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训练古诗文阅读部分一、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七)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田家(其十)华岳拂晓呼儿去采樵,祝①妻早办午炊烧。
日斜枵腹②归家看,尚有生枝炙未焦。
【注】①祝:义同“嘱”。
②枵(xiāo)腹:空腹。
1。
两首诗都是田园诗,二者在思想内容上有何异同?请结合原诗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答案:同:二者都写出了田家农忙时的景象。
范诗中的“儿女"昼耕夜织,连“童孙”“也傍桑阴学种瓜”,可见其忙;华诗中的一家人拂晓出门,日斜归家,可见其忙。
异:范诗表现的是田家乐,而华诗表现的是田家苦。
范诗中的田家生活辛劳却平静,诗的后两句极具情趣。
华诗中的田家生活辛劳不堪,却连衣食都无着落,流露出作者的怜悯和同情.2。
有人认为华岳《田家》(其十)末句“尚有生枝炙未焦”“颇能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答案:末句的“尚有生枝炙未焦”和前面的“拂晓呼儿去采樵”形成对比,失望之情溢于言表;末句作者用“生枝炙未焦”这个鲜活的生活细节来表现田家的贫苦,作者的悯农情怀“见于言外”。
二、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谒金门冯延巳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3.词上阕中的“皱"字,用词妙绝,请结合词的思想感情加以赏析.后归王世充,署龙骧大将军。
与程咬金计曰:“世充多诈,数与下咒誓,乃巫妪,非拨乱主也!”因约俱西走,策其马谢.世充曰:“自顾不能奉事,请从此辞。
”贼不敢逼,于是来降.高祖..俾事秦王府,从镇长春宫,拜.马军总管.战美良川,破尉迟敬德,功多,帝赐以黄金瓶,劳曰:“卿不恤妻子而来归我,且又立功,使朕肉可食,当割以啖尔,况子女玉帛乎!”寻授秦王右三统军,走宋金刚于介休,拜上柱国。
从讨世充、建德、黑闼三盗,未尝不身先锋鏖阵,前无坚对.进封翼国公。
每敌有骁将锐士震耀出入以夸众者,秦王辄命叔宝往取之.跃马挺枪刺于万众中,莫不如志,以是颇自负。
及平隐、巢,功拜左武卫大将军。
后上书称疾,尝曰:“吾少长戎马间,历二百余战,数重创,出血且数斛,安得不病乎?”卒.,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选自《新唐书·秦琼传》,有删改)【注】'①褪:向死者赠衣被。
5。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明月/奔还须陀回击/大破之/又与孙宣雅战/海曲先登/以前后功擢建节尉/B.明月奔还/须陀回击/大破之/又与孙宣雅战海曲/先登/以前后功擢建节尉/C。
明月/奔还须陀/回击大破之/又与孙宣雅战海曲/先登/以前后功擢建节尉/ D。
明月奔还/须陀回击/大破之/又与孙宣雅战/海曲先登/以前后功擢建节尉/ 答案:B解析:原文标点:明月奔还,须陀回击,大破之。
又与孙宣雅战海曲,先登。
以前后功擢建节尉。
6。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字”,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起的。
B。
“高祖”,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乾隆.C.“拜”,举行仪式,授予官职。
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拜相如为上大夫"。
D.“卒”,古代指大夫死亡,后为死亡的通称,如:《后汉书·张衡传》“永和四年卒”.答案:B解析:乾隆,为年号;乾隆帝的庙号为高宗。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在攻打卢明月时,须陀要派人去偷袭,众人没有愿意去的,只有秦琼和罗士信自告奋勇前往。
他们奋勇杀敌,最终大败卢明月。
B.几经辗转,秦琼被李密任命为帐内骠骑。
有一次李密在作战中中箭,坠于马下,这时追兵又到了,幸亏秦琼保护他,他才免于一死。
C。
秦琼英勇善战,战功赫赫,他所侍奉的主子来护儿、李密、唐高祖、秦王均十分看重他。
但王世充却不重用他,因此他才改投在唐高祖门下。
D.秦琼在军队中长大,经历了两百多次战争,累官进爵,多次受封赏。
后来秦琼上书称病,要求隐退,去世后他的灵柩葬在皇帝的陵墓旁.答案:C解析:不是王世充不重用他,而是秦琼看出王世充不是明主,不值得效忠,所以他才改投在唐高祖门下。
8。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使朕肉可食,当割以啖尔,况子女玉帛乎!译文:’(2)每敌有骁将锐士震耀出入以夸众者,秦王辄命叔宝往取之。
译文:'答案:(1)如果我的肉可以吃,就应该割下来拿给你吃,何况是财物、美女呢!(“使-—如果"、“以-—拿”、“啖——使动用法”。
)(2)每当敌军中有勇猛的将士在军前出入炫耀在众人面前耍威风,秦王就命秦叔宝前去击败他。
(“夸—-夸耀”、“辄——就”、“取-—击败”.) 【参考译文】秦琼字叔宝,是齐州历城人。
他最初在隋将来护儿手下做事,他的母亲死了,来护儿派遣使者向他的母亲赠衣被凭吊她.不久,秦琼跟随通守张须陀在下邳攻打敌人卢明月.敌军有十余万人,而张须陀所统帅的士兵只有敌人的十分之一,只能加固壁垒而不敢进攻.最后粮食吃完了,便想引兵退去。
须陀说:“敌人看到我们退兵,一定会用全部的人马来追我们,如果我们用精锐的士兵去袭击他们的营寨,一定能胜利,谁愿意替我去做这件事?”众人没有愿意去的。
只有叔宝与罗士信自告奋勇前往。
于是分了一千个精锐的士兵埋伏在草丛中,须陀弃营撤军,明月用全部的军队追击。
叔宝等人骑马快速攻打敌营,城门关着进不去,于是爬上城楼拔下敌人的旗帜,杀了几十人,敌营中开始混乱,叔宝等人便砍断门闩迎接外面自己的军队,放火焚烧了三十多个屯。
明月快速返还,须陀回击,大败明月。
又与孙宣雅在海曲进行战斗,秦琼第一个登上城楼。
因为前前后后的功绩升为建节尉.(秦琼)跟从须陀在荥阳攻打李密.后来须陀死了,秦琼率领剩下的部队归附了裴仁基。
仁基向李密投降,李密得到叔宝后很高兴,封他为帐内骠骑,待他非常好。
李密和宇文化及在黎阳打仗,李密中箭落马,快要死了,追兵又到了,幸亏叔宝保护他,他才免于一死。
后又归附了王世充,被封为龙骧大将军。
他和程咬金商量说:“王世充很狡诈,多次跟属下诅咒发誓,简直就是巫婆,而不是能改变乱世的人。
"于是相约一起去西边,秦琼骑着自己的马前去向王世充告别,说:“我自认为不能侍奉您,请让我现在告辞吧."王世充不敢逼迫他,于是秦琼投奔高祖。
高祖让他在秦王府做事.秦琼镇守长春宫,官拜马军总管。
在美良川打仗,他打败了尉迟敬德,功劳很大,皇帝赐给他黄金瓶,慰劳他说:“你不顾念妻子儿女而归附于我,并且又立了大功,如果我的肉可以吃,就应该割下给你吃,何况是财物、美女呢!"后又封他为秦王右三统军,他在介休击退宋金刚,官拜上柱国。
跟从秦王讨伐世充、建德、黑闼三个叛贼时,他没有不冲锋在前,在战场上激战的,战场上没有人是他的对手。
进封为翼国公。
每当敌军有勇猛的将士在军前出入炫耀,秦王就命叔宝前去击败他。
秦琼跃马挺枪在万军中(奔驰),没有可以抵挡他的,因为这秦琼颇为自负.平定隐、巢后,他因功升官为左武卫大将军。
后秦琼上书称病,要求退隐,他曾经说:“我从小长在军队,经历了两百多次战争,多次受重伤,出血有好几斛,哪能不生病呢?”死后,秦琼被追赠为徐州都督,他的灵柩被葬在昭陵.现代文阅读部分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壶碎李敬泽这个故事忘了是谁告诉我的。
酒桌闲扯,很多话原本无主。
话说,一位老先生,其名甚响,不过这故事与他名姓无关,姑且称之为某先生。
某日,某先生访友,该先生平生不爱钱不好色,唯独爱书,访友为的也是访书.主人多的正是书,房间里四面都是书柜,某先生一柜一柜看过去,忽蹬梯忽俯地,直把人家作自家,差不多忘了还有主人在。
忽然,哗啷啷一声脆响,正所谓银瓶乍裂水浆迸,某先生差点从梯子上掉下来,定睛看时,碎了一地的是一把紫砂壶。
想是方才因抽书忘情,将书柜里摆着的一把壶拂落下去.这时,该先生才想起主人,抬起眼,只见主人微笑:“先生欠了我一把壶,日后要拿一瓶好酒来还。
"宾主相视一笑。
主人顾自取了笤帚簸箕扫去碎片,先生顾自看书.那一日,宾主尽欢。
临去时,漫天大雪。
如此而已。
此事发生在二十多年前,书房主人年近四十。
在大学里教授已是正的,啸傲江湖、踏花蹄香,抬眼望便是千里万里的锦绣,一把壶岂足挂怀。
转眼又是数年,某日,教授闲翻杂志,见一篇文章谈的是制壶名家顾景舟,也是一时无聊,信马由缰往下看,看着看着,教授坐不住了。
忽想起,那把壶,原是有题款的,正是顾景舟制。
站起来,几步冲到书柜前。
书柜在,书也在,壶自是不在了。
教授想了想,拿起电话,拨通了。
劈头就问:那壶是怎么回事?这是越洋电话,打给他父亲。
教授的父亲也是教授,老教授正随着老太太在美国的大儿子家住着。
多少年后,老爷子归天,众弟子发一声喊,一拥而上,把老爷子抬成了文化泰斗,回忆文章连篇累牍,老爷子被描得白衣胜雪,活活就是最后一位民国大师。
其实,老爷子的大学只在民国上了一年,剩下的全在新中国。
退休后一屋子书留给了小儿子,住到美国去,主要爱好就是推个小车在社区里转悠,把邻居扔出来的沙发电视什么的搬回家,收拾得干干净净,先是藏于车库,渐渐竟“登堂入室”.大儿子力陈中美文化之差异,苦求老爹入乡随俗,由着美国人败家去,老爷子只作没听见。
话说那日,小儿子半年多不来电话,夜半三更冷不丁“电”一下,不问苍生问鬼神不问爹娘问茶壶。
老爷子半天没醒过神来,胡天胡地想不起这一壶到底是哪一壶,最后把“紫砂”“宜兴”“顾景舟"凑到一起,老爷子才忽然想起——那是“文革”期间,去宜兴出差,朋友送的一把壶。
放下电话,教授只觉得一颗心被人紧紧地攥住了.是!必定是了!当日打碎的原是一把顾景舟的壶。
这一年,据杂志所说,这把壶值三十万,而教授的工资也不过每月三四百。
教授一屁股坐到天黑,长叹一声,苦笑。
又能怎样呢?难不成再找人家赔壶?罢了罢了,也是命该如此。
然后,就到了今天,教授老了,这些年他过得不好,很不好.他成了一个愤怒的老货,恨官员、恨知识分子、恨富人、恨穷人,恨这个世界和世道,这个世界从他手里骗走了一把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