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庸思维下的利他行为研究论文

中庸思维下的利他行为研究论文

中庸思维下的利他行为研究论文
中庸思维下的利他行为研究全文如下:
前言
随着中国木土心理学的发展,”中庸”从哲学走进心理学。

中庸二字最早见于孔子
《论语·雍也》,并随着时代发展而被赋予不同含义。

徐克谦对此进行整理,概括指出中
庸思想的3种含义:从西周时代恰到好处遵循刑罚标准到孔子思想的伦理道德观念,并最
终与人的内心状态联系起来。

由此可见中庸不仅仅是一种重要的哲学思想,也是一种思维
方式。

近年来,从心理学视角对中庸实践思维的讨论研究不断深化,研究者依据界定范围大
小及着重点的不同提出不同的”中庸”构念并对其进行测量,如吴佳辉等主张用事前思考
来看中庸;李华香主张冲突解决过程中所表现的行为来看中庸;杨中芳则视中庸为一套多元
心理层次的思维体系,构建了中庸实践思维体系构念图,在此基础上将其他研究者的研究
纳入该体系之中,对中庸实践思维主要研究进行整合,是当前中庸实践思维研究的代表。

该体系包含2个层而:集体文化思维层而和个体心理思维层而。

其中个体思维层而又包括
生活哲学看人论事、生活目标、处事原则、个别事件处理择前审思、策略抉择、执行方式、事后反省自我修养提升、个别事件反省及心理健康。

该构念的效度研究表明:代表处事原则板块的待人守则、拿捏意识和处世信念价值3
个变量与代表具体事件处理的4个变量分别为趋势掌握、多而性、整合性、和谐型呈现显
著正相关,说明个体具有的处世信念将影响个体的具体行为,个体的具体行为也体现其中
庸实践思维。

同时,在具体事件处理层次,多而性、整合性及和谐性3个维度直接互为正
相关,表明个体在具体事件处理过程中的审思、策略、执行是相互联系的整体。

具有中庸生活哲学者,在处理日常生活事件时,更加顾全大局,处事多方衡量,追求
生活和谐。

现实利他行为对他人有利,但对个体本身可能会造成损失。

具有不同程度中庸
实践思维的人在遇到可能影响到自身和大局的和谐性的利他行为时是否会做出不同的利他
行为呢?由于网络环境和现实环境存在差异,中庸实践思维者在网络利他行为和现实利他
行为的表现是否也会存在差异?现实利他行为由于其环境的现实性,个体在行为之前需要
考虑的因素较多,中庸实践思维者又较倾向于多方衡量做出最佳选择,因此更有可能做出
利他行为。

相比较现实利他行为,虽然个体网络行为受到的约束较少,也无需过多考虑行为对现
实整体和谐性的影响,但个体现实利他行为越多,越容易形成为他人福社考虑,关心他人,在行动上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一种持久倾向,既容易形成利他人格,其做出的网络利他行为
也会比较多。

因此,研究作出如下假设:个体的中庸实践思维水平越高,那么其现实利他
行为和网络利他行为越高;高中庸实践思维组中庸实践思维量表得分前后的网络利他行为
与现实利他行为将显著高于低中庸实践思维组中庸实践思维得分后。

1研究方法
1.1被试
138名有效被试,平均年龄为22.89岁,其中男性被试74名,女性被试64名。

1.2研究工具
1.2.1中庸实践思维量表
采用吴佳辉等编制的中庸实践思维量表,该量表有13个项目,包括多方思考、整合性、和谐型3个维度。

量表采用李克氏7点记分“y”为非常不符合,“+7”为非常符合,计分方式是先分别求3个维度得分平均数,相加得到总分,得分越高代表中庸实践思维水
平越高。

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5。

1.2.2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
采用郑显亮编制的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

该量表有26个项目,包括网络支持、
网络指导、网络分享和网络提醒4个维度,量表采用4点计分“1”为从不,”4”为通常,得分越高代表网络利他行为程度越高。

研究中该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6。

1.2.3大学生利他行为问卷
采用李艳芳编制的大学生利他行为问卷。

问卷含22个项目,包括利他行为责任性、
尊重和关心他人、关心和关注自己、利他行为表现、利己性行为与观念5个维度。

采用李
克氏7点记分“1”为完全不符合;“+7”为完全符合,得分越高代表现实利他行为程度越高。

研究中该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0.81。

1.3施测过程
研究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测试,剔除作答不完整和不认真的问卷。

1.4数据处理
采用描述性统计对量表和问卷得分情况进行统计;采用皮尔逊积差相关分析中庸实践
思维得分与现实利他和网络利他行为量表得分的相关程度;将中庸实践思维得分的前27%划分为高中庸实践思维组42人,将中庸实践思维得分的后27%划分为低中庸实践思维组39人,分别比较网络利他行为和现实利他行为在中庸实践思维上的差异。

2 结果
2.1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为考察中庸实践思维实践量表,网络利他行为和现实利他r}为的得分情况,采用描述性统计对各个主要变量进行分析。

2.2中庸实践思维得分与现实利他和网络利他行为量表得分的相关分析
为考察中庸实践思维得分与现实利他行为、网络利他行为的相关关系,对三者进行相
关分析,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中庸实践思维与利他行为责任性、尊重和关心他人、利他行为表现3个维度显著正相关,而与关心和关注自己、利己行为和观念两个维度
没有显著相关,与整体利他行为显著正相关。

说明中庸实践思维程度越高,利他行为观念
和行为表现得分越高,利己的观念和表现与中庸实践思维高低没有相关。

中庸实践思维与
网络利他各维度及网络利他行为总分都呈显著正相关,说明中庸实践思维程度越高。

网络
利他行为越多。

2.3现实利他行为和网络利他行为在中庸实践思维上的差异比较
为考察现实利他行为和网络利他行为在中庸实践思维高低得分组上的差异,将中庸实
践思维得分的前27%划分为高中庸实践思维组42人,将中庸实践思维得分的后27%划分为
低中庸实践思维组39人,分别比较网络利他行为和现实利他行为在中庸实践思维上的差异。

在现实利他行为上,高中庸实践思维组在利他行为责任性、尊重和关心他人、利他行
为表现以及现实利他行为的整体得分上均显著高于低中庸实践思维组,而在利己行为和观
念上却显著低于低中庸实践思维组,关心和关注自己维度上高中庸实践思维组得分低于低
中庸实践思维组,但没有达到显著差异。

在网络利他行为上,高中庸实践思维组的网络支持、网络指导、网络提醒及整体网络利他行为得分均显著高于低中庸实践思维组。

在网络
分享维度两组不存在显著差异。

3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中庸实践思维与网络利他行为、现实利他行为存在显著正相关,中庸实
践思维越高,利他行为越多。

具有中庸实践思维的人做事谨言慎行,顾全大局,但对利益
的思考可能并不局限于与己相关的抉择。

中庸实践思维可能也具有道德性、实用性、文化
特定性和社会适应性。

中庸实践思维是在中华传统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带有特定的文化色彩,中华文化讲究助人,倡导友爱,中庸实践思维个体受文化因素影响更大,在行为过程
中他们更倾向通过行为适应带有该特定文化色彩的社会。

因此,中庸实践思维的个体行为
选择除了维护自身和谐,也同时考虑行为的社会期许,考虑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要求。

由于个体容易形成相对稳定的利他人格,也就不难理解中庸实践思维与现实利他和网络利
他皆存在显著正相关。

人们在现实中的利他行为与网络环境下的利他行为存在正相关,也
说明这点。

4结论
由于中庸实践思维具有的道德性、实用性、文化特定性和社会适应性,中庸实践思维
越高,利他行为越多。

而且利他者更易形成利他人格,所以中庸实践思维与现实利他行为、网络利他行为皆存在显著正相关。

高中庸实践思维对和谐性的要求较高,比低中庸实践思维有更多的现实利他行为;利他行为具有成本,高中庸实践思维者在网络支持、网络提醒和网络指导上的利他行为显著高于低中庸实践思维者。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