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初步应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典型案例的探究,了解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会对两个分类变量进行独立性检验,明确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步骤,并能利用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来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吸烟是否与患肺癌有关系”引出独立性检验的问题。
通过列联表、等高条形图,使学生直观感觉到吸烟和患肺癌可能有关系.这一直觉来自于观测数据,即样本.问题是这种来自于样本的印象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代表总体?这节课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亲身体验直观感受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以科学的态度评价两个分类变量有关系的可能性。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问题的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对统计方法有更深刻的认识,体会统计方法应用的广泛性,进一步体会科学的严谨性。
教学中适当地利用学生合作与交流,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体会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
理解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实施步骤
三、教学难点
1.独立性检验基本思想的理解
2.2k的含义;2k的观测值越大,就认为两个分类变量是有关系的
四、教学方法
以“问题串”的形式,层层设疑,诱思探究。
用“讲授法”,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步步为营,螺蜁上升探究本节课的知识内容.
五、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1.“吸烟”与“患肺癌”有关 3.“秃顶”与“患心脏病”有关
2.“性别”与“是否喜欢数学”有关 4.“性别”与“选择文\理科”有关
5.“星座”与“爱好”有关
6.“血型”与“性格”有关
日常生活中,常听到这样的言论,可信吗?可信度是多少?带着这样的问题来研究本节课。
(二)阅读教材91页回答:(自主学习内容)
1.分类变量的概念是什么?前面提到的问题关心的是什么?
2.91页中给出一个“列联表”的概念,什么是两个分类变量的列联表?你会列吗? 例1: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成绩揭晓,为了探究“文理科”与“语文成绩”的关系,在文科、理科各选45名学生作比较。
统计如下:文科语文:35人优秀;理科语文:不优秀37人。
请列出“文理科”与“语文成绩”的列联表:
3.“吸烟”与“患肺癌”有关系吗?91页教材是如何来粗略的估计的?能用同样的方法估计出上述例题中两个分类变量的关系吗?试试。
4.阅读教材92页一、二自然段,试问:“等高条形图”和之前计算的“百分比”本质一样吗?它又有什么优点?
小结:
假设 粗略
独立性检验
(三)独立性检验
通过以上数据和图形分析,我们得到的直观判断是:“吸烟和患肺癌”有关,这种判断是否可靠?可信度是多少呢?
研究方法:统计学的一个重要方法-----------假设检验。
首先将“吸烟与患肺癌列联表”一般化(通用化)如下图:
吸烟与患肺癌列联表
问题1:假设“吸烟与患肺癌列联表”没有关系你能得到什么?
不患肺癌
患肺癌 总计
不吸烟 a b b a +
吸烟 c
d d c + 总计
c a +
d b +
d c b a +++
两个分类变量是否有关? 比 例 差 异 更加:等高条形图
比较两个分类变量关系强弱(bc ad -的大小)
“概率角度”来检验两个分类变量是否有关
结论:bc ad -很小。
具体:bc ad -越小,说明两个分类变量之间关系越弱;bc ad -越大,说明两个分类变量之间关系越强。
例2:(2014年高考)某人研究中学生的性别与“成绩”、“视力”、“智商”、“阅读量”这4个变量的关系,随机抽查52名中学生,得到统计数据如下表1--4,则与性别有关联的可能性最大的变量是:( )
表三 表四
A.成绩
B.视力
C.智商
D.阅读量
设问:我们通过假设能够比较两个分类变量关系强弱(bc ad -),但仍然没有从可信度上来说明两个分类变量到底有没有关系?
引进有据可查的变量:)
)()()(()(2
2
d b c a d c b a bc ad n K ++++-=
注:2
K 的大小变化与bc ad -的大小变化是一致的。
怎样有据可查呢?
在“吸烟和患肺癌的关系中”:计算2
K 的观测值635.56≈k 这个值到底告诉我们什么呢?(阅读教材93页中间部分)
核心:在假定两个分类变量无关的情况下:01.0)635.62
≈≥K P (
即我们至多有0.01的概率认为吸烟和患肺癌无关。
是一个非常小的概率事件,有理由(至
少0099)吸烟和患肺癌有关。
结论:我们通过2K 的值来检验了两个分类变量是否有关,并得到了可信度。
这样通过随机变量2K 来判断“两个分类变量有关系”的方法称为独立性检验。
注:独立性检验只是从“概率角度”来检验两个分类变量是否有关。
问题1:独立性检验体现了怎样的数学思想呢?试和反正法比较。
(讨论)
见教材94页总结。
问题2:分析教材94页2K 表,你有什么发现?
(四)课堂例题(见教材95页) 如何识别题中的概率? (五)课堂练习(见教材97页) (六)课堂小结 小结:
注:如何识别提问中的概率。
(七)课后作业:
1.总结独立性检验的步骤。
2.习题
3.2
六、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