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的整合
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就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为学生学习提供全面的感性材料,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形成一种全新的开放式学习方式。
要使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发挥正确的作用,必须运用现代教育理论作指导,只有科学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技术,才能使之更好地服务于语文教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
”以信息化整合语文教学,就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以学习过程为载体,达到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及培养学生多方面学习能力的预期目标。
1 多媒体技术对语文教学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1 多媒体技术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我们结合教学内容,利用多种媒体的介入,为学生学习提供全面的感性材料,提供与所学课文、词语有关的声音、图像、图片、音乐等,将抽象的文字叙述与逼真的情境有机结合,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身临其境,多种感官同时参与,从而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
激发学生求知欲,使他们能全面正确地把握课堂教学内容。
如教学《草原》一文,老舍对他初入草原的印象是这样的:“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是小丘,草地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和,就像只有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在这里,学生对草原“一碧千里,并不茫茫”缺乏感性认识。
凭学生的一般生活经验很难有广阔辽远之感。
此时可用录像,通过镜头的拉近、拉远,画面的更迭、定格,让学生比较、观察、体会,反复吟诵表示画面的句子,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感受到草原的辽阔、深远、朦胧的意境美,产生明快、愉悦的情感,学习兴趣顿时高涨起来。
1.2 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相结合,有利于形成一种全新的开放式学习方式。
这种全新的、开放的学习方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现有的多媒体和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教学资源,学生可以方便地查阅,获取相关知识,满足他们对知识的学习、理解和迁移,体现信息社会对个体创新能力发展的需求,更对我们的语文教学提出新的课题。
如教学《詹天佑》一课,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精神,可在课前布置学生通过网络搜集相关历史背景资料,了解当时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帝国主义侵略者的野蛮贪婪,了解那一段屈辱的中国历史,从而深刻地感受到詹天佑接受修筑京张铁路任务所面临的巨大挑战,感受到其中所表现出来的爱国
精神和非凡勇气。
这样一来,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加深了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感悟;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受到一次深刻的历史教育,同时将爱国主义教育很好地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之中。
这样不仅优化了语文课的教学过程,而且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媒体技术的应用中让学生从自己动手、及时交互反馈方面,真正实现构建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设想。
2 运用多媒体技术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在语文教学中要使多媒体技术发挥正确的作用,必须运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制作和使用课件,才能使语文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
应注意以下几点:
2.1 把握好媒体内容呈现的时机。
多媒体是一种教育技术,是一种传播媒介,它是服务于教学活动的。
教师能否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出优秀的课件,能否找准多媒体与学生感悟语言的最佳结合点,在恰当的时机呈现给学生,是我们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关键。
例如教学《泊船瓜洲》一诗,引导学生理解“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时,如何引导学生领悟“绿”字的精妙?这是难点。
我们可利用多媒体展示江南的春日美景,那一幅幅花红柳绿、草长莺飞的江南春色画面,将学生带入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细细品味诗的语言美,从而领悟到“绿”的神韵。
“绿”字既包含了“满、入、过”的意思,又突出了东风催春势不可挡的勃勃生机。
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方进行课件展示,将媒体资源恰如其分地应用到语文教学中,才能实现以
媒传知、以媒生情,不断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2.2 正确处理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的关系。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领域,是目前教学媒体的一个补充和发展,但它不是万能的,不可能取代所有的传统教学手段。
如果片面强调多媒体技术的作用,长期只凭借图形、声音等媒体的介入,大脑的语言中枢就得不到锻炼,就会使语言越来越贫乏,阅读和表达能力就会下降,就达不到我们进行语文教学的目的。
例如朗读,有道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之一。
它不仅能深化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感悟,还能促进语言积累,增强语感,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它具有现代的多媒体技术所无法比拟的作用。
再如用多媒体代替板书,虽然能节省大量时间,但是由于多媒体课件展示的动态性、即时性,有时重难点内容给学生感官刺激的时间短,特别是对中下等学生,很难留下较深刻的印象,会出现“当时清楚、过后模糊”的现象。
所以,板书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媒体,它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也是匆容置疑的,多媒体课件也不能代替板书。
种种例子表明,只有正确处理好多媒体和传统教学的关系并加以科学合理地运用,才能使它们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
2.3 正确处理表现形式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有些语文课在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过程中过分强调课件的“美观”,而忽视了语文课程自身的特点,淡化了教学内容,甚至偏离了学科内容。
这种课从形式上看往往课堂气氛很活跃,图文、动画
并茂,使学生眼花缭乱。
但经过冷静的思考后,课文中主要的信息内容往往被掩盖了、冲淡了,学生很难获取主要信息,主体部分被喧宾夺主了。
诚然,语文课件可以调动多种媒体,使其声情并茂、形象可感,但同时也将其直观化、固定化。
这必将遏制学生通过抽象的文字进行想象的能力,也遏制了学生的创造力。
因此,老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语文教学时,不能过多倚重多媒体方式而忽视了语文科的自身特色;单纯追求教学方式的现代性,忽视了语文学科本身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我们提倡利用多媒体的视听优势进行语文教学,以弥补文字不能给学生带来直观感受的遗憾,恰到好处地演绎教学内容,上出语文课所应有的“语文味”来,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综上所述,只有正确地认识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恰如其分地应用到语文教学中,才能实现以媒传知、以媒传情,才能为学生学习过程的重点、难点服务,并为其感官提供愉悦的刺激,激发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优化语文教学过程,使多媒体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