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湛江市海东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湛江市海东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生态绿岛 绿色节点
环海绿带
绿轴
景观系统分析图
规划控制策略
• 整体控制策略
(1)规模控制。主要包括非城市建设用地、城市建设用地、人口规模控 制3个方面。 (2)结构控制。规划主要通过路网控制达到对海东新区整体结构的控制 。
(3)功能控制。规划主要结合海东新区的发展定位,大力发展商务办公 、会议会展等高端服务功能,适度发展居住功能,原则上不允许发展 工 业、仓储等功能。
• 交通性道路与生活性道路分离,实现了交通分流 • 构建慢行系统,创造宜人的滨海生活空间。
红色:快速路 紫色:交通性主干道 蓝色:生活性主干道 黄色:次干路 绿色:支路
绿地结构
规划通过公园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以及自然生态林 地等各类型绿地的组织,形成“一圈、 一岛、一核、两轴 、多廊、多点”的绿地结构,构建“绿网嵌套、绿斑点缀、 蓝绿呼应”的绿地系统格局和“水绿相融、岛湾相拥、海城 相依”的滨海景观整体意象。
路网弹性控制图
规划通过弹性路网为地 块开发提供相应的弹性 空间,以满足不同规模 的开发需求
红色:结构性路网 蓝色:弹性路网
地块控制策略
• 规划主要通过用地性质、用地面积、土地与建筑使用兼容性、容积率、 建筑密度、绿地率、人口密度、建筑高度、建筑间距、建筑后退红线
距离、沿路建筑高度、建筑设计引导等指标进行地块控制。其中,用
开发强度控制图
建筑高度控制图
方案对比
谢谢!
END
• “蓝绿织网”——结合规划区三面临海的特点, 构建外围蓝色海滨围绕、内部绿色廊道交织的 “融合型城市”,蓝绿互相渗透,构建格网状的 城市骨架。
蓝色:结构骨架 绿色:发展主轴 红色:公共服务中心
居住区
酒店会议区
配套服务 区
商务文化 区
商务居住

居住区
科教区
功能结构分析图
道路发展框架
• “一环绕湾、纵横成网、等级层次分明”的开放式 交通网络骨架
土地利用现状图
村镇建设用地现状图
自然环境优美
• 海岸线长、植被丰茂
空间结构
规划遵从城市整体框架,强化滨海特色,以港湾 、半岛、绿轴、格网构筑城市骨架,形成“岛城聚 港、轴线拓展、蓝绿织网”的城市空间结构。
• “岛城聚港”——以港湾这一“焦点空间”为核心, 生态岛屿和其他城市功能区环拥港湾布局
• “轴线拓展”——以港湾为中心,通过交汇于港 湾的纵、横两条绿轴来组织城市空间拓展,轴线 串联各功能区,与大海相连通,体现海东新区向 大海开放的理念。
• 交通便捷
紧邻海湾大桥和32,5 国道、粤海高速公路。 海湾大桥、海湾大道 加强了海东新区与湛 江城市中心区白勺联 系,使其成为湛江城 市东侧的重要门户。 通过海湾大道与373 省道相连,与32.5 国道相接,实现海东 新区与广州、茂名的 交通联系。
土地储备量大
• 充裕的城市发展空间。海东新区土地以非建设用地为主, 占土地总面积的90%以上,其中,基本农田为293.97 hm2,占总用地的18.27%,分布于规划区中部。因此, 该区可利用土地较多,将成为未来城市拓展的主要地区。
湛江市海东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滨海城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探析
学生:解静 学号:2019103106 指导老师:马林
规划背景
• 海东新区位于湛江市坡 头区北部,北起龙 王 湾、南接海湾大道、西 临麻斜海,东至坡头镇, 总面积为l 608.34 hm2,
规划区域特征分析
区位优势
海东新区通过海湾大桥 与规划城市主中心直接 连通,与规划行政中心 、会展中心隔海相望, 具有发展成为海湾西岸 城市中心的区位优势。
• 地块控制策略
结构控制
结构性路网是指对规划区结构、交通组织起到决定性作用的道路,一
般为城市干道。对于结构性路,原则上不允许取消或降低等级,但可 以根据发展需要进行宽度或线形的调整。
弹性路网是指当取消时不影响整体结构的路网,一般为城市支路。在
保证整体路网面密度和线密度的前提下,可结合地块进行调整或取消。
• 单元控制策略
规划主要从主导属性、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配套设施及开敞空间 等方面对管理单元进行控制。
• 街坊控制策略
规划根据用地功能、空间景观特点等因素将部分管理单元细分为若干 个街坊,并将相应管理单元的控制内容在街坊层面进行分解和落实, 形成多个特色鲜明的社区和功能性街区,强化管理单元的主导属性和 多样性。
地性质、用地面积、ຫໍສະໝຸດ 发强度、建筑高度控制等指标是规定性指标,
必须严格遵照;人口密度、环境设计控制要求、建筑设计控制原则等
指标是指导性指标,可参照执行,其目的是贯彻发展规划和开发控制
的意图,将控制要素具体布置为布局引导,为修建性详细规划与建筑 设计提供依据,引导城市建设有序进行。
颜色越深 容积率越高
颜色越深 建筑越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