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层地质建模方法
这一模型主要为在二次采油之后对地下剩余油需进行开发 调整、井网加密或进行三次采油
一、油藏地质模型类型
3、按储层结构形式分
(K.J.Weber和L.C.Van Geuns,1989)
储层结构指的是储集砂体的几何形态及其三维空间 的分布。这一模型是储层地质模型的骨架,也是决定油 藏数值模拟中模拟网块大小和数量的重要依据。
(2)静态地质模拟型(Static Model):
针对某一具体的油藏或开发区一个(或一套)储 层,将某储层特征在三维空间的变化和分布如实地 加以描述而建立的地质模型。真实反映地下油藏特 征,如小层分布的“五等图”
这一模型主要为编制开发方案和调整方案服务,如确定注 采井别、射孔方案、作业施工、配产配注及油田开发动态分析 等。
沉积模型 + 岩石物性数据
储层参数模型
(3)流动单元模型
最终的模型应该是由许多流动单元块镶嵌叠砌组成的。各单元 块的界线应与构造断层的位置、岩性、岩相带以及成岩胶结物类型 的分布相对应。
(4)定量的流体动态模型
一、油藏地质模型类型
1、按研究内容划分
• 构造子模型:油藏几何形态及分布,包括断层、褶曲、地应力等构造 要素。
• 渗流层模型:主要依据沉积子模型,把岩石物性数据加进去,使模型 定量化,确定哪些构造相带属于高渗透层、低渗透层。模型是三维的, 反映不同相带垂直渗透率和水平渗透率的分布。
• 流动单元模型:流动单元是一个横向上、垂向上连续的储集相带,在 该单元体内各部位岩性相似,影响流体流动的岩石物质也相似。
• 定量的流体动态模型:可作为油藏的代表,以此为依据计算油藏的产 量、产能、分析注水前缘和推进速度以及注水后残余油的空间展布。
一 、油藏地质模型类型
2、按研究N程g度5划3 层分含(裘油怿饱楠和,1度99立0)体 图
(粗—细,定性—定量的原则,强调储层的作用分 类)
(3)预测地质模型(Preductual Modle):
在静态地质模型基础上,建立描述井网数十米级 或甚至数米级规模的储层变化的地质模型。针对多 井控制井点网的储量参数作一定的内插和外推预测 图。
类型:从不同角度或强调某一特征,如岩石分 类、成因结构等,所以不同学者提出各种差异较大 的分类方案。
一、油藏地质模型类型
1、按地质的研究内容划分 (S.R.Jackson(1989),美国Bell Greek油田)
(1)地质模型
构造子模型
沉积子模型 油藏结构模型
成岩子模型
地球化学子模型 流体模型
(2)渗透层模型
(3)各种地质统计模型(Geostatistic)
3、确定性+随机建模:约束建模 精品课件
二、储层地质建模方法
1、确定性建模 (1)露头原型模型建模
地质家提出重返露头的口号。选择各种沉积上有 代表性的露头,进行详细的研究,把各种技术手段放 到露头上去进行试验,一方面从露头上得到很多储层 的定量地质知识,建立知识库,作为地下储层建模的 依据;二是试验各种技术手段在储层描述中应如何发 挥作用。最有名的就是由英国石油公司(BP)和美国能 源部投资进行的Gypcy露头工作,已形成了一个综合各 种技术手段的油藏描述现场实验室。
这个阶段油田仅有少数大井距的探井和评价井的岩心、测井及测 试资料以及二维和三维地震资料,因而不能详细地描述储层细致的非 均质特征,只能依据少量的信息、借鉴理论上的沉积模式、成岩模式 建立工区储层概念模型
一 、油藏地质模型类型
2、按研究程度划分(裘怿楠,1990)
(粗—细,定性—定量的原则,强调储层的作用分类)
一 、油藏地质模型类型
2、按研究程度划分(裘怿楠,1990)
(粗—细,定性—定量的原则,强调储层的作用分类)
(1)概念地质模型(Conceptual Model):
针对某一种沉积类型或成因储层,把它代表性的 储层(非均质性、连续性等)抽象结果加以典型化 和概念化,建立一个对这类储层在研究区内具有普 通意义的储层地质模型。这种模型不是一具体的储 层地质模型而是某一地区(油田)某一类储层的基 本面貌模式图。
油田规模 油层规模 砂体内韵律性和沉积结构 岩心规模 孔隙规模
二、储层地质建模方法
1、确定性建模
(1)地面原型模型:露头观测
(2)地下原型模型:
密井网 水平井 井间地震
2、随机建模(Stochastic Modeling)
(1)定量的储层地质知识库推理法
(2)条件模拟(Conditional Simulation)
4、按模型组成规模
(3)储 层 非 均 质 模 型 :
(Pettijion(1973)的分类)
一、油藏地质模型类型
4、按模型组成规模
(4)(信荃麟(1992),中国 分五级)
• 油田规模的地质模型 • 小层规模的地质模型 • 砂体规模的地质模型 • 岩心规模的地质模型 • 孔隙规模的地质模型
韩大匡(1995年)提出河流 五级非均质模型:
• 沉积子模型:描述储层结构特征,这是流体流动模型的基础,它标征 沉积环境、沉积相类型、成积和剥蚀过程、沉积事件序列、单描述储 集体形状、大小及内部结构。
• 成岩子模型:储层性质,包括物性、孔隙结构、储层非均质性、渗透 性分布等。表征成岩序列和成岩事件,储层质量的演变。
• 地球化学模型:描述地层流体类型、分布及流动机制(单相、多相)、 流动单元体。
提高采收率交流研讨
主讲人:徐怀民
油藏地质模型类型和建模技术
一、油藏地质模型类型 二、储层地质建模方法 三、储层地质建模工作流程
精品课件
一、油藏地质模型类型
油藏地质模型是指反映油气藏分布的基本特征 和空间分布规律的地质实体。
目标:对油藏描述研究的最终成果的概括,它 是对油藏的形态、储层性质、规模大小及分布、流 体性质及空间展布等的高度概括。是能够如实反映 实际地质体特征的模型。
储层结构模型的核心是沉积模型。壳牌石油公司将 不同沉积相形成的储层结构类型归纳为三类,即千层饼 状储层结构、拼合板状储层结构和迷宫状储层结构
一、油藏地质模型类型
3、按储层结构形式分
(K.J.Weber和L.C.Van Geuns,1989)
Weber不 仅考虑了储 层非均质性 的规模,同 时还考虑了 非均质性对 流体渗流的 影响。
Weber(1986)的分类
精品课件
一、油藏地质模型类型
4、按模型组成规模
(1)(Helgeqi H.Haldorson(1986),美国 分四级) 巨大规模:构造+岩相——油气藏组合 大型规模:相带+储层——油气藏 宏观规模:储层+物性——内部结构 微观规模:孔隙结构+流体——流动单元
一、油藏地质模型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