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球公转及其意义

地球公转及其意义


昼>夜 纬度越高昼 越长, 北 极 圈内有极昼 全年昼最长, 夜最短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下列三地的 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时间
地点 漠河 北京 广州 纬度 53°29’N 39°54’N 23°8’N
正午太阳 高度
13°14’ 26°40’ 43°25’
昼长时 间
7时30分 9时12分
方 WE:N逆;S顺 WE:N逆 向 周 恒星日:23H56’4” 恒星年:365D6H9’10 ” 期 速 度 15°/ H 轨 道
形状 位置 时间 近圆 近日点 椭圆
1月初 7月初
远日点
黄赤交角、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
产生阳光直射点(对于某个固定地点 来说,是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上次课重点内容小结
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周期;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地方时、
地转偏向力 时差的简单计算
地球的运动
黄赤交角
பைடு நூலகம்
第5课 差之毫厘 谬以千里
——黄赤交角及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运动
公转方向与自转相同:自西向东
一、地球自、公转特征对比
(一)自转 (二)公转
10时43 分
夏至日(6月22日)下列三地的正午太 阳高度和昼长时间
地点 漠河 北京 广州 纬度 53°29’N 39°54’N 23°8’N
正午太阳 高度
59°58’ 73°32’ 89°41’
昼长时间 16时55分 15时1分 13时35分
黄赤交角、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3
产生四季的变化
黄赤交角、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产生阳光直射点(对于某个固定地 点来说,是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2、产生昼夜长短的变化
3、产生四季的变化
黄赤交角、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4
地球五带的划分
黄赤交角、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2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太阳辐射能量的时空变化规律
时间 空间
3 四季
4 五带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小结
自转 公转
黄赤交角 直射点的回归
(一)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 2地方时 3地转偏 向力
时间 节气 直射点 纬度 3月21日 6月22日 (前后) (前后) 春分 0° 夏至
23°26′N
9月23日 12月22日 (前后) (前后) 秋分 0° 冬至
23°26′S
黄赤交角、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2
产生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极 极夜
南极 极昼
2 夏至—6.22: (北半球)
白昼从北极圈向南极圈
(二) 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 2正午太阳高度 3四季 4五带
地理环境的时间空间变化分布规律
思考: 如果黄赤交角为零,还会有四季的变化吗?
热带地区
北温带
北寒带
爱斯基摩人的一家
南寒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