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考纲要求】1、了解Cl-、SO42-、CO32-、Na+ 、K+、Al3+、Fe3+、NH4+等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能对常见的物质组成进行检验和分析;2、了解过滤、蒸发、萃取、蒸馏等物质分离、提纯的常用方法,能对常见的物质进行分离和提纯。
【学海导航】【知识梳理】一、常见物质的检验物质的检验通常有鉴定、鉴别和推断三类,它们的共同点是:依据物质的特殊性质和特征反应,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准确观察反应中的明显现象,如颜色的变化、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气体的产生和气味、火焰的颜色等,进行判断、推理。
(一)物质检验的含义1.鉴定:鉴定通常是指对于一种物质的定性检验,鉴定是根据物质的化学特性,分别检出阳离子、阴离子。
2.鉴别:鉴别通常是指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进行定性辩论,可根据一种物质的特性区别于另一种。
3.推断:推断是通过已知实验事实,根据性质分析推理被检验物质的组成或名称。
(二)物质的检验的原则和要求(1)原则:原理正确、现象明确、方法简单易行、试剂用量最少。
(2)要求:解答物质检验的有关题目时,应按取样、操作、现象、结论的顺序进行描述。
具体应做到:①“先取样,后操作”。
如果样品是固体,一般先用水溶解,配成溶液后再检验。
②要“各取少量溶液分别加入几只试管中”进行检验,不得在原试剂瓶中进行检验。
③要“先现象,后结论”。
(3)基本步骤:外观初步判断(固体、溶液中离子、气体的颜色)化学方法进一步确认(利用特征反应)得出正确结论(根据现象作出判断)(三)物质检验的一般方法(1)生成沉淀法加入一种试剂,使被检验的离子形成沉淀,通过沉淀特有的性质加以鉴别。
(2)生成气体法根据加入试剂后,使被检验离子转化为气体,再根据气体的特征来判断离子的存在。
(3)焰色反应法多种金属单质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呈现特殊的颜色,这在化学上叫焰色反应(但属物理方法)。
可用此种方法检验的金属或金属离子的存在。
金属阳离子Na+ K+火焰颜色黄浅紫测定方法:用铂丝(可用光洁无锈的铁丝等)蘸含有某阳离子的化合物或其溶液少许,放在酒精灯火焰灼烧,就可以看到火焰的颜色。
注意观察钾元素的焰色要透过蓝色的钴玻璃,每次使完后都要用稀盐酸洗净铂丝,并在火焰上灼烧到没有颜色再使用。
(4)显色法①指示剂变色:H+和OH—检验方法。
②Fe3+检验用KSCN溶液,显血红色。
1.常见阳离子的检验(1)利用指示剂检验H+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色。
(2)用NaOH溶液检验:Fe2+、Fe3+、Cu2+、Al3+、NH+4.Fe2+:与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色沉淀。
Fe3+: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沉淀。
Cu2+:蓝色水溶液(浓的CuCl2溶液显绿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沉淀;含Cu2+溶液与Fe、Zn片等反应,在金属片上有红色的铜生成。
Al3+: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沉淀,NaOH溶液过量,该沉淀。
NH4+:加入NaOH浓溶液,并加热,放出使试纸变的有气味气体。
(3)用颜色反应检验Na+、K+:钾紫(钴玻璃)钠黄(4)用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稀HNO3检验Ag+Ag+: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不溶于稀HNO3的沉淀。
(5)特殊检验法:Fe2+、Fe3+Fe2+:向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制的后,立即显红色。
Fe3+:加入KSCN,溶液变成溶液。
总结: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2(1)利用指示剂检验OH-OH-:能使无色酚酞、紫色石蕊、橙色的甲基橙等指示剂分别变为、、。
(2)利用盐酸+其他试剂检验SO42-、SO32-、CO32-、HCO3-(3)利用AgNO 3—稀HNO 3检验:Cl -、Br -、I -(4)利用特殊方法检验:I -、NO 3-I - :与氯水反应,生成I 2,使淀粉溶液 。
NO 3-:浓溶液或晶体中加入 、浓硫酸加热,放出 色气体。
总结:常见阴离子的检验343.常见气体的检验(1)鉴定是指对于一种物质的定性检验实例:KSCN检验Fe3+、苯酚检验Fe3+、酸性KMnO4检验不饱和化合物、新制Cu(OH)2悬浊液检验醛类物质等。
(你能举出哪些?)(2)鉴别是指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进行辨认[1]不用任何试剂的鉴别①先依据外观特征,鉴别出其中的一种或几种,然后再利用它们去鉴别其他的几种物质.②若均无明显外观特征,可考虑能否用溶解、加热或焰色反应区别开来.③若以上两种方法都不行时,可考虑两两混合或相互滴加,根据不同的现象,分析确定.④若采用上述方法鉴别出一种物质后,可用它作试剂鉴别余下的其他物质.[2]只用一种试剂鉴别多种物质①先分析被鉴别物质的水溶性、密度、酸碱性,确定能否选用水或指示剂进行鉴别.②在鉴别多种酸、碱、盐的溶液时,可依据“相反原理”确定试剂进行鉴别.即被鉴别的溶液多数呈酸性时,可选用碱或水解呈碱性的盐溶液作试剂;若被鉴别的溶液多数呈碱性时,可选用酸或水解呈酸性的盐溶液作试剂.③常用溴水、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氯化铁溶液等作试剂鉴别多种有机物. [3]任选试剂鉴别多种物质不限所加试剂的种类,可用多种解法,要求操作步骤简单,试剂选用最少,现象最明显. 二、物质的分离、提纯 1.常用的物理方法要求:体会方法的选择;掌握各种操作用到的仪器;操作要领;注意事项。
(1)用化学方法分离提纯的原则:不可玉石俱焚;不可辞旧迎新;不可难舍难分。
(2)方法加热法:混合物中有热稳定性差的物质时,可直接加热,使之分解而出去.加试剂法:根据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性质,加入适当的试剂,使某种组分转化为沉淀、气体或发生适当的转化而进行分离或除去杂质.(沉淀法、气化法、氧化还原法、调节pH 法等)【典型例题解析】类型一、只用一种试剂的鉴别题这类题要求只允许用一种试剂加以一一区别。
为此,我们所选用的那种试剂须能分别与被鉴别物反应,产生各种不同的现象才行,即被检物有几种就应产生几种不同的现象(包括没有明显变化也是一种现象)。
常用的鉴别试剂有FeCl 3溶液、NaOH 溶液、Na 2CO 3溶液、稀H 2SO 4、Cu(OH)2悬浊液等。
1、(2010上海卷)下列各组有机物只用一种试剂无法鉴别的是 A .乙醇、甲苯、硝基苯 B .苯、苯酚、己烯 C .苯、甲苯、环己烷 D .甲酸、乙醛、乙酸解析:此题考查了化学实验中的物质的检验知识。
乙醇、甲苯和硝基苯中,乙醇可以和水互溶、甲苯不和水互溶但比水轻、硝基苯不和水互溶但比水重,可以鉴别,排除A ;苯、苯酚和己烯可以选浓溴水,苯不和溴水反应、苯酚和浓溴水生成白色沉淀、己烯和溴水加成使其褪色,可以鉴别,排除B ;苯、甲苯和环己烷三者性质相似,不能鉴别,选C ;甲酸、乙醛、乙酸可以选新制氢氧化铜,甲酸能溶解新制氢氧化铜但加热时生成红色沉淀、乙醛不能溶解氢氧化铜但加热时生成红色沉淀、乙酸只能溶解氢氧化铜,可以鉴别,排除D 。
【答案】C点评:进行物质的检验时,要依据物质的特殊性质和特征反应,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准确观察反应中的明显现象,如颜色的变化、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气体的产生和气味、火焰的颜色等,进行判断、推理。
类型二:不用其它试剂的鉴别题方法要领:不用任何试剂进行鉴别,可采用方法有:(1)连锁推断法。
先观察各试剂外观特征,若待鉴别物质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挥发性等,可直接观察。
先鉴别出其中一种物质,然后运用该试剂,再逐一鉴别剩余物质;若均无明显外观特征,可考虑能否用加热或焰色反应区别(注意焰色反应不属化学方法)(2)两两组合法。
将被检试样两两混合,根据不同现象加以区别;(3)试样互滴法。
甲、乙两种试样,根据将甲逐滴滴入乙和将乙逐滴滴入甲的现象不同加以区别。
2、只用胶头滴管和试管,不用其他试剂就可以区别的下列溶液(浓度均为0.1mol/L)是A.CaCl2和Na2C03B.稀H2S04和Na2C03C.Ba(OH)2和NaHC03D.NaAlO2和盐酸解析:利用自身间的相互反应(互滴)来鉴别。
对于A、C来讲,前者和后者两物质互滴的现象相同:均立即产生沉淀;对B:前者(稀H2SO4)滴入后者(Na2CO3)中,由于首先生成的是NaHCO3,所以开始时无气泡,而将Na2CO3逐滴滴入稀H2SO4中,则马上看到有气体产生,现象互不相同;D中NaAlO2和盐酸互滴的现象也不相同(请读者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从而可将两种物质区别开来。
【答案】B、D点评:此题利用相互滴加顺序不同现象也不同来加以区分。
类型三:物质的分离提纯3、(2010上海卷)除去下列括号内杂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A.HNO3溶液(H2SO4),适量BaCl2溶液,过滤B.CO2(SO2),酸性KMnO4溶液、浓硫酸,洗气C.KNO3晶体(NaCl),蒸馏水,结晶D.C2H5OH(CH3COOH),加足量CaO,蒸馏解析:此题考查了物质的提纯知识。
HNO3溶液中混有H2SO4时,加入氯化钡使得硝酸中又混入了HCl 杂质,应加入硝酸钡溶液过滤,A错;SO2有还原性,可悲高锰酸钾氧化为硫酸除去,B对;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大,但食盐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一般用结晶或重结晶法分离,C错;乙酸具有酸性其能和氧化钙反应,但乙醇不能,故加足量氧化钙蒸馏可以分离两者,D对。
【答案】A点评:进行物质的提纯操作时要遵循的两个原则是:一是不能将要得到的目标产物除掉,二是不能引入新的杂质,像此题中A选项就是引入了新杂质。
类型四:混合型的实验题4、(2010·江苏高考)下列实验操作与预期实验目的或所得实验结论一致的是3322和Fe(OH)3,B项正确;C项,K SP(BaCO3)>K SP(BaSO4),饱和Na2CO3溶液中加少量BaSO4粉末有BaCO3生成是由于CO32-浓度太大,C项错;D项,气体中可能含有SO2,SO2也能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D项错。
【答案】B点评:本题以物质除杂、检验、推断的形式,考查学生的实验和推理能力,涉及沉淀转化和溶度积。
类型五:综合性实验5、(2010全国卷1)(15分)有A、B、C、D、E和F六瓶无色溶液,它们都是中学化学中常用的无机试剂。
纯E为无色油状液体;B、C、D和F是盐溶液,且他们的阴离子均不同。
现进行如下实验:①A有刺激性气味,用沾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接近A时产生白色烟雾;②将A分别加入其它五中溶液中,只有D、F中有沉淀产生;继续加入过量A时,D中沉淀无变化,F中沉淀完全溶解;③将B分别加入C、D、E、F中,C、D、F中产生沉淀,E中有无色、无味气体逸出;④将C分别加入D、E、F中,均有沉淀生成,再加入稀HNO3,沉淀均不溶。
根据上述实验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能确定溶液是(写出溶液标号与相应溶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不能确定的溶液,写出其标号、溶质可能的化学式及进一步鉴别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