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森林中的绅士》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森林中的绅士》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森林中的绅士》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把握课文重点,总结出主要描写对象——豪猪的绅士特点。

能力目标:提高归纳总结能力及探究能力。

德育目标:认识生物进化史上“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客观存在,思考人的命运。

学情分析:
高二十二班学生是文科的学生,基础不算很好,对文章的理解和对生活和世界的认知都比较浅显,而本文作者又是运用生动丰富的语言表达他对象豪猪的绅士一类人生存方式的担忧和不满。

学生单独理解有很大难度,所以采用情境引导,一些必要的补充,积极调动他们的热情和求知的欲望,引导他们学会学习,并从中引发对人生的思考。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总结豪猪的绅士特点,体会风趣的语言。

教学难点:由豪猪的濒临灭绝思考人生。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问:我们预习过课文了,知道森林中的绅士是谁了吗?明确:豪猪。

2、(看图片:绅士和豪猪)问:像吗?明确:不像。

3、问:两种外形不同的东西、作者为什么会把他们放在一起?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茅盾的这篇《森林中的绅士》(板书:豪猪、绅士)
二、研习新课:
1、豪猪的“得天独厚”体现在什么地方?
明确:满身钢针似的刺毛作用:
(1)可以和同伴保持相当的距离
(2)从高处跌落,保护身体不受损害
(3)落水时,起到救生衣的作用
(4)是绝妙的自卫武器
2、作者称豪猪作为“森林中的绅士”,那么豪猪的“绅士风度”有哪些表现(黑板、填表)
(1)形态上:身体矮小肥胖,面孔方正持重
(2)行动上:老是踱着方步,不慌不忙
(3)待人接物:保持距离,有分寸
(4)日常生活:活动范围小,潇洒悠闲,逍遥自得
(5)遇敌反应:守势防御,全身而退,镇静
(6)娱乐方式:无病呻吟问:这些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明确:—拟人,形象生动。

小结:我们明白豪猪的绅士风度主要体现在哪些地方了吗?
(1)保持相当的距离,
(2)潇洒悠闲
(3)不慌不忙,
(4)极端“的镇静”处世态度和生活方式
(5)无病呻吟的娱乐方式。

师:一个冬夜,有群豪猪聚在一起,互相取暖,以免冻死。

但是每头猪都感到了别的猪身上的长刺,这样他们就又分开了。

可是等到他们再次觉得需要温暖时,他们又聚在了一起。

就这样他们忽儿聚,忽儿散,持续着,直到发现了一个相互间的适当距离,使他们既能取暖,又不被长刺刺痛。

这个适当距离,被他们称做礼貌和恭敬.
师:这种礼貌和恭敬不就很像人类中的绅士吗?那么人类的绅士风度是:(彬彬有礼、待人谦和,衣冠得体,谈吐高雅、举止优雅)的男士,豪猪和绅士有相似点,也就是事物具有相似点,这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类比的手法。

把豪猪类比为绅士有什么意味?
明确:-有讽刺的意味。

(板书)(类比、讽刺)
3、既然是讽刺,那么作者喜欢这种绅士的生活方式吗?
明确:不喜欢,哪个词体现了?明确:--第11段“寒心”,集体朗读。

4、“森林中的绅士”——豪猪,代表了怎样的一种生活方式?明确:文中第10段,“太懒散而悠闲“对,代表的是懒散而悠闲、从容自在、不慌不忙、安安逸逸、无所用心、得过且过的生活方式。

(板书:懒散而悠闲)
5、那么这种懒散而悠闲的生活方式会使豪猪怎么样?明确:文中第10段,“绝种”之忧,对,作者对这种状况肯定吗?师:对,不肯定,因为用了问号。

豪猪为什么会灭亡呢?给出了几种可能原因?(朗读10段)文中第10段
1、太懒散而悠闲;
2、既得天独厚和又颇具“绅士风度”有矛盾;对它们不利?明确:在生物进化史上优胜劣汰是客观存在,如果生物自身不能更好地适应环境,一味地“悠闲懒散,无所用心”,面对天敌只能消极地“挨打”,就必然影响其生存能力,即使没有大的地质变迁、天敌的攻击,最终也必然会导致其自身器官机能的退化,避免不了灭绝的境地。

6、作者写这篇文章仅仅是介绍豪猪吗?---不,还要延伸到人类,用讽刺的手法映射那些现实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与豪猪相似的“绅士们”;那么请你举些例子出来。

明确:1、啃老族、富二代、以及我们身边的台山的华侨亲戚,不用上班,穿着体面、讲究、每天喝茶、泡吧,生活悠闲自在,不就像豪猪吗,懒散而悠闲、从容自在、不慌不忙、安安逸逸、无所用心、得过且过的生活方式。

7、这是部分人的生活,如果一个国家、民族、乃至人类都这样无所用心、得过且过将会怎样呢?
明确:民族灭绝,对,这警示人们也要摒弃这种贪图享乐的安逸生活方式,如若不然,将会得到和豪猪一样的命运,将导致人类种族灭绝的悲惨结局。

我们要明白一时之懒惰就会导致一世的忧患。

(板书:民族绝灭)(板书:一时之懒惰,一世忧患)
8、所以学习本文后,豪猪的命运让你产生哪些联想?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我们应该有怎样的生存方式?
明确: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面对激烈的社会,只有在学习中才能进步,在奋斗中才能发展,也就是孟子所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9、交代背景:这篇文章写于20世纪40年代,作者的用意在于提醒艰苦年代的人们不要像豪猪那样生活,否则也有绝种之忧。

三、小结:豪猪的生活方式(实)作者担忧的人类的生活方式(虚)现代散文的虚与实实:指可见可感的人、事、景等形象。

虚:指这些形象未显现的部分或渗透在这些形象里的复杂、微妙的思想感情例如:《和欢树》实:前半部分写母爱是实写虚:后半部分母亲去世后是虚写师:下面试分析这篇散文的虚与实。

四、知识迁移:《美丽乌龟》美丽乌龟
我曾见过一只非常美丽的乌龟,壳和头尾都是翠绿色的,在翠绿色的壳上有著深咖啡色的花纹。

它的背高高的隆起,就好像是一个篮
球的半圆,弧线优美光滑,一点也不像一般的乌龟那样扁平。

最奇特的是那乌龟的嘴很大,两边的线条翘起,像是一直在微笑;眼睛炯炯有神,直直对人注视,一眨也不眨。

那美丽的乌龟是在一位画家朋友的画室看见的,我对朋友说:“这辈子没见过如此美丽的乌龟,可惜没有相机,下次一定要来帮它照几张相。

”朋友向我谈起这只乌龟的神奇,他在巴西旅行时,第一眼看见就爱不忍释,因为没想到世界上有这麽美的乌龟,於是百般恳求,出了高价才向原来的主人购得。

但是双手才能环抱的大乌龟,重达三十公斤,怎麽带回来呢?它通过了动物进出口的种种繁复检验,才从海运用货柜托运回来。

“巴西到台湾的货轮开了三个月才到,我心想:万一死掉了,就作成标本。

没想到开箱的时候,它还好端端的,明亮的大眼睛突然张开,吓我一大跳。

”朋友说。

过了一个月,我去看朋友,带了相机想去拍那只乌龟,万万没想到,朋友说:“乌龟死了,这是它的壳,我留下来做纪念。


航行过万里,在木箱子靠著一息都能尚存的乌龟,怎麽会死呢?朋友说:“我到南部去开展览,离开一个星期,想说不能每天喂它,离开的时候放了三把熟透的香蕉,回来後少了一把,乌龟却死了。

後来找了一位兽医来看,他说乌龟是撑死的,它把一大把香蕉,一口气吃完了。

”我和朋友抚摸著巴西乌龟留下的壳,内心感慨不巳,在极度的黑暗中饥寒交迫还能存活的乌龟,在翠绿的花园水池旁却因为吃得太饱而亡故了,可见困危并不全然可畏,饱足也不尽然可喜,在
饱足中的节制可能比困危中的忍耐还要艰难呀!试分析下面这篇散文的虚与实。

答案:答:使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实写:买乌龟、运乌龟、喂乌龟、乌龟吃香蕉撑死
虚写:虚写:困危并不全然可畏,饱足也不尽然可喜,在饱足中的节制可能比困危中的忍耐还要艰难。

(或生命在困苦中坚韧,在安逸中委靡)
板书设计:
豪猪绝种之忧(实) 懒散悠闲
“绅士”民族绝灭(虚)
类比、象征:一时之懒散,一世之忧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