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5003-比较文学概论a卷答案

(完整版)5003-比较文学概论a卷答案

试卷编号:5003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2006年春季学期开放教育本科期末考试《比较文学概论》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2006年7月
一、填空题(每个1分,共15分)
1.垮学科
2.比较文学评论
3.林纾
4.意象
5.原型
6.水平接受
7.新批评派
8. 双向诠释
9.希腊神话
10.抒情、动作
11.《摩罗诗力说》
12.文学理论
13.《拉奥孔──论绘画和诗歌的界限》
14.超媒体
二、判断题。

正确的说法后面打“∨”,错误的说法后面打“╳”,并简要说明理由或举例说明。

(每个6分,共30分)
1. 比较文学是从世界的角度以文学作为一个整体去追溯文学的发生和演进。

(╳)
错误。

从世界的角度以文学作为一个整体去追溯文学的发生和演进是总体文学,不是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是研究存在于不同文化中的不同文学之间的现象以及其间的各种关系,同时还研究文学与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诸多方面的联系,跟总体文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2.“和而不同”是研究比较文学的重要原则。

(∨)
正确。

“和而不同”中首先是“不同”,没有不同就很难有发展,“和”的主要精神就是协调不同,达到新的和谐统一。

这种承认差别,不断追求新的和谐的精神,正是比较文学的精神。

比较文学就是一方面要在不同文化的文学里,从诸多差别中,寻求内在的一致,也就是“和”,另一方面,又要从已有的、已然呈现的和谐中,分解出其差别和不同。

3.如果说题旨更依赖于客观的素材,那么,主题则更与作家的主观思想联系在一起。

(∨)
正确。

题旨是指题材所显示的信号和意义,而题材又是在对素材剪裁的的基础上写入作品的部分,因此题旨与素材的关系密切。

而我们通常所说的主题,一方面是作家通过作品提炼出来的,并把作品内容的各个方面组成成一个整体的基本问题;另一方面是作者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和态度,显然主题与作家的主观思想联系得更密切。

4.中西文论都承认文学有模仿或反映世界,提高人们认识的功能。

因此,中西诗学在这方面的认识,应该说取得了完全的一致。

(╳)
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

尽管中西文论中都承认文学有模仿或反映世界,提高人们认识的
功能,但这里的“世界”有客观世界、主观世界、理念世界、道德世界的区别,西方文论中谈得最多的是一个具体存在的实体的世界,而中国文论所强调的则是一个形而上的、总体的、偏重于道德风尚和抽象关系的虚实相生的世界。

而且西方的模仿多少带有人为的、自觉的去仿照和创造的意思,而中国文论则强调是自然的流露。

5.将作者——作品——读者这一以作品为中介、构成作者与读者的交流的复杂过程作为一个具有多向关系的总的系统来考察,实际上与只限于考察某一局部或者局部关系,其结论往往是完全一样的。

(╳)
错误。

从系统论的角度看,作者在特定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制约下写出了作品,作品作为一个符合系统,将作者意识到的或尚未意识到的信息传递给读者,读者并不是消极地接受这些信息,而是在特定的主观和客观的条件的制约下根据这些信息来进行再创造。

系统论这种把文学作为一个有普遍联系的整体来进行研究,开阔了研究的视野,也往往能得出有意思的不同于局部或者局部关系考察的新结论。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举例简要说明文学影响的一般过程。

答案要点:
文学影响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多样的过程,它首先往往发端于一种心理或思想的启发,某种外来的东西突然照亮作者长期思考的问题而给予一种解决的新的可能。

除文学方面的启发外,对作者思想方面的启发也很重要。

如果说“启发“往往是在寻求中不自觉的偶然相遇,那么影响的第二步“促进”,就是有意识地寻求、理解和加强。

“促进”之后,会有一个认同的过程。

“消化变形”是文学影响中必不可少的。

文学影响最后要通过文学“表现”出来。

因此“启发—促进—认同—消化变形—艺术表现”是文学影响的全过程。

不过实际的文学影响,有时表现为全过程,有时为其中的某些环节。

(要求举例说明)
以上要点得6分,举例得4分。

2简述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间跨学科研究的必要性。

答案要点:
自然科学研究的是自然(包括自然人体),人文科学研究的是人类社会群体和个人主观意志感情,通称人文现象。

(2分)
目前存在的两种倾向就充分说明了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间跨学科研究的必要性:
第一,由于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长期分离,自然科学的目标已经在一定程度上离开了人类的生活理想。

自然科学离开了人文的目标,离开了为全人类服务的方向,成为少数野心家控制的工具,其发展前景是十分危险的。

(4分)
第二,由于长期的隔离,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之间似乎很难沟通。

一部分科学家甚至提出“科学文学”与“人文文化”是两种无法沟通的文化。

(4分)
以上要点需适当的展开说明,否则酌情扣分。

3.举例说明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之间的技巧渗透现象。

答案要点:
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之间技巧渗透的现象在中外文艺活动中是较多见的。

在西方艺术中,一种艺术技巧向另一种艺术渗透,如绘画进入诗歌,叙事进入音乐等更是常见。

美国的艾肯就是成功的利用了音乐的象征和技巧的小说家和诗人。

艾肯在他的诗中“让我们听见这种缥缈飞逝的心灵的音乐的全部协奏”。

众所周知,T•S•艾略特更是在他的诗中,自觉地、积极地引进了音乐的技巧。

海伦•加德纳认为艾略特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名诗《四个四重奏》由四首诗组成,每一首诗都分成五个部分,可以看成是“都有自己结构的五个乐章”。

由此可以看出,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之间技巧渗透的现象还是比较多的。

(10分)
四、论述题(每小题25分,共25分)
请谈谈学习比较文学的意义。

答案要点:
(1)我们所处的时代正在经历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深刻的文化转型。

伴随着文化转型,世界正在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全球化时期,经济和科技的绝大部分领域正趋向一体化。

但全球化并不等于文化的一体化。

文化也不应该一体化。

应遏制和反对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割据主义。

(2)比较文学有助于多元文化的发展。

遏制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割据主义的关键之一是加强生活在不同文化体系内的人们相互沟通,互相理解,从而实现真正的互相尊重。

文学从来就是文化沟通和文化对话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而比较文学是以沟通不同文化的生命形式和不同的体验形式为己任的。

(3)比较文学有助于扩展人们的精神世界。

从世界范围来看,人们的精神世界不断的被压缩。

扩展人们的精神世界,是当务之急。

比较文学帮助我们找到一条在对比中欣赏各种文学的路径,能够很好地欣赏人类所创造的各种精神财富。

(4)比较文学有助于从他人观点更好地理解自己。

从一个封闭的环境中来认识自我,很难避免其局限性,人们要更充分地认识自己就需要跳出自身,营造一个距离的空间。

比较文学正是提供了这样一种用别人的眼光来审查文学自我的可能。

(5)比较文学是参与和更新世界文学建构的重要途径。

比较文学是沟通各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

这种沟通首先要对自己的特点进行深入理解和重新诠释。

这个过程不可能脱离全球化的大形势封闭地进行,而是要针对世界现实来发掘出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辉煌的文学宝库能够对当前世界作出怎样的贡献。

这个过程将使世界文学建构因各民族文学的参与而发生根本改变,同时又使各民族文学因参与了世界文学的建构,而获得新的品质。

以上要点每点5分。

答题时要求举例展开论述,否则酌情扣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