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与语文教学整合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这个大的背景下,教师既要以积极地心态去学习接受新的理念和教学方式,把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语文教学当中,创构出一个全新的教学理念。
多媒体以其丰富的、声音、图像、动画、音乐、视频等的形式来调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学习动机,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以不同的认知感受来学习相同的内容。
灵活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才能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化作用,保证教学目标的完善。
关键词多媒体;语文教学;整合
多种方式的形象化教学,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学生对语文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使一些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能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取得的效果[1]。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语文学科和小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多媒体教学不是学校有意为难教师,也不是为了哗众取宠、标新立异。
真正的目是提醒教师:在新课程改革这个大的背景下,教师既要以积极地心态去学习接受新的理念和教学方式,把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语文教学当中,创构出一个全新的教学理念。
灵活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才能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化作用,保证教学目标的完善。
1 共享信息资源,突破限制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交互式电子白板等高科技被广泛地应用在课堂教学中,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的变革和创新。
不仅会赋予课堂一个丰富生动的学习环境-文本、圖像、声音、动画、视频、影像等的信息整合,而且能使学习社共享信息资源,突破地域和时间上的限制,这对学习者合作精神和人际关系的形成有重要的促进作用[2]。
强调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是语文课程观念的更新和完善,也是现代语文教育发展和新世纪语文教学改革深化的逻辑必然。
随着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音像、网络越来越成为重要的课程资源。
多媒体技术给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互联网上的许多素材诸如与课文有关的图片,背景音乐、文字材料等等都可以作为制作课件的零件[3]。
例如,学习《东郭先生》、《乌鸦喝水》等课文,事先,我们可以利用网上的电影资源,将这两部电影的有关片断插入到Powerpoint当中,在让课文之前,可以先让学生观看影片;利用互联网布置课题,让学生自己在网上查找有关资料,即培养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又扩大学生的视野。
总之,网络资源拓宽了语文学习的途径,丰富了语文教学的外延。
“上下五千年,纵横几万里”,只要是与语文教学有关的资料,我们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资源共享。
2 激发兴趣,增加学生创造性
尽可能地采用微视频、微课教学甚至电脑示例教学,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成为融合各种课程的一座宽阔的桥梁,使学生的视觉、听觉都得到更为出色的发挥。
需要明确的是,继承当然不是一味复古,在重视传统经验的同时,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信息和通信技术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类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使教育越来越走向网络化、虚拟化、国际化、个性化[4]。
所以新课标又倡导“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如“积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优势,丰富写作形式,激发写作兴趣,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交流与互相评改的机会”等。
网络为我们教与学提供了海量的资源,新生网络在线课堂如:慕课,翻转课堂等。
如何将他们的巧妙地运用到课堂中来,成为教师的新挑战。
我认为面对网络多元化,信息复杂化的大环境,教师应当做到:从传统的课件制作转向语文课堂的整合。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3 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获得新的发展动力
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使听、说、读、写、感悟等语文教学内容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获得了新的发展动力。
但是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不能停留在只是放一段背景音乐,做一套PPT演示文稿加一段视频资料这些工具性的层面上,应深入探究教学设计、教学策略,以形成教学模式,应结合教学理论和实践,以推进语文教学向新台阶迈进。
在课堂中,利用网络作为教学的辅助,是教学过程用教授转变为探究[5]。
学生通过网络上的收集而来的不同资料获取基本知识后,围绕着相关的问题进行自我探究或集体讨论,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和引导学生的讨论,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讲授型转变为探究型。
这也是其他媒体所无法取代的,为实现大纲规定的名著阅读探索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4 辅助教学,提高学习质量
教师可以精心组织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活动,优化了教师的教,也优化了学生的学。
计算机辅助语文教学生动形象、音形兼备、吸引学生,具有他独特的优势,但选用媒体的首要原则就是媒体要服从于教学目标,并选择适当的介入时机,只有适时使用,恰到好处,才能获得最佳效果[6]。
计算机辅助教学虽有众多优势,但不能完全代替传统教学手段,因此教学中学生的独立思考,教师的主导作用仍然不能忽视。
教师的语言、表情、姿态、板书始终是连接教学媒体最活跃的因素。
教学中教师应运用多媒体技术的适时辅助,创设丰富的情境,发挥最佳效应,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获取知识,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总之:教育理念在不断地更新,教学手段在不断地变化,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不变。
教师在平时的备课中要始终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停电或电脑坏了,课如何进行下去?”,在教育教学当中要有意识地加强和提高独立备课能力。
回归教学的两个方面,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不反对多媒体、信息技术而是更好地掌握他们,为教学服务。
坚持不懈的夯实自己的基本功,最终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小波.用文学的方式启迪学生心灵[J].文学教育(下),2012,
(10):38-39.
[2] 蔡海娃.如何让语文课程蕴含的优秀文化发挥育人活力[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3,750(09):68-69.
[3] 朱军.创新感悟课程文本通往理想精神彼岸[J].数字化用户,2013,19(12):42.
[4] 李宣平.熏陶感染·体验·移情——小议语文教学中的心育方法[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20(10):104-105.
[5] 尤丙灿.浅议语文课堂中的拓展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3,
(31):197-198.
[6] 刘春萍.与学生共创共享语文的幸福[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34):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