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课程与教学论课件第四章-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课程与教学论课件第四章-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6
B
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实现整合:科学不是价值中立的,而是价值负载。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还要探讨,谁的知识最有价值 科学,艺术和道德具有等价性 科学艺术,道德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依赖,
具有内在统一性
7
B
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3、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18世纪到20世纪中叶,科学与技术是主导和依附的关系。二元对立和 机械联合 20世纪中叶后,新技术革命和信息时代,二者是对等和融合的关系 技术成为文化价值体系的构成,时代精神的建构者 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动向是重视技术课程,谋 求技术课程与科学课程的融合。
12
B
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3、超越论 超越论认为当教育及课程的主体地位真正确立起来 之后,学校课程于其他社会生活经验的关系就是一种对 话、交往、超越的关系。学校课程主动选择社会经验, 并对社会生活经验不断批判与超越,而且还不断构建出 新的社会经验。
13
B
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从“被动适应论”到“主动适应论”再发展到“超 越论”的历程,即是学校课程的主体性不断受到尊重,学 校课程的主体地位不断得到提升的过程。
20
B
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
是本课程的基本追求。通过情景的创设,引领初中学 生积极自主地感悟人生的意义,提升对自我、他人、 社会的认识,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 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学做负责任的公民。
21
B
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32
B
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5、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的局限: 运用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需要具备一定的前
提条件。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对所要讨论 的问题有一定的了解。否则,教学对话和课堂讨论可 能很难开展,即使开展起来,也有可能非常肤浅,流 于形式。
33
B
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三)自主型教学方法 1、自主型教学方法是学生独立地解决由他本人或
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第四章 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第一节 课程内容的选择 第二节 教学方法的选择
1
B
第一节 课程内容的选择
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内容的选择是根据特定的教育价值观及相 应的课程目标从学科知识、当代社会生活经验或学习 者的经验中选择课程要素的过程。
课程要素有概念、原理、技能、方法、价值观 等。
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才是理想的;所有学科知识和社会生 活经验只有经过了学习者自己的主动选择、转化为学习者 自己的人格发展需求的时候,才有意义。
17
B
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当前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是尊重 学习者的主体意识、呼唤学习者的个性发展。这种课程 价值观必然要求以学习者的经验作为课程内容的主导取 向。以学习者的经验为核心整合学科知识和社会生活, 是体现时代精神的课程选择取向。
容所制约的有结构的规则体系。 (二)教学方法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
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 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
26
B
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三)教学方法的本质 1、教学方法体现了特定的教育价值观,
指向于实现特定的课程与教学目标。 2、教学方法受特定的课程内容的制约。 3、教学方法还受教学组织的影响。教
学组织形式会直接影响教学方法的选择。
27
B
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二、教学方法的基本类型 (一)提示型教学方法
1、提示型教学方法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各种 提示活动(如讲解、示范等)教授课程内容,学生 接受并内化这些内容的方式。
28
B
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2、提示型教学方法的教育价值: (1)能够使人们在短时间内理解并接受大量文化
35
B
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四)三种典型的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 1、 不同之处: (1)学习方式不同; (2)功能不同,提示型教学方法适合于短时间内获
得大量新知识新信息;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适合于 社会态度的养成;自主型教学方法适合于独立探究与发 现。
36
B
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2、三种教学方法之间的联系: ◆ 相互渗透,提示型教学方法并不排斥学生学习
8
B
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4、概念原理的知识与过程方法的知识之关系 。 学科知识可以分为 概念原理的知识:经过探究过程获得的基本结论 过程方法的知识:学科的探究过程与探究方法的知识 二者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课程论发展史上,学术中心课程将二者实现了融合。 学科结构的实质结构和句法结构
9
B
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的能动性、主动性; ◆ 相互作用,形成一个连续体,当不同的教学方
法视具体教育情境的需要而优化组合、恰当运用的时候, 它们彼此之间会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37
B
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 1、符合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 2、适合特定的课程内容; 3、适合学生的特点; 4、要形成一个拥有内在统一性的体系或结构。
被动适应论观点的代表是博比特与查特斯。
11
B
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2、主动适应论 主动适应论认为个人与社会是互动的、有机统一
的,教育与社会是互动的、有机统一的,学校课程不仅 适应着社会生活,而且还不断改造着社会生活。
主动适应论的代表是杜威。典型的主动适应论包 括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和社会改造主义课程理论。
14
B
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三)课程内容即学习者的经验 当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是学习者的需要的时候,学
习者的经验就成为课程的主要内容。 卢梭的“自然教育论”及相应的浪漫自然主义经验
课程理论,杜威的“进步教育论”及相应的经验自然主义 经验课程理论,都把学习者的经验置于课程内容的核心地 位。
15
B
3、确定课程内容: 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
打破传统的课程内容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主, 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国家 和社会的关系为主线,对心理健康、道德、 法律和国情等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
22
B
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4、确定课程选择的三种基本取向之关系: 力图把握学生的生活与品德发展现状与
18
B
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二、课程选择的基本环节 (一)确定课程价值观 (二)确定课程目标,这是课程价值观的具体化; (三)确定课程选择的三种基本取向之关系; (四)确定课程内容。
19
B
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以初中课程《思想品德》为例 1、确定课程价值观:
注重对学生个体品德发展与生活实际的关照, 以初中学生初步拓展的生活为基础来建构课程体系, 通过切近于初中学生生活的主题与形式来引领学生 生活,促进学生品德发展。
——初中《思想品德》第一册
24
B
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重要趋势是: 尊重学习者的主体意识,呼唤学习者的个性发展。 这是以学习者的经验作为课程内容的主导取向。 整合学科知识和社会生活实践。
25
B
第二节 教学方法的选择
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一、教学方法的本质 (一)方法是指向于特定目标、受特定内
问题脉络,紧贴学校教育和学生生活实际; 同时又力求更多地把握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 理念,能体现开阔的社会意识和时代理念, 更好地对学生未来生活需要予以必要的恰当 的引导.
23
B
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第一单元:走进中学 引导新生完成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让学生更快地适
应中学生活,更多地拥有积极、乐观、充实、愉快的中学 生活,是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设计“走进中学” 作为第一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在了解、正视自我身心发展 问题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展现自我、提升自我,做健康 活泼、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中学生。
斯宾塞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命题首次明 确提出了课程选择的问题。
2
B
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一、课程选择的基本取向 (一)课程内容即学科知识
当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主要是学科的发展的时候, 学科知识就成为课程的主要内容。主张课程内容即学科知 识的人有要素主义教育学者、永恒主义教育学者、20世纪 五六十年代的结构主义课程论者。
(二)课程内容即当代社会生活经验 当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是当代社会生活经验的时
候,当代社会生活经验就成为课程的主要内容。选择 社会生活经验的根本问题是如何认识学校课程与社会 生活的关系问题。
10
B
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1、被动适应论 被动适应论认为教育只是社会生活的准备,
学校课程是使学习者适应当代社会生活的工具, 所以,学校课程应当以适应当代社会的需要为 根本宗旨。
教师所提出的课题,教师在学生需要时提供适当的帮 助,由此而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与人格的教学方 法。
自主型教学方法的最根本特征是学生自我活动在 教学中占主导地位。
34
B
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2、自主型教学方法的价值: (1)提高掌握知识技能的效果; (2)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与习惯; (3)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有助于消除学生学习成绩的两极分化。
31
B
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4、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的教育价值: ◆ 体现了教育的民主性追求; ◆ 充分调动了教师与学生两类主体的主动性和创
造性,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 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学
生解决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社会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