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2023年中国丙烯市场供需及下游产业发展分析

2019年-2023年中国丙烯市场供需及下游产业发展分析

2019年-2023年中国丙烯市场供需及下游产业发展分析1 前言2019年,中美贸易战双方强硬对抗不断升级,但对抗归对抗,合作总能共赢。

2019年初,壳牌中国宣布获得了中国国内成品油批发资质,成为全球首个在中国获得成品油批发资质的国际石油公司,这也是壳牌进入中国市场百年以来,首次获得国内成品油批发资质。

事实上,跨国能源巨头一直对中国市场情有独钟,一出手动辄就是百亿元级的重大项目。

公开信息显示,2018年下半年,德国巴斯夫集团对华投资100亿欧元,建设100%独资精细化工一体化基地;随后,美国埃克森美孚公司对华投资100亿美元,建设100%独资石化项目。

跨国能源企业纷纷拓展在华业务版图,聚焦于高端石化领域谋篇布局,是我国扩大开放以及优化外资营商环境的直接体现。

一方面,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化工市场,占比约40%的市场份额对跨国企业有着巨大吸引力;另一方面,外企带来的不仅仅是投资和项目,也有业内前沿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

在跨国巨头加码石化上游投资的同时,我国化学工业下游板块整体投资不足、上游炼油板块产能过剩的隐忧却一直存在,结构性矛盾仍然明显。

来自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化学工业投资增长6.0%,结束了连续2年投资下降的局面。

“尽管2018年四季度后,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投资恢复增长态势,但全年增速只有6.0%,仍然低于6.5%的全国工业投资平均增幅,行业投资回升动力明显不足。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表示。

一边是上游板块产能过剩隐忧犹存,一边是高端化工品市场需求仍待开掘却又面临行业投资不足困局。

在国内成品油市场已趋饱和,尤其是柴油2018年全年表观消费量再次下降的情况下,伴随石化产能不断增加,尤其是多地炼化一体化装置相继投产,可以想象,国内炼化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更值得关注的是,上游板块产能过剩的趋势已开始向下游板块蔓延。

中国石化联合会的信息显示,随着国内多个新的炼化一体化装置陆续投产,烯烃、芳烃等对外依存度较高的产品可部分满足国内市场;但不可忽视的是,一些传统基础化工品也存在扩产冲动,PC等新材料产品在建和拟建规模更是惊人。

尽管国内炼油企业已开始有意识地主动向化工转型、主动向下游延伸产业链,但转型而来的新增产能是否会造成化工行业投资和产能过剩又成了亟需提前考虑、未雨绸缪的新问题。

有业内人士指出,在担忧化工行业有效投资不足的同时,也要对潜在的过剩产能提前防范,要从产业链整体角度重塑产能布局。

反观加紧布局国内市场的能源外企,其投资的国内项目中不乏引入智能制造、建设一体化基地、重视终端市场开发和拓展的理念,提升投资的科技含量、升级装备装置等也是题中之意。

或许,外企不断加码的投资热潮,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国内石化行业转型升级,落后产能淘汰步伐有望加快,行业集中度和科技含量也将有所提高。

2 近年国内丙烯供需现状2017年,我国丙烯产量近2600万t,较2013年高出877万t之多,产量增量占全球增量的57%。

尽管如此,仍无法满足我国对丙烯的消费需求。

根据卓创资讯的数据,我国2017年丙烯进口量为309.88万吨,净进口量较上年增长6.75%。

究其原因,无外乎是下游的需求强劲所致。

长期来看,丙烯价格将会趋势性上涨,丙烷脱氢(PDH)工艺将逐渐彰显优势。

截至2017年,全球丙烯产能为1.09亿t/a,过去5年产能复合增长率仅为3.3%。

国内情况,2012年,国内丙烯产能为1658万t,到2017年这个数据已经扩大到3422万t,年复合增速达到15.6%,这主要源于2013~2016年国内大幅扩建煤头和气头产能。

但到2017年,国内丙烯产能扩张热度大幅下降。

笔者预计到2020年,在当前基础上,我国丙烯新增产能大约在745万t,对应产能复合增长率则下降为6.8%,国内丙烯供给端的增速已经逐步趋缓。

究其原因,自2016年开始,乙烯盈利能力优于丙烯的局面逐渐显现,海外企业投资以乙烷裂解制乙烯为主,丙烯装置投资量非常少。

国内企业面对该增量市场自然也不甘落后,多家企业规划上马乙烷裂解装置,这很大程度上分流了国内对丙烯的建设热情。

因此,笔者预测2018~2020年国内丙烯投产量分别为93万t、371万t和281万t。

2018年,随着东北亚、北美和中东等地区新建装置的投产,丙烯产业扩张处于历史高位。

油价上涨、供需偏紧拉动丙烯价格创4年来新高。

2019年,世界丙烯新增产能主要来自东北亚地区,新增规模再创历史新高。

随着乙烯原料的轻质化,丙烯产能增长已不再紧跟乙烯,且低硫船用燃料政策将导致炼厂丙烯供应减少。

东北亚地区丙烯产业链继续快速扩张,而中东地区减缓,北美、西欧地区基本停滞,世界丙烯产业链将构建贸易新平衡。

由于世界各地区丙烯成本差异分化及聚丙烯价格处于高位,世界丙烯产业链整体利润略增,景气度持续。

中国迎来近几年丙烯产能扩张高峰,各路线均有新增产能,其中丙烷脱氢(PDH)和煤制烯烃(CTO)借助成本优势产能增加显著,丙烯产能首超当量消费量,即将面临产能过剩。

受中国东部PDH、西部CTO等装置投产拉动,我国丙烯产能扩张速度处于近年高位。

但是,中美贸易摩擦推高PDH原料成本,项目变数增大。

由于山东地炼的炼油能力提升,该地区丙烯交易量逐渐放大,山东市场丙烯价格话语权有望进一步增强。

2019年,丙烯当量消费量稳步增长,但增速继续放缓,聚丙烯、环氧丙烷和丙烯腈为增长较快的3个下游产品,结构占比略有提升;丙酮和丙烯酸占比与2017年持平;丁辛醇占比略降。

3 世界丙烯价格2018年创新高产能方面,世界丙烯产能经历2014~2016年的快速扩张、2017年短暂放缓后,2018年再次加速。

2018年,亚洲地区丙烯原料丰富,几乎各生产路线有新增产能,主要来自中国、韩国、印度、马来西亚、越南等,新增规模居世界首位。

北美地区乙烯原料轻质化进程加快,来自裂解装置的丙烯新增产能较少。

中东轻烃资源丰富,新增产能主要来自石脑油裂解装置,该路线占地区总能力的50%以上。

西欧地区也以裂解丙烯为主,催化裂化产能则几乎没有新增。

消费方面,2018年丙烯消费增速比前两年有所提升,新增消费量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新兴经济体成丙烯消费增长的主动力。

全球丙烯消费主要用于生产聚丙烯、环氧丙烷、丙烯腈、丙烯酸、丁辛醇、异丙苯等产品。

从下游产品结构占比看,聚丙烯是丙烯最大的下游衍生物,占2018年全球丙烯消费量的65.7%,较2017年增加0.7个百分点,环氧丙烷、丙烯腈、丙酮、丙烯酸占比则均下降0.1个百分点,丁辛醇占比下降0.2个百分点。

聚丙烯消费的增长主要由以中国为主的亚太地区,以及中欧、中东众多新兴经济体的快速经济发展所驱动。

其中,亚太地区受内部需求拉动,中东地区依赖塑料出口带动。

北美和西欧等成熟经济体的聚丙烯消费稳步增长,但增速相对较慢。

从聚丙烯2018年新增消费量看,东北亚地区为228万吨,印巴地区为52万吨,东南亚为33万吨,其他小于20万吨。

受原油价格、供应和下游消费等影响,丙烯在2018年创下4年来的价格新高。

2018年,原油价格上涨,北美、东北亚地区供应偏紧,全球聚丙烯需求旺盛等因素助推丙烯价格上涨。

美国仅有一套75万吨/年PDH的丙烯装置投产,而丙烯消费增速快于供应增速,造成北美地区供应偏紧。

东北亚新增产能以中国为主,但大多装置在年底投产,产量未得到释放,又逢中国镇海炼化、福建炼化等装置检修,旺盛的下游需求致使丙烯缺口加大。

2010~2019年世界丙烯价格及油价走势4 我国丙烯来源更加丰富2018年,我国丙烯产能为3483万吨/年,产量达3140万吨,分别比2017年增长5.5%、9.2%;当量消费量为4010万吨,比上年增长7%在我国过去一年的新增产能中,丙烯非传统路线增加显著。

PDH 因其成本优势明显迎来投资高峰,装置结构占比提至18%。

近几年,我国丙烯来源更加丰富,炼厂催化裂化制丙烯、石脑油裂解制丙烯、PDH、甲醇制烯烃(MTO)、CTO等路线的装置陆续投产。

2018年丙烯新增产能180万吨/年。

由于近两年甲醇价格涨幅较大,一些甲醇制丙烯(MTP)装置处于长期停车状态,东部的MTO装置也不得不降低开工率,吉林康奈尔等MTO项目推迟投产。

2017~2018年无MTO新增产能。

从装置结构占比来看,PDH、CTO占比分别提高至18%、14%,而炼油和石脑油传统路线占比下降至57%左右。

与此同时,自2015年以来丙烯当量消费量增速虽然逐年减缓,但2018年约7%的年增速高于GDP,处于高速增长期。

丙烯下游需求以聚丙烯为主,聚丙烯对丙烯的需求占比为67%,比全球占比略高1.3个百分点。

煤化工等非石脑油路线新建装置的投产促进国内聚丙烯产能大幅增加,2018年净增产能125万吨/年,至2473万吨/年,产量达2200万吨。

禁废令和餐饮外卖等需求推进聚丙烯需求增长,2018年需求达到2640万吨,年增幅超过8%。

受下游需求拉动,环氧丙烷、丙烯腈、丁辛醇年消费量也保持着6%以上的较高增速,可受环保趋严的影响,丙酮和丙烯酸年消费量增长缓慢,为2%~5%。

需要注意的是,山东地炼丙烯定价话语权进一步增强。

中国华东丙烯市场参考中国石化每月报价,而山东丙烯市场因其交易量大且交易频繁,成为华北、西北、东北等地区丙烯交易的标杆价格,通常采取山东丙烯价格加运费的定价方式。

中国的进口丙烯主要来自韩国、日本和我国台湾,进口价格由这些国家和地区主导。

自2015年我国原油进口权和原油进口使用权放开以来,山东地炼的催化裂化能力迅速提升,丙烯能力随之增长。

山东地炼70%~80%的丙烯对外销售,随着地炼开工率的提升,外售丙烯量持续增加,使得山东市场的定价话语权进一步增强。

5 2019年国内丙烯供应格局有变预计2019年丙烯能力达4173万吨/年,比上年增长19%以上;产量为3400万吨,当量消费量达4210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8.3%和5%,即将面临产能过剩。

我国丙烯产业经历了2014~2016年扩能高峰、2017年短暂回落后,2019年将迎来近年丙烯新增产能历史新高,预计新增586万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