干作基肥,与表土层混合均匀,做成宽1. 4〜1 . 5米的平畦,准备播种。
2 •播种播种方法可采用撒播或条播。
撒播每667平方米(1亩)用种量4〜5公斤,为了增加产量,提高质量,用种量可加大到6〜7公斤。
条播按行距约10厘米播种,667平方米用种量约2. 5〜3公斤。
为了出苗整齐和早出苗,播种前可进行浸种催芽,将种子放入温水中浸泡24小时,捞出稍晾后在15〜20C条件下催芽,待种子露白时播种,播后覆土约1 厘米厚3•间苗和除草茼蒿在播种后约1周即可出苗,在幼苗长至慎有2〜3片真叶时,应进行间苗,并拔除田间杂草。
撒播的间苗应使植株保持约4X4厘米的株行距,条播的株距控制在3〜4厘米。
4.浇水茼蒿在生长期间不能缺水,应保持土壤湿润,但在雨季播种的茼蒿,在种苗刚出土时,应控制水分,以防猝倒病发生,这以后应保持田间经常湿润,遇雨注意防涝,排除积水。
5•施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一般667平方米施用腐熟的粪干300〜400公斤。
追肥以速效氮肥为主, 一般在苗高10〜12厘米时开始追肥,667平方米用尿素20〜25公斤。
以后每采收1次,追施相同数量的肥料。
6•采收茼蒿一般生长40〜50天,植株高20厘米左右时即可收获。
如果想进行多次收获,可用利刀在主茎基部留3厘米左右桩割下,割下的嫩茎叶捆成0.5公斤的小把上市销售。
割后留下的老蔸要及时进行追肥和浇水,1 个月后可再收一茬。
如何培养黄瓜生长温度:黄瓜喜热、怕冷,其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5C〜32C,在O'C〜2C条件下植株即冻死,5C〜1O'C时有遭受冻害的可能,若经低温锻炼,可忍受 3 C的低温;10 C〜12C以下生理活动失调,生长发育缓慢或停止生育。
光合作用最适宜温度为25C ~32C,35C左右时其同化产量与呼吸消耗处于平衡状态。
高于35C时其呼吸消耗大于光合产量,40C〜45C时其细胞内原生质流动停止;50C温度条件下1小时呼吸作用几乎停止,再高则原生质凝聚,出现日烧;60C时仅5~6分钟组织被破坏而死亡。
黄瓜种子最低发芽温度为13C,最适发芽温度为30C,35C以上时发芽率反而降低。
黄瓜根伸长最适宜温度为32 C,最高温度为38C,低于12C时根系生理活动受阻,最低的地温应不低于15C为宜。
低夜温、大温差有利于雌花分化。
苗期白天30C ~32C,夜温10C〜14C,可降低雌花形成节位,增加雌花数量,减少雄花形成。
水分:黄瓜喜湿、怕涝、不耐旱,要求土壤的相对持水量为85%〜95%,空气相对湿度白天80%、夜间90%为宜。
黄瓜不同发育阶段对水分的要求不同,其中发芽期要求水分充足,但不能超过土壤含水量的90%,以免烂根;幼苗期与初花期应适当控制水分,维持土壤含水量80%左右为宜,以防止幼苗徒长和沤根;结瓜期因其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同步进行,耗水量大,必须及时供水,浇水宜小水勤浇。
光照:育苗时光照不足,则幼苗徒长,难以形成壮苗;结瓜期光照不足,则易引起化瓜。
强光下其群体的光合效率高,生长旺盛,产量明显提高;在弱光下叶片光合效能低,特别是下层叶感光微弱,光合能力受到抑制,而呼吸消耗并不减弱,减产严重。
一般阴一天之后的产量可下降1/3,连续数个阴天之后,产量几乎没有。
若阴天时间过长还会给黄瓜生产带来严重恶果。
黄瓜在短日照条件下有利于雌花分化,幼苗期8小时短日照对雌花分化最为有利。
12小时以上的长日照有促进雄花发生的作用。
土壤和矿质营养:黄瓜需选择富含腐殖质、透气性良好、既保肥保水又排水良好的壤土进行栽培最为适宜;若在粘质土壤中栽培黄瓜,则生育迟缓,幼苗生长缓慢,但经济寿命长,产量较高;若选用砂质土栽培,则黄瓜发棵快,结瓜早,但易老化早衰。
黄瓜对矿质元素的吸收量以钾为最多,氮次之,再次之为钙、磷、镁等。
大约每生产1000 千克黄瓜需消耗氧化钾~千克、氮千克、五氧化二磷千克、氧化钙千克、氧化镁千克,其各元素吸收量的80%以上是在结果以后吸收的,其中50%~60%是在收获盛期吸收的。
无公害韭菜夏秋管理技术一、当年播种韭菜的夏秋管理。
当韭菜长到15 厘米以后,气温渐高,雨水增多,不适于韭菜生长,“立秋”前一般不追肥,要控制浇水。
降热雨水后浇井水降温,防止涝根。
8 月下旬后温度开始下降,韭菜进入旺盛生长期,要加强肥水管理,每隔10-15 天随水冲施生物有机肥,每667 平方米(1 亩) 施50 公斤,或施腐熟鸡粪、豆饼等有机肥,连施 3 次,尽量少施化肥,减少化肥亏染。
10 月上旬停止施肥浇水,以防徒长。
二、二年生以上韭菜的夏秋管理1.重施基肥。
韭菜有“跳根”的习性。
因此,春季停割韭菜后1-2 天内,趁韭菜未长高和畦土潮湿,将畦土锄松拍细,随后每667 平方米施腐熟的细土杂肥1.5 万公斤,搂平畦面。
最好施用生物有机肥,因生物有机肥不利于害虫发生,肥效高,可以改良土壤,减少污染。
每667 平方米施100 公斤均匀撒于畦面,然后再覆细土1厘米,搂平畦面。
不要浇水,以防板结。
以后的肥水管理与当年生韭菜管理相同。
2.防治病虫害。
韭蛆是韭菜的一大害虫,要及时防治。
韭蛆一年中有 3 个盛发期:即5 月上旬、7 月中下旬、10 月中下旬。
防治方法:(1) 施用腐熟有机肥。
切忌施生肥,最好施用生物有机肥。
(2) 用48%地蛆灵、48%乐斯本乳油两种杀虫剂。
该药防治韭蛆、蛴螬、金针虫及其它地下害虫,防治效果可达94%。
地蛆灵每667 平方米用药300~400 毫升,对水500 公斤,用水壶或喷雾器去掉喷头顺垄浇灌,或每667 平方米用500毫升,顺水漫灌;乐斯本乳油每667平方米用400~500毫升,施用方法同地蛆灵。
(3) 生物防治。
在地面顺沟撒施草木灰,每667 平方米施100 公斤—200 公斤,草木灰呈碱性,可抑制韭蛆幼虫孵化,破坏韭蛆的生活条件,不利于韭蛆的发生。
另外草木灰还能增加土壤钾肥,促进韭菜生长。
夏季韭菜易发生病害,每隔10~15 天喷1 次50%硫磺1000 倍加50%多菌灵500 倍等杀菌药混合液进行防治。
3.植株搭架。
夏季天气炎热多雨,二年生以上的韭菜,夏季如不割,株高叶茂易倒伏,严重影响通风透光,易发病。
为防止韭菜倒伏,减少病害,采取搭架法,即在畦的东西两端分别按等距离埋设6 根高30 厘米的木橛,在对应木橛间拉上铁丝,畦边的两道铁丝每隔5 米再加上1 个木橛固定,每垄韭菜之间,顺南北方向放置细竹竿于铁丝上,并结扎好,叶片可伏在铁丝、竹竿上生长,不致倒伏。
4.韭薹及时采收。
韭菜抽薹后,除留种田外,要及时采收,以减少养分的消耗,利于肥壮根茎,增加韭菜冬季产量。
5.适时扣棚覆盖。
根据韭菜品种的休眠期,适时进行扣棚。
扣棚前先将枝叶搂净,把畦面整理干净,将韭根附近的畦土扒出置于行间,使鳞茎外露,经日晒、冷冻4~5 天,随后每667 平方米撒施尿素10 公斤、磷酸二铵30公斤、硫酸钾30公斤和豆饼、芝麻酱等有机肥,或撒施生物有机肥50 公斤,将扒出的畦土覆平后再撒一层0.5—1厘米厚的干土,灌大水,随水冲施地蛆灵杀虫剂,每667平方米施500 毫升,然后扣棚用土封严,夜间盖草苫或麦穰保温。
韭菜无公害栽培技术韭菜是人们喜食的一种蔬菜,然而,因为韭菜农药残留等中毒事件时有发生,为生产" 绿色韭菜" ,我市农技中心在经多年试验,总结出综合配套的" 绿色韭菜植保技术操作规程" 。
韭菜农药污染的关键问题是农民经常用高毒、剧毒农药,如3911、甲基1605 等防治韭蛆,针对这种情况,设计出防止农药,化肥污染的技术规程。
韭菜田病、虫、草害较多,主要是韭蛆、灰霉病、疫病及多种杂草。
韭蛆是主要害虫,主要优势种是迟眼蕈纹,常年在春秋季即5 月上、中旬及9 月中、下旬形成危害高峰,并在保护地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