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和谐统一
笔者在一所山村小学教书,在提倡实施素质教育多年里看见以下几种情况。
现象1:我们经常看见运动会时,学生懒洋洋的广播体操动作依旧,许多项目连简单的体育规则都不懂;到了艺术节时,学生只能在晚会上吼几句从电视上学来的流行歌曲,交上几篇毫无章法可言的“书法”作品。
现象2:在教学常规检查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教师:一学期即将结束,学生的数学作业连一个练习本都未写满;有些班级只写了四篇作文。
问之,则振振有辞:“现在都提倡素质教育,我这也是尽量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呀!”现象3:大考过后,部分主管部门总是热心根据考分给所辖区域的学校排名次,成绩高的则“一俊遮百丑”,被认定为办学水平高的学校;“斧击凿,凿入木”,学校为了争取好的排名,每逢期中期末考试结束后,总是要给所有学科的成绩排定座次,据此给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定位,据此决定教师绩效奖的多寡,据此评先表模,晋级和确定职称考核等级。
以上几种情况是我们当前教育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教育的遗憾,也暴露出教育的苍白无力。
下面,对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认识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素质教育是一种理想的教育模式,但不是“全新”的教育模式。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并非是重建一种理想的教育范畴,而是教育发展的一个连续过程,是对应试教育进行一个“扬弃”过程,吸收应试教育中一切有效成分,才能在的教育实际中,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一、必须明确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
1.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本质区别:应试教育的指导思想是挑选人,而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是发展人;
2.应试教育它选择的是适合教的学生,而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
3.应试教育注重人的共性,忽视人的个性和个性发展,而素质教育兼顾共性和个性,更注重促进人的个性发展。
应试教育用单一的。
4.应试教育重知识,以考分论质量,而素质教育重能力,强调全面提高质量;
5.应试教育为适应升学考试之需,教学要求越提越高,教学内容越来越难,学生负担越来越重,偏离基础越来越远。
而素质教育重视“基本素养”的提高,力争做到起点要低、面要宽、要求要严、训练要实、方法要科学。
二、必须消除几个错误的认识
1.有人认为素质教育就是“淡化学生分数概念”,甚至取消了考试,使学生“减轻了压力”。
其实考试作为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现阶段较好的公平的方法,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
依据认知规律,“学习———考试———再学习———再考试”就是一般人的认知规律。
人们的认知除了一定爱好、兴趣之外,同时还得有一种压力,有了压力便有了动力,考试便不失为一种较大的压力。
对学生学习能力、学习状况、学生所学知识的评估,采取一定形式的考试仍不失为一种比较耐用的手段。
2.有人认为素质教育不能追求升学率,否则就违背了素质教育的要求,甚至有人将社会和家长对学校升学率的要求看成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障碍,以致大家再也不敢讲追求升学率了。
素质教育中的升学依据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考察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
如培养学生具
有,形成良好的人格和个性、品德,反映在考试上,学生以正确的心态对待考试,杜绝了作弊行为。
3.以为素质教育可以无原则地放松教学要求,不布置作业或无原则地少布置作业。
在他们眼里,素质教育仿佛与不布置作业或无原则少布置作业是等同的——作业布置的越少,素质教育就重视得越好,这是一个极大的误区。
素质教育并不是不要教学质量,相反,素质教育是要求教师在深入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全面优化教学程式,确保达到部颁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减少学生低效劳动和重复劳动。
三、建立全新的理念.
1.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融为一体。
教育实际上是一项社会工程,在现代信息社会尤其如此,应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
首先,应打破对学历的崇拜和以学历、学位为本位的人才观与用人观,树立多元化的人才观、以能力为核心的公平竞争用人观和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
其次,还应对基础教育的功能和目标进行反思,要建设终身学习型社会,教育是一个终身的过程。
在基础教育阶段,重在注意和发现学生的兴趣,发掘其潜能,培养其学习能力和健全的人格。
中小学应该努力营造有利于各类学生成才的环境,这个环境应该不束缚孩子的天性,真正实现有教无类;不能要求每个人都成为天才、全才,逼迫他们去做一些不愿做的事情。
再者,社会用人制度对于实施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改革用人制度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
全面改
革社会用人制度,转变传统的人才观念,将有力地促进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2.从学前教育开始,就应摒弃简单的知识灌输,改为引导、启发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善于观察分析,敢于探索,敢于创造新的学习方法和工作方法。
学校应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合理设置课程结构,组织多样化的课堂内外教学活动,增加实践环节,鼓励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3.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应不断提高教师的素养。
不仅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知识,更要求教师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忠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爱岗敬业,爱生重教,在素质教育的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创新。
总之,应试教育应该包含在素质教育之中,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如何实现二者的和谐统一,还有相当多的具体问题需要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