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同步练习10 版含解析

2018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同步练习10 版含解析

练案10离骚(2)
本练案共2页,满分40分,时间40分钟。

一、根据提示默写原文语句。

(7分)导学号 30994058
1、《离骚》中写屈原宁死也不愿和小人同流合污的句子是:_宁溘死以流亡兮__,余不忍为此态也。

2.诗人怨恨楚怀王昏聩糊涂、轻信谣言的语句是_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__。

继而指斥奸佞小人违背规矩,追随邪曲,为了顺适人意,不惜歪曲真理的语句是_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__.
3。

诗中体现诗人要坚持美与善的理想和坚定信念,至死不渝的诗句是_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__。

二、阅读《九歌·湘夫人》,完成后面的问题.(11分)导学号 30994059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登白错误!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鸟何萃兮错误!中,罾何为兮木上?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

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

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

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

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4。

下面对诗歌内容分析有误的两项是(5分)(CE)
A。

诗人开篇以清秋的景色构成一个美妙而略带轻愁的意境,有力地渲染了湘君不见湘夫人的惆怅和迷惘的心理。

B。

“鸟何萃兮错误!中,罾何为兮木上”这两句写的是反常现象,暗示了失望的必然结果。

这里面的鸟和罾(捕鱼的网)都是爱情隐语。

C。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是写自己思念的情绪.这里的“芷”和“兰"是两种花草。

这两句诗运用了谐音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的忠贞和执着。

D.在恨之深爱之切的情绪的调动之下,刚刚扔了信物又后悔,赶快去采摘香草,以等待
对方的到来,最后湘夫人仍然没有来.
E.屈原借用湘君和湘夫人的故事,其实就是舜和二妃的悲剧传说,于是就实事求是地采用这样的双方不能见面的悲剧情节.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对诗歌内容和思想感情的把握。

C“芷”和“兰"是两种花草。

应该是这两句诗运用了谐音和双关的修辞手法。

“芷"和“止"谐音,“兰”和“拦"谐音,意思和上文“未敢言”对应:因为你没有来,因此我没有机会对你讲.E从本质上讲,屈原写的不是这个神话传说。

舜和二妃的故事仅仅是《湘君》《湘夫人》这两首诗创作的一个远景,一个背景或原型。

另外,“实事求是”也不能来评价神话传说.答E给3分,答C给2分,其它选项不给分。

5.第三段详细描绘了湘君为湘夫人用各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和步骤,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这首诗歌表达的主旨是什么?(6分)
答:湘君为湘夫人用各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和步骤,有力地烘托和反映了充溢于湘君内心的欢乐和幸福,又为下文写众神把恋人接走时湘君又重新陷入相思之苦作了铺垫。

这首诗的主题主要是描写相恋者生死契阔、会合无缘。

作品始终以候人不来为线索,在怅惘中向对方表示深长的怨望,但彼此之间的爱情始终不渝则是一致的.
【解析】解析内容时候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内容方面是指主人公湘君的行动反映出的人物内心活动,湘君装饰爱巢是为了表达对湘夫人的爱恋;结构方面是指这一段内容和上下文的关系。

三、阅读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11分)导学号 30994060
九歌·国殇
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6。

下面对诗歌内容分析有误的两项是(5分)(CD)
A.殇,原指未成年而死,后泛指死难的人;死于国事叫做国殇。

屈原的《国殇》是追悼阵亡将士的祭歌。

B。

作者描写场面、渲染气氛的本领是十分高强的.不过十句,已将一场殊死恶战,状写得栩栩如生,极富感染力。

C。

在激战之时,战马或死或伤,战车的两个车轮也陷进泥土被埋住,四匹马也被绊住了。

这里以战斗不利预示悲惨结局,表示作者内心的伤痛与悲愤。

D.战死疆场的楚国将士因是战败者,故而也只能暴尸荒野,无人替这些为国战死者操办丧礼,进行祭祀。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作为主帅的屈原创作了这一不朽名篇来激励士气.
E.诗句中深挚炽烈的情感,以促迫的节奏、开张扬厉的抒写,传达出了与所反映的人事相一致的凛然亢直之美,一种阳刚之美,在楚辞体作品中独树一帜.
【解析】C项,古代作战,在激战将败时,埋轮缚马,表示坚守不退.不是“表示作者内心的伤痛与悲愤"。

D项,“作为主帅的屈原”很明显是错误的,屈原是诗人,是文臣,怎么会去带兵作战呢?答D给3分,答C给2分,其它选项不给分。

7。

楚军将士的武器精良,奋勇作战,结果却失败了。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6分)
答:这批神勇的将士,操的是吴地出产的以锋利闻名的戈、秦地出产的以强劲闻名的弓,披的是犀牛皮制的盔甲,拿的是有玉嵌饰的鼓槌。

诗人对这些将士满怀敬爱,正如他常用美人香草指代美好的人事一样,在诗篇中,他也同样用一切美好的事物,来修饰笔下的人物。

武器精良并不能挽回战斗的失败,由第一节“旌蔽日兮敌若云”一句可知,这是一场敌众我寡的殊死战斗。

诗人先描写面对强敌,楚国将士毫无惧色,奋死抗敌的壮烈场面,继而颂悼他们为国捐躯的高尚志节。

四、阅读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11分)错误!
九歌·河伯
与女游兮九河,冲风起兮水扬波。

乘水车兮荷盖,驾两龙兮骖螭。

登昆仑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

日将暮兮怅忘归,惟极浦兮寤怀①。

鱼鳞屋兮龙堂,紫贝阙兮珠宫。

灵何为兮水中?乘白鼋②兮逐文鱼。

与女游兮河之渚,流澌③纷兮将来下。

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波滔滔兮来迎,鱼鳞鳞兮媵予。

【注】①寤怀:寤寐怀想,形容思念之极。

②鼋(yuán):大鳖。

③流澌(sī):古代成语,意思就是流水.
8.下面对诗歌内容分析有误的两项是(5分)(AC)
A。

河伯即黄河之神,河神是尊贵的地神,商周以来一直列入祀典的主要对象,而楚国属于南方的国家不可能祭祀黄河之神,屈原只是虚构出来这么一个故事.
B。

此诗一开头,就以开阔的视野,通过主祭者的眼睛对黄河(河神)的伟大雄壮进行了描述。

大风起兮,波浪翻腾,气势非凡。

C.河伯驾驭龙车,顺流而下,一直飞到黄河的发源地昆仑山。

来到昆仑,登高一望,面对浩浩荡荡的黄河,不禁心胸开张,意气昂扬。

所遗憾的是天色将晚只能回去。

D.河伯乘着白色的灵物大鳖,边上跟随着有斑纹的鲤鱼在河上畅游,看到的是浩荡的黄河之水缓缓而来,这一幕场景显得宏大而深沉.
E。

“美人"在屈赋中多指贤人或所怀念者,在这首诗中指河伯。

当河伯欲再往东行时,他和主祭者握手道别,主祭者一直送他到南面的水边分手处。

【解析】A项,战国时楚国的势力范围已达到黄河流域,在屈原的时代,确有祭祀黄河之神的记录。

参考《庄子·秋水》.C项,根据原文应该是“忘了归去”,不是“只能回去”.答C给3分,答A给2分,其它选项不给分.
9.联系诗歌内容分析其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答:河伯看到故乡后就很悲伤,悲伤之后还是得回到家里;而屈原的故乡就是昆仑(帝高阳的发祥地),这里蕴含着他对楚国楚君和楚国人民的精诚之爱。

波涛欢迎、鱼儿随从的对象只是河伯。

末一个“予”字,不仅点出了主人公,而这样的安排或许也暗示了楚国人民对作者的感情。

【解析】根据人物的行动分析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

分析时候主意吧诗歌内容和作者的个人经历联系起来分析。

河伯看到波涛和鱼儿,作者看到的是楚国人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