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历程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历程


1
发展遇到的问题
这一阶段已经过去了6年的时间。在这6年中,围绕新的 改革重点,开始着力推进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索 建立公共财政体制,注重加大财政在义务教育、公共卫 生和基本医疗、基本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支 出力度。在改革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争议,主要集 中在三个问题上:一是中国这场经济体制改革,方向和 道路是不是正确?二是对前一段改革的功绩和成效怎么 评估?三是下一步改革怎么做,是停顿、倒退,还是进 一步的向纵深发展?
THANK YOU

构建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框架
1
改革的目标
从1992年10月到2002年10月。1992年的春天,邓小平同 志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针对长期以来流行的“计划 经济姓‘社’,市场经济姓‘资’”传统观念,明确地 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 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是带 有突破意义的思想。在这种思想的推动下,1992年的10 月召开的中共十四大第一次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为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
1
改革以来的GDP增长
67.67万 亿元
36459 亿元
109655.2 亿元
2015 2001 1994
1986 1978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
1
完善和定型
从2002年10月至今,今后还要延续一段时间。2002年10 月中共十六大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已经基 本确立,下一步主要是如何完善的问题。中共十六届三 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 定》,指出了下一步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使中国的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和定型。
1
对于问题的回应
针对这些争议,2007年中共十七大作了明确的结论: “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 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根本的是,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 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 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这是对中国改 革30年历程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改革的展开阶段
1
重大突破
从1984年10月到1992年10月。以 1984年10月作为划线的标志,是因 为召开了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 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第一次明确地指出,中国的社会主 义经济不是计划经济,而是有计划 的商品经济。这是一个相当大的突 破,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 一个重大发展。
1
市场经济
计划经济
1
不足和改进
由于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提法不够鲜明,比较折衷,还保 留“有计划”这样的字眼,因此在后来的实践中,就有 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执行方案。有的同志认为,有计划 的商品经济,它的落脚点是商品经济,应该按照商品经 济的本质和规律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也有同志认为,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前提是有计划,应该按照有计划的 思路来推进改革。后来到1987年中共十三大通过的报告, 进一步提出,“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虽然 还没有明确提出市场经济,但此时市场的色彩更加浓重 一些。
经济体制改革
目 录
1 2 3 4
改革的启动阶段 改革的展开阶段 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框架的阶段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的阶段

改革的启动阶段
1
原有的经济体制
从1978年12月到1984年10月。这一 阶段的中国,虽然也存在少量的市 场调节,但总体上还是以计划经济 为主导的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要 改革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从体制 转轨这个角度来分析,就是摆脱传 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探索一种 全新的体制模式。
1
改革的八个方面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对于如何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的目标来进行改革作了全面的战略部署,提出了 八个方面的改革内容,即企业改革、市场体系建设、宏 观调控体系建设、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改革、农村改革、 对外开放和科技体制改革,此外还有法制建设。这八个 方面可以归纳为“八柱”,支撑着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这个大厦。
1
经济体制改革的主战场
这一阶段,改革的主战场是在农村。以安徽省凤 阳县小岗村农民率先实行包产到户为标志,在整 个农村掀起了农村体制改革的浪潮,也就是实行 联产承包责任制。到1983年底,全国包产到户的 覆盖面达到95%。在农村改革的同时,城市里的 工商企业也进行了一些改革试点,也就是进行扩 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