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各种中药材的性味与归经汇总

各种中药材的性味与归经汇总

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草药名单如外感初起,或里热炽盛,或肝阳上亢,以及湿阻、食滞等引起的胸闷腹胀、便溏泄泻等症,都应忌用。

如体质壮实之火,并无虚弱现象,则不必再进服人参、人参叶、人参果、三七、土茯苓、大蓟、女贞子、山茱萸、川牛补药,膝、川贝母、川芎、马鹿胎、马鹿茸、马鹿骨、丹参、五加皮、五味子、升妄用本品,如误用或多用,往往反而导致闭气,而出现胸闷腹胀等症。

此外,一般认为服用人参时,不可同时服食萝卜、茶叶等食物。

麻、天门冬、天麻、太子参、巴戟天、木香、木贼、牛蒡子、牛蒡根、车前2.子、车前草、北沙参、平贝母、玄参、生地黄、生何首乌、白及、白术、白人参叶【性味归经】苦、甘、寒。

归肺、胃经。

芍、白豆蔻、石决明、石斛(需提供可使用症明)、地骨皮、当归、竹茹、【功能主治】补气,益肺,祛暑,生津。

用于气虚咳嗽,暑热烦躁,红花、红景天、西洋参、吴茱萸、怀牛膝、杜仲、杜仲叶、沙苑子、牡丹皮、津伤口渴,头目不清,四肢倦乏。

芦荟、苍术、补骨脂、诃子、赤芍、远志、麦门冬、龟甲、佩兰、侧柏叶、【用法用量】制大黄、制何首乌、刺五加、刺玫果、泽兰、泽泻、玫瑰花、玫瑰茄、知母、 3~9克。

【用药宜忌】不宜与黎芦同用。

罗布麻、苦丁茶、金荞麦、金樱子、青皮、厚朴、厚朴花、姜黄、枳壳、枳【按实、柏子仁、珍珠、绞股蓝、胡芦巴、茜草、荜茇、韭菜子、首乌藤、香附、语】本品市场所售较为混乱,或以大叶三七的叶、或以竹节三七的叶应用。

骨碎补、党参、桑白皮、桑枝、浙贝母、益母草、积雪草、淫羊藿、菟丝子、3.人参果野菊花、银杏叶、黄芪、湖北贝母、番泻叶、蛤蚧、越橘、槐实、蒲黄、蒺【性味归经】味甘,性温。

归脾、胃二经。

藜、蜂胶、酸角、墨旱莲、熟大黄、熟地黄、鳖甲。

【功能主治】号强心补肾、生津止渴、补脾健胃、调经活血。

主治神经2002卫法监发[]51保健食品禁用物品名单衰弱、失眠头昏、烦躁口渴、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八角莲、八里麻、千金子、土青木香、山莨菪、川乌、广防己、马桑叶、~20克;或泡黄酒饮。

4.马钱子、六角莲、天仙子、巴豆、水银、长春花、甘遂、生天南星、生半夏、三七【性味归经】甘、微苦,温。

归肝、胃经。

生白附子、生狼毒、白降丹、石蒜、关木通、农吉痢、夹竹桃、朱砂、米壳【功能主治】(罂粟壳)、红升丹、红豆杉、红茴香、红粉、羊角拗、羊踯躅、丽江山慈散瘀止血,消肿定痛。

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剌痛,跌扑肿痛。

姑、京大戟、昆明山海棠、河豚、闹羊花、青娘虫、鱼藤、洋地黄、洋金花、【用法用量】多研末服,每次1、草乌、香加皮(杠柳皮)牵牛子、砒石(白砒、红砒、砒霜)、骆驼蓬、鬼~1.5克;亦可入煎剂,3~10克,外用适量,研末外掺或调敷。

臼、莽草、铁棒槌、铃兰、雪上一枝蒿、黄花夹竹桃、斑蝥、硫磺、雄黄、【用药宜忌】雷公藤、颠茄、藜芦、蟾酥。

孕妇慎用。

可用于保健食品中草药的药性归经5.土茯苓【性味归经】甘、淡,平。

归肝、胃经。

人参1.【功能主治】甘、微苦,平。

归脾、肺、心经。

【性味归经】除湿,解毒,通利关节。

用于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

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

用于体【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久病虚羸,30克;外用研末调敷。

【用药宜忌】惊悸失眠,阳痿宫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肝肾阴亏者慎用。

服药期间忌饮茶。

6.大蓟,15~2.5【用量用法】克,用文火另煎,单独服(先饮汁,再食渣)【性味归经】甘,凉。

归肝经。

克,煎50~25或将参汁加入其它药汁内饮服;如用于急救虚脱,大剂可用【功能主治】克,或三片至五2.5~汁分数次灌服。

如研粉或制成片剂,吞服,每次15. 凉血止血,祛瘀消肿。

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痈肿疮毒。

片,每天一次至三次。

克,煎服。

外用适量。

100~一般不用于实症,本品补气作用较强,【用药宜忌】不宜与藜芦同用。

50克,鲜草可用25~15 【用量用法】17. 女贞子不孕、腰痛腿软、眼睑浮肿、头晕乏力、肢冷畏寒、失眠健忘、生理欲望减退等。

甘、苦,凉。

归肝、肾经。

【性味归经】【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15煎~25【功能主治】滋补肝肾,明目乌发。

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须发克;鲜可煮汁熬膏【用药宜忌】《四川中药志》:“上焦有痰热,胃中有火者忌。

”早白,目暗不明。

13.马鹿茸克。

~15 【用法用量】煎服,10【性味归经】甘、咸,温。

归肝【用药宜忌】脾胃虚寒泄泻及阳虚者忌服。

.肾经。

【功能主治】山茱萸补督脉,助肾阳,生精髓,强筋骨。

用于肾阳不足、阳8.痿、肢冷、腰瘦、小便清长、精衰、血少、消瘦乏力及小儿发育不良、骨软【性味归经】酸、涩,微温。

归肝、肾经。

行迟等症。

补益肝肾,涩精固脱。

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功能主治】【用法用量】 5~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内热消渴等症。

15克。

【用药宜忌】阴虚阳亢及内热者忌用。

10【用法用量】 5~克,大剂量可用30克。

14. 命门火炽,素有湿热及小便不利者不宜使用。

马鹿骨【用药宜忌】【性川牛膝味】微热、甘。

9.【功能主治】【性味归经】甘、微苦,平。

归肝、肾经。

具有补虚劳、强筋骨的功能。

用于风湿四肢疼痛及筋骨冷痹、肾虚腰痛、行步乏力等症。

逐瘀通经,通利关节,利尿通淋。

用于经闭症瘕,胞衣【功能主治】15.不下,关节痹痛,足痿筋挛,尿血血淋,跌扑损伤。

丹参【性味归经】克。

~【用法用量】 4.59 苦,微寒。

归心、肝经。

【功能主治】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

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用药宜忌】孕妇禁用。

痛经,症瘕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疼痛,疮疡肿痛,心烦不眠;肝脾肿大, 10.川贝母心绞痛。

【性味归经】苦、甘,微寒。

归肺、心经。

【用法用量】【功能主治】煎服,9~15 清热润肺,化痰止咳。

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克。

【用药宜忌】反藜芦。

月经过多及孕妇忌用。

劳嗽,咯痰带血。

16.克;研末,~391-1.5五加皮克;或入丸、散。

内服:煎汤,【用法用量】【性味归经】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

辛、苦。

温。

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湿痰者慎服。

【用药宜忌】脾胃虚寒及寒痰、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祛除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利水消肿。

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痛,肝肾不足、腰膝酸痛、脚膝痿弱无力、小儿行迟等症。

此外,尚川芎11.有利水作用,可治疗肾源性水肿。

辛,温。

归肝、胆、心包经。

【性味归经】【用量用法】 10~15【功能主治】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腹克,煎服。

17.五味子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性味归经】温;酸、甘。

归肺、心、肾经。

或入丸、克;~1每次克;10~煎汤,内服:【用法用量】3研末,1.5【功能主治】散。

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或煎汤漱口。

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

用于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短气脉虚,内热消渴,月经过多,孕妇及出血性疾病慎服;阴虚火旺者禁服。

【用药宜忌】心悸失眠。

马鹿胎12.【用法用量】甘咸,温。

归肝、肾、心三经。

【性味归经】 2~6克,研末服每次1~ 3克。

【功能主治】益肾壮阳,补虚生精。

用于月经紊乱、崩漏带下、宫冷218.升麻【功能主治】散风热,退目翳。

用于风热目赤,迎风流泪,目生云翳。

【用量用法】甘、辛,微寒。

归肺、脾、大肠、胃经。

3~9克。

【性味归经】25.牛蒡子【功能主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用于麻疹透发不畅;【性味归经】辛、苦,寒。

归肺、胃经。

热毒斑疹、牙龈浮烂恶臭、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疮疡;气虚下陷,久泻脱【功能主治】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

用于风热感冒,咳嗽肛、子宫下垂等症。

痰多,麻疹,风疹,咽喉肿痛,痄腮丹毒,痈肿疮毒。

克。

【用法用量】 3~9【用量用法】 5~1519. 天门冬克,煎服。

26.甘、苦,大寒。

归肺、肾经。

牛蒡根【性味归经】【性味归经】【功能主治】润肺止咳,养阴生津,润肠通便用于气阴两伤,舌干口苦,寒。

入手太阴经。

【功能主治】祛风热,消肿毒。

治风毒面肿,头晕,咽喉热肿,齿痛,渴;阴虚燥咳,劳嗽咯血;肠燥便秘等症。

咳嗽,消渴,痈疽疮疥。

5【用量用法】~15克,煎服。

【用法用量】天冬滑肠,脾虚便清泄泻者忌服。

内服:煎汤或捣汁。

外用:捣敷、熬膏涂贴或煎水洗。

【用药宜忌】27.车前子20.天麻【性味归经】甘,微温。

归肝经。

甘,微寒。

归肝、肾、肺、小肠经。

【性味归经】【功能主治】【功能主治】平肝息风,通络止痛。

用于头晕目眩;热病动风、惊痫清热利尿,渗湿通淋,明目,祛痰。

用于水肿胀满,热淋涩痛,暑湿泄泻,目赤肿痛,痰热咳嗽。

抽搐;头痛,痹痛,肢体麻木。

天麻一药,主要的作用是用于治风。

【用量用法】 5~15克~~【用量用法】 515克,煎服。

研末吞服每次1.52.5克。

,包煎。

28. 21. 太子参车前草【性味归经】甘,寒。

归肝、肾、肺、小肠经。

【性味归经】甘、微苦,平。

归脾、肺经。

【功能主治】【功能主治】益气健脾,生津润肺。

用于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清热利尿,祛痰,凉血,解毒。

用于水肿尿少,热淋涩痛,暑湿泻痢,痰热咳嗽,吐血衄血,痈肿疮毒。

虚弱,气阴不足,自汗口渴,肺燥干咳。

用法用量】 9~克。

【用法用量】 9~30 30克;鲜品30~60克,煎服或捣汁服。

外用鲜品适量,捣敷患处。

22.巴戟天29.北沙参【性味归经】甘,辛,微温。

归肾、肝经。

【性味归经】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

用于阳痿遗精,宫冷不孕,甘,微寒。

归肺、胃经。

【功能主治】【功能主治】月经不调,少腹冷痛,风湿痹痛,筋骨痿软。

养阴清肺,益胃生津。

用于肺阴虚的肺热燥咳,干咳少痰,或痨嗽久咳,咽干音哑; 胃阴虚或热伤胃阴,津液不足的口渴咽干,舌克。

~10煎服,【用法用量】 15质红绛,胃脘隐痛、嘈杂、干呕等症。

阴虚火旺及有湿热者忌服。

【用药宜忌】【用量用法】 10 23.木香~15克,煎服。

【按【性味归经】辛、苦,温。

归脾、胃、大肠、三焦、胆经。

语】南沙参与北沙参是两种植物,一般认为两药功用相似,但南沙参偏于清肺袪痰,【功能主治】养胃生津的作用较差;行气止痛,健脾消食。

用于胸脘胀痛,泻痢后重,食积北沙参养胃生津的作用较佳。

30. 不消,不思饮食。

煨木香实肠止泻。

用于泄泻腹痛。

平贝母【性味归经】克。

61.5 【用量用法】~苦、甘,微寒。

归肺、心经。

【功能主治】木贼24.清热润肺,化痰止咳,。

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性味归经】甘、苦,平。

归肺、肝经。

劳嗽,咯痰带血。

3【用法用量】 3~9克,研粉冲服,一次1~2克。

津液缺少,唇燥口干者,不宜使用。

36.白芍【用药宜忌】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