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当前微课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微课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研究发现,目前微课的发展看似红火,实则为虚火,存在很多问题。从微课的设计、开发 到应用都存在方向不明、盲目跟风等现象。什么是微课?微课应该如何定义?开发微课的目的 是什么?微课应用的目标对象是什么?微课的教学设计原则是什么?微课有哪些类型?微课的 开发技术有哪些?微课的应用模式有哪些?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从事微课开发和应用的一线教 师,阻碍了微课的健康发展。本文结合佛山市的微课培训以及多年的微课开发和应用实践,尝 试对微课设计、开发和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展研究和探索。
Vol.25 No.10 2015
当前微课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 策*
陈子超 王玉龙 蒋家傅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广东佛山 528000)
摘要:文章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国内三大微课网站的作品进行了抽样分析,同时运用调查研究法对佛山市 100 名 中小学骨干教师开展问卷调查和访谈,就微课设计、开发和应用等方 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文 章指出了目前阻碍微课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并在设计、开发、应用、培训等方面提出了多项建议。 关键词:微课发展;问题与对策;教师培训
68
Vol.25 No.10 2015
6 微课开发无序和低效 通过对教师的访谈发现,目前微课开发以教师单打独斗为主,学科教师之间没有形成开发 团队,学校与学校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没有形成共建共享机制。微课开发处于无序、低效的 自然发展状态,教师个人闭门造车、各自为政、低水平重复建设等现象严重,制约着微课的开 发、应用与发展。 7 缺乏科学、有效的教学应用模式 通过对大赛网站的调查发现,应用于传统教学的微课高达 95%,应用于翻转课堂教学的微 课只有 5%,而应用于移动学习、教研活动的微课均为零。而针对佛山市 100 名教师的调查结果 表明:微课应用于教学的比例为零。进一步的访谈发现,教师们普遍对如何将制作的微课应用 于实际教学感到困惑。尽管教师们制作了微课,但依然习惯于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 使微课难有用武之地。究其原因,缺乏科学、有效的应用模式是影响微课教学应用的重要因素。 8 缺乏有效的微课开发培训模式 通过对教师的访谈发现,有不少教师曾参加过省内外各类微课开发培训或讲座,但教师普 遍反映收效不大。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培训重理论轻实践、重设计轻制作、轻应用,不少流于表 面,仅仅停留在概念介绍、设计原则介绍以及简单的制作等,缺乏有效的实战训练、全程的绩 效支持、后续的教学应用和跟踪辅导,培训收效甚微。
5 注重系统性开发,由“微课”开发转向“微课程”开发 一个基于知识点的单独孤立的微课在实际教学应用中很难发挥其作用,只有为整门课程开 发系列化微课并组成微课程才能发挥其最大作用。因此,必须改变过去以单个微课开发为主的 做法,改为系统地开发一门完整的微课程。 在一门微课程的开发中,除了应根据课程教学大纲、教学目标等来选择其中的重点、难点、 易错点制作学习型微课外,还应根据课程教学的需要,开发与之配套的练习型微课、实验型微 课、复习型微课甚至游戏型微课。 只有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开发的、包括课程全部知识点和各种微课类型的完整且系统 的微课程,才具备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才能真正在实际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6 探索建立高效的微课程协同开发机制 为提高微课的建设水平和开发效率,改变目前微课开发仍以教师单打独斗为主、处于无序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009—8097(2015)10—0067—06 【DOI】10.3969/j .issn.1009-8097.2015.01.010
引言
自从微课概念提出以来,微课的发展呈现指数型增长趋势。大大小小的微课培训、微课学 术会议、微课开发平台、网站、组织机构等如雨后春笋。微课的发展已经从最初的试水阶段上 升到如今的白热化时期,无论是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还是职业教育的从业人员都“一窝蜂”地 研究和开发微课。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人对微课的发展提出了质疑和反思。
3 明确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原则 微课的应用对象是学生而非教师,微课的应用模式要从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传统 教学模式转变为学生既是主体、又是主导的新“双主”学习模式。因此,在教学设计上要充分 考虑以学生为主导开展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需要,贯彻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以个性 化学习为手段、以高效学习为目标的教学设计原则。 4 大力推广简单、高效、实用的微课开发技术 目前,开发技术依然是限制微课发展的瓶颈之一。只有大力推广简单、高效、实用的微课 开发技术,才能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提高教师参与微课的积极性。 随着技术的发展,微课开发相关软件和硬件的种类越来越多、性能越来越好、价格越来越 低,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低。表 1 列出了几种简单高效的微课开发技术及其软硬件设 备要求,这些开发技术门槛低、操作方便快捷,适合广大一线教师5
学段为依据,对参与问卷调查的教师进行更小范围的分层抽样,对问题成因、开发微课的理念、 目的、动机及用途等进行深度访谈。
二 问题与分析
研究发现,目前微课在设计、开发和应用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对微课的概念和定义缺乏明确、统一的认识 调查发现,人们对微课的认识尚未明确统一,众说纷纭。从名称上来说,有人称其为“微 课”、也有不少人称其为“微课程”,更有人认为两者相同。从概念上来说,不同的人也有不 同的 理解 。如张 一春 [4 ]认 为微 课是 一种 教学 活动 ;胡铁 生[ 5]认 为 微课 是一 种教与 学 活动 的各 种教 学资源的有机组合;焦建利[6]认为微课只是一种教学资源,不宜用课程这么大的概念去定义;苏 小兵 等[ 7]认 为,微 课是 一种 新型 的课 程资 源,是由 目标 、内 容、教 的活 动、交互 、多 媒体 等五 大 要素构成。微课究竟是什么?至今仍然没有人能够提出令大家普遍接受的观点。对微课缺乏正 确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微课的健康快速发展。 2 开发微课的目的不明确 通过对佛山市 100 名中小学骨干教师的问卷调查发现,有 36%的中小学教师曾经制作过微 课,其中比赛获奖者也不少。然而对这些教师作进一步调查时发现,竟然没有一个人将制作的 微课应用于实际教学,而是无一例外地全部用于微课比赛——这一结果出人意料、令人吃惊! 这从侧面反映出目前微课只是停留在开发和比赛的层面,而实际应用于教学非常少,这是目前 微课发展中存在的非常严峻的问题。 通过对教师的访谈进一步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教师制作微课的目的仅仅是为 了参加比赛和职称晋升,而不是教学应用。 3 微课应用的目标对象不明确 从大赛网站的调查发现,大多数教师制作的微课形式单一。从教学方式来看,适合于教师 教学的讲授型微课比例高达到 76%,而适合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型微课比例只占 24%。表明 大多数教师对微课应用的目标对象不明确,制作微课只是为了辅助教师开展教学而不是为了学 生的自主学习。 4 教师掌握的技术有限,开发方式单一 通过网站调查发现,微课的开发以课堂实拍和 PPT 录屏两种技术方式为主。其中课堂实拍 占 31.7%,PPT 录屏占 35%,课堂实拍+PPT 录屏占 21.7%,三者合计达到 88.4%。表明当前教 师掌握的微课开发技术有限,仍然局限于以某一两种开发技术为主。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 教师仍然习惯于采用传统的课堂录像,另一方面是绝大多数一线教师还没有掌握微课制作的各 种新技术和新方法。 5 微课开发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 由于目前教师制作微课的目的绝大多数只是为了比赛,因此开发的微课作品数量非常有限 (大多数人只开发 1~2 个),并且大多微课作品只介绍一个知识点,因此对学科教学来说严重 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很难对学科教学产生真正的促进作用——这是目前微课很少应用于实际 教学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2014 年佛山市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合作开展了中小学教师微课开发与应用能力培训。本文 在培训初期对参加培训的 100 名中小学教师进行网络无记名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微课 的概念和定义、微课设计、微课开发、微课应用、微课培训等 5 个维度共 25 个问题,并借助“问 卷星”专业调查网站进行调查和数据处理。根据问卷调查所呈现出的突出问题,以任教学科、
一 研究设计
本文结合对网上微课作品进行抽样分析、对教师实行问卷调查与访谈的方法开展研究—— 通过对微课大赛网站平台上的作品进行抽样分析,发现微课作品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教师进 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深入了解教师遇到的困难及其真实的想法。
目前在国内影响较大的微课大赛有教育部于 2012 年举办的第一届中国微课大赛[1],2013 年 举办的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2],以及 2013 年广州、佛山、日照、株洲四市联合开展的中小学 “微 课”作品 与教 学应 用 案例 征集 评审 活动 [3] 等。本 文运 用内 容分 析法 ,在 上述 三 个大 赛网 站平 台上各自随机抽取 50 个微课作品进行内容分析研究。类目表的设计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式、 技术开发方式、教学应用等 4 个一级类目共 23 项分析指标。
三 思考与对策
针对当前微课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总结佛山在微课设计、开发、应用、培训等方面的 实践和研究,提出以下 8 点建议:
1 明确微课的概念和定义 本研究认为,“微课”与“微课程”属于不同的概念。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 以微 视频 为载 体、 以学 习者 的自 主学 习为 中心 的数 字化 学习 资源 (M icr o- lesso n), 也可 以称 之 为“微视频学习资源”。微课的种类多种多样,若根据用途和学习方式进行分类,可以将微课 分为学习型微课(微学习)、练习型微课(微练习)、实验型微课(微实验)、游戏型微课(微 游戏)、复习型微课(微复习)等多种类型,同时也可由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微课组合成混 合型微课。微课的种类及其相互关系如图 1 所示。
表 1 各种简单快捷的微课开发技术一览表
类型
拍摄型
录屏型
PP T 自动播放型 录课笔型 AP P 录制 型 软件制作型
硬件
摄像头/手 机、电脑
电脑,手写 板,麦克风
电脑
录课笔
iPad
电脑
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