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治意义类主观题

政治意义类主观题


(二)政治意义类
• 1、答题思路: • 政治方面的“规律”不如经济方面的明显,应从国家 意义、社会意义、政党意义、民族与宗教意义和国际 意义不同视野去思考,并要记住一些关键词:保障民 主、完善法冶、稳定社会、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 民族的共同繁荣、巩固国防、巩固政权和政治稳定、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升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加 强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 越性的体现、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国际地位、实 践科学发展观等。另外,在作答时要抓住主体,对号 入座。政治常识中常见的主体有中国共产党、公民、 国家机构、民主党派等。
二、学科知识整合
• (一)经济意义类 • 1、答题思路: • (1)从“国家/社会”的角度组织答点。(这里的“国 家/社会”即整个社会、国家。) • 国家/社会:①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 构优化升级,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②促进投资,扩大 内需,拉动经济增长。③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 同富裕。④有利于统筹区域发展,实现经济、社会与环 境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可持续增长,促进社会和谐⑤增 加财政收入、增加外汇储备、增强经济实力。⑥有利于 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推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⑦保证 国家经济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优越性、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构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⑧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走 新型工业化道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பைடு நூலகம் 2、答题的角度和术语:
• (1)对国家国内有关活动的政治意义:①(有利 于)人民当家作主,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对人民负责);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②(有利于)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 府),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③(有 利于)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民族团结、 社会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 大复兴;提高综合国力,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 谐社会。④ (有利于)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3)从“个体”的角度组织答点。(这里的“个体” 泛指居民、家庭、公民、农民、劳动者、消费者等。)
• 居民、家庭、农民——有利于方便、丰富 人民生活,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增 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调动积极性 • 公民、劳动者、消费者——有利于维护公 民、劳动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调动劳 动者的积极性,转变消费观念。增加就业。
(2)从“集体”的角度组织答点。这里的“集体” 泛指企业、经营者、产业、农村、城镇、某地区等。
• ①企业、经营者——加强转变企业发展方式,提高企业 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增强竞争力,提高经 济效益,维护企业的信誉和形象。 • ②产业——有利于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拓宽就业渠道, 调整与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农业或工业的现代化; • ③农村、城镇——有利于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 程,有利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缩小城 乡差距,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基础地位,产业 化经营,促进结构调整,增产增收,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城乡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 • ④某地区——有利于统筹区域发展;促进经济合作交流, 实现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经济互补;增强区域竞争力。
2、描述对外经济意义
• ①有利于我国: • A.有利于我国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改善我国外贸环 境/周边环境,为现代化/全面小康/和谐社会建设提供 必要的条件; • B.有利于我国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维护我国的经 济安全。 • C.扩大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增加我国的外汇储备,增 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提高我国的经济地位和形象。 • ②有利于双方及世界: • A.有利于互通有余、节约社会劳动、实现资源的优化 配置,促进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与发展,促进世界经 济的发展。 • B.有利于加强贸易区内部各国的贸易与合作交流,提 高贸易区的整体经济实力; • C.优势互补,增强区域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2)对国家对外交往活动:
• ①对我国的意义:(有利于)提高(升) 我国的国际地位、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 国际形象;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国 家安全;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 维护国家利益。②对地区、世界的意义: (有利于)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国 际关系民主化;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维 护共同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 (3)对党的政治意义:①(有利于)提高 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基 础);②保持党的先进性,密切党同人民 群众的联系,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③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三) 哲学意义类
• 解题思路: • 答这类题,一定要认真审题,扣住事件本身的实质性内容, 抓住要害,进行分析,并且一定要从方法论上去做文章, 一般从三个角度去思考:第一,从唯物论角度看,有没有做 到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并且与自然、社会保持和 谐发展;第二,从辩证法角度去认识,能不能做到与时俱进, 推进事件向好的方面发展,也可以分析事件本身的积极意 义和应当吸取的反面教训(两点论);第三,再从认识论的角 度去思考,事件的推进其实践意义和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 与改造主观世界的积极意义。当然,还可以从价值观去回 答,得出其价值观方面的重大意义。总之,解答哲学意义 题一定要突出其方法论意义。
“意义”类主观题
“意义”类设问往往以“意义”、“作用”、“影响” 等词语为题眼,要求学生对材料中所呈现的事件、所采取 的措施或提出的方案等所具有的意义、所具有的作用或所 产生的影响作出具体分析。此类设问的指向都比较明确, 就是要求学生分析“意义”,所以审题的难度相对较小。 根据设问的角度来划分,一般是具体的设问,即分为经济 意义、政治意义和经济与政治意义;还有用某一原理分析 说明某一事件的意义。对于第一种类型,我们可以直接回 答有利于什么,第二种类型,我们在回答有利于什么之前 还必须回答之所以有这种意义的依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