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多媒体与语文教学浅议

多媒体与语文教学浅议

多媒体与语文教学浅议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多媒体在学生愉悦学习、创新学习中发挥着日益巨大的作用,课堂是一个特定的空间,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学生学习主体性的生动体现。

因此,教师必须合理使用教材,灵活地运用电教、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欢乐中获取知识。

本文就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谈谈肤浅认识。

一、在新课导入时燃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凡富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须对要学习的材料具有浓厚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动力,它促使学生津津有味地去学习,并得到很大的满足。

具有学习兴趣的学生,其求知欲一般不会减弱或消失,而求知欲的满足,反过来又会丰富和深化学习兴趣,使儿童产生与更高认识水平相适应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年纪小,好奇心强,在学习过程中,大多表现出对活动过程本身产生的直接兴趣。

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紧扣教材,选择和设计形象生动的媒体资源,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蒲公英》一文,由于学生对蒲公英没有感性认识,因此,课题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若精心设计制作
蒲公英的近景、远景,花朵、种子,个体、群体的幻灯片,大量的图像,使每位学生仿佛亲眼目睹了蒲公英的种子像小降落伞一样飘向四面八方,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好奇心。

此时,教师设问:“作者为什么要写蒲公英呢?”学生兴趣浓厚,迫不及待地想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一种自主乐学的氛围为全文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在重现形象时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语文学科具有非常明显的情感性,“文章不是无情物”。

凡是优秀的文学作品,无不是作者情感是流露。

多教媒体可使课文的语言材料变成可感的情景,让课文中的情感迅速渗透到学生心里去,从而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

多媒体对声音的处理使学习者在除视觉上的感受之外,还能随时反复地体验听觉上的感受,使体验过程更趋于完整。

如教学《飞夺卢定桥》一课时,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创设一种特定的教学情境,学生被带进了作者笔下的情感世界,从而萌发了”我向他们学习”的强烈愿望。

再如教学《丰碑》时,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教师提问:“丰碑”是什么意思?课文中的“丰碑”具体指什么?用多媒体演示:大雪纷飞,在一棵大树下,军需处长被大雪覆盖着,如一座晶莹的丰碑。

接着,教师启发学生:军需处长怎么会冻死的?在冻死前是怎样的情形呢?导入重点段的学习。

多媒体演示:画面渐渐清晰,出现了老战士的形象,
他冻僵了……学生通过朗读分析,理解了军需处长的一心为公、毫不利己的高贵品质。

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他的精神,可用多媒体把两个画面结合起来:老战士冻僵了,雪越下越大,覆盖住他的身躯,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运用多媒体,通过两个场景的对比,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使学生的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撼。

三、在质疑问难时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给学生以思维上的启迪,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为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创造了条件。

如《草船借箭》这一课,当学到“草船借箭的经过”这一部分时,我放了一段录像:画面上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然后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放完录像,我问学生:“同学们看完录像后有什么疑问吗?”学生纷纷举手回答:“诸葛亮为什么选了大雾漫天的时候去取箭呢?”“诸葛亮为什么下令把船一字儿摆开呢?这有什么妙用呢?”“诸葛亮为什么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呢?他们不怕曹兵出来反攻吗?”……我充分肯定了学生的疑问,又鼓励其他同学来解答这些疑问,通过由学生质疑,再由学生解疑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拓展他们的思维。

实践表明,应用多媒体技术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手
段,借助这一手段,可以促进教学思想和观念的转变,及教学内容、方法、模式的更新和师生角色的相互转化。

四、在关键时加深学生的理解与体验
传统的“范读”依靠的是教师的一张嘴。

但无论多么高明的教师,他的语言也不可能十分标准。

多媒体融形、声、光、色于一体,学生可以一边听课文,一边看根据课文内容配置的图画或视频。

这些多媒体能清晰地把动态的画面展示于学生眼前,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之加深情感体验,为深入理解文本作铺垫。

如教学《荷花》一课第四自然段时,“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冒”在这里是长的意思。

为什么作者用“冒”而不用长呢?这时我用多媒体,把事件创设放映出来,在屏幕上出现了一池茂密的荷叶,一朵朵荷花从水面一直往上长,在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露出来,用“冒”字比用“长”妙在何处?这时有的学生回答:“冒”字能衬托出荷叶的茂密,也写出了荷花的生命力,这样就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由此可见,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把远的拉近,把虚的变实,把难的变易,从而加深理解、感悟和体验,使难点在生动有趣的气氛中迎刃而解。

五、在课外延伸时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进行学法的迁移,通过发散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大大增加听和看的
机会;用文字、图像、声音的巧妙结合,可以大大增加课堂信息量,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如《海滨小城》这一课,我在总结小城的风貌特点后,播放有关家乡景点的录像,让学生一边看一边想:我们的家乡有什么特点?它与课文中的“海滨小城”有什么异同?通过这样的问题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分析比较,充分讨论。

这样,既做到了学法迁移,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总之,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