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材共分五个单元,总课时26课时。

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本单元选取的研究对象为学生常见的影子、太阳、月亮,通过一系列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在初步认识太阳、月亮运动的基础上,将学生的视角逐渐引向昼夜交替变化对生物以及人类的影响。

第二单元:光与色彩本单元通过一系列既贴近生活又引人入胜的科学探究活动,引领学生去探索光与色彩的秘密。

第三单元:电和磁本单元的内容属于物质世界里能量的表现形式的范畴。

电和磁是有着密切关系的,电能转化为磁,磁也能转化为电能,所以把它们并在一个单元里教学,便于学生建立联系,且单元里还有一课《电磁铁》,就是利用电来进行磁现象的观察与研究的。

第四单元:呼吸和血液循环本单元是学生认识心跳与呼吸,认识自己的身体的一个重要单元,也是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一个重要单元。

第五单元:解释与建立模型本单元内容设计主要围绕在观察中进行解释,在解释中积极思维,区分事实与解释的差异,认同并追求合理的解释展开。

教学进度表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单元分析本单元选取的研究对象为学生常见的影子、太阳、月亮,通过一系列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在初步认识太阳、月亮、运动的基础上,将学生的视角逐渐引向昼夜交替变化对生物以及人类的影响。

本单元涉及的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科学探究1.2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

2.3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

2,5能对探究的问题做出初步的结论。

利‘学知识2.1知道昼夜变化与地球的自转有关。

2.2了解古代人对昼夜变化的猜想。

2.3了解昼夜变化对人及动植物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2敢于大胆想象。

1.3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本单元内容属于《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地球与宇宙”中“天空中的星体”部分,这方面内容在本套科学教材中是第一次出现。

本单元探究活动将从观察和研究最常见的太阳和月亮开始,这也是人类认识宇宙的开始。

本单元共五课,按照时间的顺序,依次研究白天常见的太阳的东升西落、影子的长短变化;昼夜的交替轮回;夜晚月相的阴晴圆缺变化和因昼夜变化而引起动植物的节律变化。

本单元从观测太阳开始,让学生亲自投入到对太阳和月亮的观测中,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太阳和月亮周而复始的运动和变化,认识到太阳的视运动模式及其与影子变化和气温之间的关系,意识到月相变化的规律,懂得掌握和利用这些自然规律,会给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带来好处。

我们更期待他们会由此感悟: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往往会包含着值得深入探究的科学道理,科学探究永无止境。

第一单元课时分配第周第周第周第周第周第周第周第周第周1 课时第一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1、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的规律是()。

A 西东;长短长B 东西;低高低C 东西;长短长2、日晷是测量()的工具。

A 体积B 时间C 长度3、昼夜形成的原因是()。

A 太阳的东升西落B 乌云的遮盖C 地球的自转4、月相的周期性变化时()。

A 一年B 一个月C 一周5、新月指的是天上()。

A 月牙B 满月C 不出现月亮6、一天中最短的影子是在()。

A 早晨B 中午C 傍晚7、最早提出地球自转的科学家是()。

A 哥白尼B 托勒密C 牛顿8、猫头鹰睡觉的时间是()。

A 早晨—下午B 中午—晚上C 傍晚—早上9、北京故宫博物院里保存的日晷叫做()。

A 立晷B 地平日晷C 赤道日晷10、蜗牛出来活动的时间通常是()A 上午B 下午C 夜晚第二单元光与色彩单元分析光,这位大自然的化妆师不仅为万物描绘出了丰富动人的色彩,而且更以共轻盈敏捷的脚步将我们带人一个奇境般迷人的光学世界:本单元,我们就将通过一系列既贴近生活,又引人人胜的科学探究活动,引领学生去探索光与色彩的秘密。

本单元是根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物质世界板块中“光的传播”部分——了解光的自线传播现象;厂解平面镜、凸透镜和凹透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知道光是有颜色的,了解日光的色散现象等有关要求建构的,力图使学生在了解光的直线传播、折射、反射以及散射等现象中,对光有一个较深层次的认识,从而使学生更多地关注生活中的现象,开展科学研究活动。

本单元涉及《科学(3~6午级)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有:科学探究2.3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

科学知识3.1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3.2了解平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3.3知道日光可以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3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能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美,、本单元以《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涉及的光学知识为探究主题,按照山浅至深的递进关系进行编排,先认识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在此基础上,认识光的反射、折射和色散现象。

第二单元课时分配第周第周三、巩固总结谈话:今天科学课上,我们研究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第周班级五年级科目科学教学时数1/2课时课题 2.2照镜子教学目的和要求1、能自行研究镜子并发现各种有趣的现象。

2、知道光线照射到不透明物体表面时会发生反射,表面越光滑,反射效果越好,镜子是最好的反光物体。

重点难点认识光的反射现象第周第周重点难点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制作简易望远镜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教具凸透镜、凹透镜、玻璃杯实践活动自制望远镜板书设计2.3研究透镜凸透镜凹透镜聚光散光放大作用缩小作用成倒立的像不能成像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学生活动设计一、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你们仔细看过放在水中的铅笔吗?水中的铅笔看起来怎样了?在什么地方弯了,为什么会这样呢?2、学生尝试解释所看到的现象。

3、讲解: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传播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二、研究透镜的形状特点1、谈话:透镜是光的折射现象的典型,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凹透镜和凸透镜,请大家通过目测和手摸,观察它们的镜片有什么特点?2、学生分组观察、感知、交流3、小结:像放大镜镜片这样中间厚,边缘薄的镜片叫凸透镜。

像近视眼镜这样中间薄,边缘厚的镜片叫凹透镜。

三、探究透镜的作用。

1、提问:你们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各有什么作用呢?2、学生讨论交流尝试解释现象分组观察讨论交流第周教学目的和要求1、知道日光是由七种色光合成的。

2、会做日光的色散与色光的合成实验。

3、能做不同颜色的单色光的混合实验。

重点难点认识日光由七种单色光构成。

解释为什么透过不同颜色的玻璃纸,看到的图案颜色是不同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教具三棱镜、镜子、手电筒、水槽、彩色滤光纸实践活动检查板书设计2.4七色光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学生活动设计一、导入新课谈话:你们见过彩虹吗?它有几种颜色?分别是什么颜色?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彩虹?二、制造彩虹1、谈话:你们想制造彩虹吗?怎样操作?2、学生阅读课文 P26 制造彩虹的方案3、学生分组活动:(1)用三棱镜。

(2)把镜子放在水中。

学生阅读学生分组活动第周1 课时第二单元测试题一、填空题1、下列物体()是光源,()是自然光源,()是人造光源。

a.月亮b.激光c.萤火虫d.蜡烛e.电灯f.篝火g.玻璃幕墙2、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行进的。

3、下列镜片()属于凸透镜,()属于凹透镜。

a. b. c. d. e. f.4、小孔成像的原因是()。

5、越()的表面,反光效果越好。

6、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叫(),中间薄,边缘厚的透明镜片叫()。

7、凸透镜能使光线(),凹透镜能使光线()。

8阳光可以被分解为()、()、()、()、()、()、()七色光。

9、透过红色的滤光片。

看到的白衣服是()色的第三单元电和磁单元分析本单元的内容属于《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物质世界里能量的表现形式的范畴。

电和磁是有着密切关系的,电能转化为磁,磁也能转化为电,所以把它们并在一个单元里教学,便于学生建立联系,且单元里还有一课“电磁铁”,就是利用电来进行磁现象的观察与研究的。

本单元涉及《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有:科学探究1.2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各种方法。

1.4知道在科学探究中,要运用理性思维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整理加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利种种解释。

1.6知道探究过程与探究结论应该允许别人的质疑,结论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2.1能提出与科学有关的问题。

2.2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

能对收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呈现。

2.3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

2.5能对探究的问题做出初步的结论。

能运用语言、图、表等多种方式表达研究的过程和结论。

能把探究过程中习得的知识、过程与方法运用于新的情景中。

科学知识4.1了解电是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能量来源。

了解安全用电常识。

4.2知道常用电器的工作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知道开关的功能;能用一些基本元件连接一个简单电路。

4.3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

5.1知道磁铁有方向特性,磁铁有两极,磁铁间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5.2知道电能产生磁,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了解电磁铁的应用。

5.3知道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会用指南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1想知道,爱提问。

1.3在学习与解决问题中尊重证据:1.5愿意合作与交流。

2.3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4.1乐于试用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关心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第三单元课时分配第周班级五年级科目科学教学时数1课时课题 3.1简单电路教学目的和要求1、知道一个基本电路的组成元素。

2、能够连接基本电路,并画出电路图。

3、知道开关的作用并能用开关控制电流。

重点难点学习连接一个简单电路。

画简单的电路图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教具电池、导线、小灯泡、开关实践活动检查设计“可控制的红绿灯”的活动:板书设计3.1简单电路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学生活动设计一、导入新课1、谈话:(出示电池)看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它有什么用途?2、提问:电池能够提供什么?3、讲解:电池是一种电源。

二、学习新课1、介绍简单电路元件:讲解:除了同学们自备的电池,老师还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盒子,里面有:电池盒——上面有 + 、 - 符号,表示“正极、负极”;导线——用来传输电能;小灯泡——也称为小电珠;灯座——用于插放小灯泡。

2、连接电路:(1)利用盒子里的工具及电池,使灯泡亮起来,你会怎样做?回答问题第周第周第周第周第周第周1 课时第三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1、要让灯泡变亮我们可以()A 用大灯泡B 用大电池C 用新电池2、属于绝缘体的是()A 湿毛巾B 塑料剪刀C 人体3、下面哪些物品不能接触磁铁()A 透明胶带B 磁带C 塑料贴片4、下面哪种做法可以增大电磁铁的磁力()A 增大电流B 增加铁钉C 增加线圈二、填空题1、常见的导体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