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教学过程的性质
教学是一个过程。
人们对教学过程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至今还在探索。
认识教学过程,关键在于:弄清教学过程的性质,弄清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的相互关系。
下面是我国当前对教学过程的认识:
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教学过程要受认识论的一般规律所制约(如遵循“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又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即它是师生为传承知识而相互作用的的认识活动,在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具有不同于人类总体认识的显著特点:间接性、引导性、简捷性。
2、教学过程必须以交往为背景和手段
3、教学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心身发展、追寻与实现价值目标的过程
㈡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
1、传授/接受教学中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
①引起求知欲②感知教学材料③理解教学材料④巩固知识经验
⑤运用知识经验⑥检查知识、技能和技巧
上述教学的六个基本环节,反映了教学过程的时间连续性特征。
各个环节都有其独立地位,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彼此之间又有机联系、相互衔接,这六个基本环节是各个学段、各门课程的在传授/接受教学一般都要经历的共同环节,也称为“基本式”。
案例: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
分析:数学李老师对教学过程的环节把握如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李老师的教学体现了体现了教学过程的哪些阶段?
2、问题/探究教学中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阶段
⑴明确问题⑵深入探究⑶做出结论
(指导学生阅读P190-198课本材料“牛顿第一定律的探究学习”、“鸟为什么会飞”“展示华夏文化魅力”
待学生阅读完后提出问题:在明确问题、深入探究、做出结论三个阶段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①问题的选定往往较难,可由老师来做,但要让学生积极参与。
②要根据探究阶段的实际情况进行假设与论证,有时一个问题需要多次的假设与论证,不要按程序机械处理。
③做结论时,必须对探究活动的内容、态度等各方面进行全面的归纳与总结、优化与提升。
④要根据具体情况创造性地运用,注意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探究方式的区别
⑤要把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到增长知识的探究目的上来
(三)教学过程中应当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①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关系②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系
③掌握知识和提高思想的关系④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的关系
⑤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的关系
1、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关系
启发思考:什么是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
直接经验:是学生通过亲自活动、探索获得的经验。
间接经验是:他人的认识成果,主要指人类在长期认识过程中积累并整理而成的书本知识,此外还包括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