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诗歌鉴赏分类指导

古代诗歌鉴赏分类指导

古代诗歌鉴赏指导教学园地11-27 2141古代诗歌鉴赏指导1、了解古代诗歌从内容的角度的大致。

2、掌握各类诗歌的共同特征。

3、学习并掌握各类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和规律。

4、借助近几年的高考题,强化对各类诗歌特征及相应的鉴赏方法的认识和掌握。

【古代诗歌按内容】1、怀人思乡诗2、赠友送别诗3、边塞征战诗4、田园山水诗5、咏史怀古诗6、托物言志诗7、忧国伤时诗 8、建功报国诗 9、人生际遇诗10、闲适隐逸诗 11、生活杂感诗 12、即景抒情诗【“怀人思乡诗”的特点与鉴赏】“怀人思乡诗”一般与三类人相关:飘泊在外的游子、长年征战的将士、独守闺中的离妇。

“怀人思乡诗”特有的一些意象:大雁、望月、客居、佳节、羌笛、关山等“怀人思乡诗”抒写的主要情感包括:思念、离愁、哀怨、厌恶战争、渴望团聚。

“怀人思乡诗”抒写情感的方式:借景抒情、渲染烘托、虚实结合等。

【鉴赏示例1】蝶恋花【宋】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上片写登高望远,离愁油然而生,试从“景”与“情”的关系进行分析。

2、历来评家认为,这首词的点睛之笔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这两句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参考答案】答1:“危楼”,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远。

“伫倚”,则见出主人公凭栏之久与怀想之深。

“伫倚”的结果却是“春愁”,即怀远盼归之离愁,不说“春愁”潜滋暗长于心田,反说它从遥远的天际生出,“草色烟光”之景却与“无言谁会”之情结为一体,徒自凭栏、希望成空。

答2:(1)从“不悔”入手结合全词分析坚贞(执着、挚诚等),意合即可;(2)从“憔悴”入手,扣“春愁”分析“愁绪”(思归、思念等),意合即可。

【鉴赏示例2】蝶恋花·槛菊愁烟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这是一首闺怨词,是一支思妇怀远的情歌。

请问,是如何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的?答题提示:1、借景抒怀,2、以月喻人,3、行为描写,4、心里描写。

(答三点即可)【“赠友送别诗”的特点与鉴赏】赠友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

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数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尤重离别。

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互赠,以表达离愁别绪。

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

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

关于送别诗的作法,《诗法家数》曾作过如下归纳:“第一联叙题意趣;第二联说人事,或叙别,或议论;第三联说情景,或带思慕之情;第四联说何时再会,或嘱托,或期望。

”赠友送别诗的特征:文字特征:一般会出现“送”、“别”、“赠”等字样。

意象特征:一般会出现与送别相关的“杨柳”、“行舟”、“劳歌”等词语;情感特征:表达的是离别时的不舍和伤感,别后的孤寂和思念以及对友人的劝勉和安慰。

表达技巧: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是以物喻人,或是心理刻画。

【鉴赏示例1】谢亭送别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1、这首诗的前两句与后两句描写的是否同一时间的事?这样处理,表达了什么感情?2、诗中两处描写自然景物,其作用有什么不同?【参考答案】答1:不是同一时间,中间有一段较长的时间间隔。

这样处理是为了强化送别的感伤,酒醒以后,才意识到朋友已经离得很远,倍感凄凉孤寂。

答2:前者描写红叶青山的美景是乐景衬哀情,反面衬托对朋友的留恋之情,后者描写满天风雨是正面衬托黯然神伤的离别之情。

【鉴赏示例2】送魏万之京李颀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离歌:离别之歌。

关城:潼关、函谷关。

御苑:皇家宫苑。

砧衣:捣制寒衣的声音。

①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②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参考答案】答①:“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答②: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

这是一般送别诗最常见的做法。

【鉴赏示例3】【双调】沉醉东风关汉卿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

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

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

“好去者。

望前程万里!”这是一曲言情之作,与一般送别抒情曲相比较有何特色?情从内容与表现手法两方面加以说明。

【参考答案】从内容上,这首散曲虽然与一般送别抒情曲一样表达离别时的依依不舍的送别情意和对好友“保重将息”的叮咛,但没有那种缠绵悱恻的悲伤与愁绪,而是以一句“鹏程万里”来激励对方,从而体现一种昂扬向上、充满自信的送别情调。

从表现手法看,此曲主要以行为、心理、语言描写来表现主题。

一般的送别诗多是“借景抒情”,即通过典型的景物描写来抒发主人公的悲伤情感。

而本曲没有常见的“离别之景”的描绘,偏重于送别时的动作、心理、语言等细节来表达此曲主题。

【注意一二句的比喻,后三句的对比】【高考试题1—2006湖南】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①“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②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参考答案】①答: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

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

②答: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

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边塞征战诗”的特点与鉴赏】边塞征战诗的特征:意象特征:一般会出现与送别相关的“塞下”、“边城”、“烽火”、“羌笛”、“关山”、“月”、“大漠”等词语;情感特征:表达的是出征远戍的英勇豪迈,或报国无门的愤懑和哀痛,或是长年征战的艰辛和对家人思念、对战争的厌恶和对统治者的抨击。

表达技巧: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是乐景哀情,或是对比衬托,或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鉴赏示例1】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对于这首诗,很多人认为应用低沉、伤感、悲凉、反战等词语来概括这首词,但清人施补华评论后两句时说:“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便妙,在学人领悟”。

你认为呢?【参考答案】提示:一、我认为应用低沉、伤感、悲凉、反战等词语来概括这首词。

理由:前两句描摹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实则为后两句抒情做铺垫,长年征战,借酒浇愁,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战死沙场。

这种豪迈而悲壮的情调,在酒酣半醒之时,也就流露出那种对战争的不满和厌倦。

二、我认为施补华的评论颇有道理。

理由: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

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一句用“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

三、四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并表达了为国征战、视死如归的豪情壮志。

从内容看,无厌恶戎马生涯之语,无哀叹生命不保之意,无非难征战痛苦之情,说是悲凉感伤,似乎勉强。

【高考示例1—2006天津】凉州词(其一)张籍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ì)沙漠。

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2)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答案提示: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

(2)答案提示: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抑与扬的衬托对比。

前三句写实,后一句是想象。

【“田园山水诗”的特点与鉴赏】古代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田园山水诗”的一些基本特征:意象特征:山水草木、鸟语花香、田园风光、农家生活情感特征:或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或表达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或表达自己从容闲适的生活态度技巧特征:或融情于景,或比喻,或拟人,或夸张,或白描,或渲染,或动静结合,或远近结合,或视听结合。

【鉴赏示例1】[双调]寿阳曲·山市晴岚马致远花村外,草店西,晚霞明雨收天霁。

四围山一竿残照里,锦屏风又添铺翠。

这首曲子可谓“曲中有画”,视野开阔。

除重点写“晴岚”外还写了哪些景色?这些景色在曲中有何作用?体现了什么样的情怀?【参考答案】提示:除重点写“晴岚”外还写了花村、草店、晚霞、山色等景色;这些景色的作用是共同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景色优美、恬静清新的“山市晴岚”(山间暮景)图。

这幅画面体现了恬淡平和、向往宁静的生活心态。

【鉴赏示例2】双调水仙花·重观瀑布乔吉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冰丝带雨悬霄汉。

几千年晒未干,露华凉人怯衣单。

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

越调天净沙·春白朴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重观瀑布》是如何描写瀑布的?《春》又是如何描写浓美的春色的?两首曲子体现了什么样的共同情怀?【参考答案】提示:第一首可以从奇妙的比喻、惊人的夸张的修辞角度,也可以从动静结合、由远而近的描写角度来分析;第二首可以从列锦的修辞角度,也可以从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由远而近、白描等的描写角度来分析。

两首曲子都构建一幅完美的自然风光图景来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高考示例1—2008天津】山居即事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参考答案】(1)答:“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2)答: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

表现出悠然闲适的心情。

【高考示例2—2007全国II卷】新晴野望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参考答案】(1)答: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鄰鄰,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