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风格
散文风格
汉语言142——姚嘉琦
富 于 知 识
幽 默 风 趣
充 满 涩 味
冲 淡 平 易
浅 谈
耐看?Yes!
明朗and含蓄
取材于“我”
从自我出发,在平凡事物上谈出动人的天 理物趣
抒我之情,载己之道
抒情的是对峙的艺术概念。然而,这种对峙并非绝对的、水火不容的。高明的艺 术家往往在对峙中寻觅谐和,在相反中求得相成,周作人正是如此。所以,人们在欣赏他散 文的明朗性时,往往不忘肯定其含蓄性。他散文的明朗,是和他所谓的“简单味”密切相关 的。无论是说理、叙事或抒情,他都能力避繁冗和堆砌,而追求文气的畅达自然,情调的单 纯明净和语言的质朴简约。然而绝对的明白,说尽道绝,宛如白开水那样一览无余,淡而寡 味,在艺术上未必可取。因此,他以明朗为前提 ,又追求着适度的含蓄,力求给人以余香和 回味。在《故乡的野菜》中,周作人介绍了故乡的荠菜、黄花麦果、紫云英三种可食野菜, 加上童谣、古书的引用,民间风俗的穿插,写得丰富多彩。他对故乡的回忆是由日常生活引 起的随意联想。妻子买菜回来说起荠菜而想起浙东的事来,并非朝思暮想的念念不忘,所回 忆的也是最普遍的野菜与妇女小儿的采食,而非故乡传世的文物与祖先的丰功伟绩。回忆是 散漫无定与平淡的,由荠菜而荠菜花,到浙东的黄花麦果、日本的草饼,扫墓时常吃的紫云 英……。周作人的本意就是在人们所熟知习见的日常生活、平凡人生中发现真正的美。故乡 野菜的魅力本也在于此,但这些“意思”都是隐含不露的,周作人散文正是这样,让你读时 并不感到有什么言外之意,似乎也没有什么言外之意——领悟到含蓄的情趣。而是从他那亲切 平易的叙述,淡雅准确的描绘中,感受到了他的涩味。也就是说,他的散文是在简单味的外 衣下包藏着他的涩味,在明朗的叙述中蕴藏着含蓄。 周作人说文章要有简单味和涩味才能耐读,就必须在文字上下功夫,而周作人自己正具备了 极好的文字修养。他精通传统的小学即文字、声韵、训诂之学,又是汉学大师章太炎的及门 弟子,并精通数种外国语,驱遣语言的能力非常高。我们看他的白话文章,古语、欧化语、 官话和方言运用自如。他的文章多用单音词汇,既有古文的虚词,又有活的方言口语。这样 就能使文章显得简洁而有力,同时也含有苦涩味在里边。他在《苍蝇》这篇文章中,写到饭 苍蝇时用了一个“定”字,这个“定”字,是绍兴的活方言,同时又是古字古义的,表示 “集”的意思,也就是指饭碗里爬满了苍蝇。这样一来,加上他那种特有的描写和议论,便 产生了很强的语言艺术效果,使读者在他简单味的文字表意下体味到了他的苦涩味。
读周作人的散文,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的幽默了。尽管历来有人对此不以为然,认为那 是有闲阶级的产物。但不可否认,周作人的散文创作确已形成了幽默的风格,并且从艺术角 度看,也还是应该肯定它的价值的。 从美学的角度说,所谓幽默以及滑稽,其根本就在事物的内容和形式不协调以至矛盾,从而 产生巨大的落差,周作人散文的幽默味,就是把一些相当深刻的认识通过简易凡俗的方式说 出,一些严肃的问题往往是通过不经意的论述而给人以幽默。这样一来,就给人一种特殊的 轻松愉悦感,一种淡淡的而又深远的趣味。譬如他写的《医院的阶陛》,说的是当年北京的 协和医院,据说这医院是东洋设备第一完备的医院。但门口台阶太高,来看病的人,病重一 点的就得被同来的人架着两臂,连拉带拖地扶上那金陛玉阶去。周作人由此想到东西文化的 差异(当时协和医院为外国人所办)。于是,周作人说似乎西方人都不会生重病,或者生了 重病也能走上这许多台阶去,而东方人并没有这样的本领,只好任其拖上拖下。本来,周作 人的意思是批评协和医院设制的台阶太高,不替病人着想,更深一层则是在讽刺东方文化的 一些不合情理之处,因为协和医院的建筑是中国传统式的模式。文中所提出的问题是极严肃 的,但经周作人一描绘——病人被架着两臂,连拉带拖,拖上拖下。就让人感到啼笑皆非了。 在短短的篇幅中,要叙述清楚一件事,只是平铺直叙、枯燥推理,是绝不能引起读者兴趣的。 因此,幽默味就显得更加重要。周作人的幽默是一种欣赏的微笑和反语的讥笑。周作人的这 一种幽默,真正地做到了含蓄而不露。在《乌篷船》中,他写到一叶扁舟的脚划小船,遇着 风浪,或是坐得一不小心,就会船底朝天,发生危险。但是也颇有趣味,是水乡的一种特色。 可见,周作人对水乡的这种特色是持肯定态度的,是一种欣赏的微笑,他能含蓄而不露地表 达出来,让读者读过之后,感到有兴趣而不显枯燥。周作人的另一种幽默,是用反语造成幽 默,即那种反语的讥笑所形成的幽默。在《前门遇马队记》中,周作人记述了军阀兵警马队 的横冲直撞,却故意说,那兵警都待我很好,只是那队马煞是可怕,不知道什么是共和,什 么是法律。褒人贬马,指桑骂槐,用的是反逻辑推理法。但此种方法所达到讽刺的效果,比 正面抨击更为辛辣、深刻。
周作人散文还有一个众所公认的特点,那就是富于知识性。当然,文学并不以传播知识为自己的主要职能,人们阅读文学作品,似乎也并 不一定有意识地从中去寻觅知识。但是通过社会生活的形象化描绘,文学作品往往可以给人以各种各样的知识,周作人的散文就是这样。 在他的散文中,通过对自己的所闻所见、所思所感的表现,上下古今,海阔天空,旁征博引,的确能给个人以天下国家、现实人生、风土 人情、道德文明、文化艺术等方面极为广阔的知识。在《苍蝇》这篇文章中,周作人写了孩童时代怎样捉苍蝇,市场上竟还有苍蝇玩物出 售。他引用希腊路吉诺思的《苍蝇颂》,说明两千年前的小孩已经捉苍蝇玩了。他转述希腊的传说,说苍蝇原是很美丽的处女,因为太喜 欢说话,月神一怒之下便把她变成了苍蝇。他又从诃美洛思的史诗中曾比勇士为苍蝇,以说明苍蝇的固执与大胆。周作人还引用中国的 《诗经》和日本的俳句,以说明古时对于苍蝇似乎没有什么反感。周作人以轻松的笔触,夹叙夹议的道来。使人在饶有趣味的同时,了解 到饭苍蝇太小,麻苍蝇有蛆太脏,只有金苍蝇有用,以及苍蝇如何固执大胆,中外文人雅士对苍蝇反感与否这类知识。在茶余饭后,读读 周作人这类散文,了解一些诸如此类的知识,会使你在愉悦中就轻轻松松地知道一些你所不知道的东西。 创作具有知识性的散文,并非轻而易举的事。知识贫乏的人自然望尘莫及,即使具有广博知识的人,也不一定能写出优美的篇章。因为散 文是一种艺术,而非堆积知识的仓库。周作人既掌握了散文的艺术创作方法,同时又很博识,这才使他创作出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 的美文小品。创作这类散文时,他往往在理智的支配下,根据文章立意的需要,严格合理地调遣自己的知识,使其尽可能地发挥作用。在 《乌篷船》中,周作人先详细介绍了绍兴乌篷船的种类、构造,然后续写了乘坐乌篷船的乐趣:在船上饮酒、喝茶、打牌、读书,白天可 随意观赏岸上的景色,夜间可倾听水声、橹声,表现出一种懒散飘逸的情趣。读过之后,不仅让人神往,而且也使读者知道了乌篷船中有 大的四明瓦、中的三明瓦、小的一叶扁舟的脚划船之类的知识。 周作人精通数门外语,古代和外国的书他都爱翻阅,可以说是博览群书了。每写文章,种种掌故出典,就在他的笔下滔滔而出。他又爱旁 征博引,从什么书上摘来几句,更使他所谈的知识比较翔实、丰富。对于这些知识,他都能娓娓而谈,不同于教科书,而且许多知识是教 科书上所没有的,读来趣味盎然。在《菱角》一文中,周作人从小孩买菱角吃说起,回忆故乡菱角时节的动人场景。同时引录了《湖雅》 《味水轩日记》《越谚》等古书,对菱角的名称、形状、吃法、贮存等都作了详尽说明。这样的一些实际生活知识,一般教科书上都不会 有,而周作人却能从生活中实际的事物出发,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写出生活中的趣味,让读者不仅得到审美的享受,同时也知道了菱角的 一些知识和吃法。 我们常说大家与名家的区别在于,名家往往只有一种味道,而大家则是五味调和的。周作人作为我国新文学史上的散文大家,也同样并非 一味的冲淡平易,而是在冲淡平易的主导风格下,调和着诸如苦涩味、幽默感、知识性等内容。多种风格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便构成了周 作人散文的整体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