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市小学社会课程优秀教学设计评选

北京市小学社会课程优秀教学设计评选

北京市小学社会课程优秀教学设计评选:
《由养狗想到的……》教学设计(合作)
单位:北京第一实验小学
姓名:胡秀荣
《由养狗想到的……》课题设计(合作)
(两课时)
宣武区北京第一实验小学胡秀荣
一、教学主题的确定
合作学习的倡导者认为:在一个理想的课堂里,所有的学生都应该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为小组利益和学习快乐而竞争,自主地进行独立合作学习。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辩论学习的方法是很好的一种学习方式。

辩题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对问题自主地分析、判断、选择,这样才能通过辩论的方式使学生进一步全面综合的认识、理解这个问题。

在对六年级的五个班226名学生做的问卷调查中,有92名同学家中养狗,占调查人数的41%,有164名同学表示如果条件许可愿意养狗,占调查人数的73%,因此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之上,我们选择了这一教学内容,围绕教学内容组织开展了相关的活动。

这个辩论的话题比较适合采用这种形式,观点不同的双方都有不同的理由,组织学生辩论会,目的在于使学生在活动中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之上有一些提升。

从调查问卷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学生对于这一话题有着极大的兴趣,讨论的话题和一系列活动能够引发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有利于他们表达原有的认识,也有利于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有所提高。

二、教学要素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是自编教学内容,选题为《有养狗想到的……养狗带来的是快乐多还是烦恼多》。

辩题本身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且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平时的生活经验,具有可辩性。

2.学习者分析:
●本次合作学习研究在小学六年级中开展。

知识能力方面:
●学生有一定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在学习过程中懂得积极合作、懂得分享。

●从获得信息渠道来讲,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通过不同途径收集相关的资料,上网、访问有养狗经历的邻居、亲戚,购买有关宠物的杂志……学生的积极主动,拓展了学习渠道,获得了大量生动翔实的资料(文字、图片、VCD、照片、数据……)从而获取相关的学习信息;
●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多数同学能够在获得的资料中找到支持自己观点的论据,能够采用比较多样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编辑文字故事,统计数字,自编小诗,现场采访,图片等。

心理因素分析:
●绝大多数学生对辩题以及辩论的形式怀有极高的兴趣和积极的行动,在课堂上的合作与交流中表现出强烈的自信心,但是课堂上的一些弱势群体,需要教师的特别关注,及时鼓励,努力达到全员参与。

社会因素:
●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对“养狗”这个话题并不陌生,生活中以及媒体中也有相关的报道,可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直接或者间接的经历。

因此这些经历以及学生从多种渠道(如:网上、媒体、杂志等)获得的感受可以成为学生在辩论中的论据。

合作方面:
●采用合作辩论方式的原因:
因为在辩论学习进行的过程中,全班学生因为自己所持的观点的不同而自然的分成两个组,两个组的学生会为共同的目标积极参与,通力合作,共同设计更具说服力的论据用来驳倒对方的观点;在辩论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对所持观点的认识。

无论是在小组的讨论中还是双方辩论的过程中,每个人有大量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有机会形成良好的人际技能。

当他们在一起为着同一个目标努力合作、在思维的碰撞中进行深度思考时,学生们学到的会更多,学得也会更加努力,由此可以实现认知、情感与技能教学目标的均衡达成。

●在五年级时,教师就引导学生开始尝试采用辩论的形式进行合作学习的尝试,学生
对于辩论的程序以及关于如何辩论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在学生合作过程中能够积
极思维,为共同的观点而努力,比较注意培养学生临场应变的能力。

3.教与学的方式分析:
教学方式:
《由养狗想到的……》主要过程为:
(1)针对辩题,分组讨论
●学生自愿分组,教师也进行分组。

●学生第一次讨论,陈述本方观点。

●学生第二次讨论,针对对方的观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

(2)自由辩论。

(3)双方代表进行最后陈述。

(4)专家评委点评。

(5)讨论胜负问题,了解辩论的意义。

教师关注学生听到的最佳辩论是什么?留下印象的辩论是哪些?如果你在正方小
组里,你会提出什么样的其它观点?在反方呢
(6)再次进行分组,了解学生思维是否产生变化。

(7)就本方主要观点,结合找到的各种信息资料,以做展板的形式再次呈现本方的观点。

学习方式:
本主题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为:
●课下结合辩题通过多种渠道收集资料的学习的方式;
●课上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方式;
●合作辩论的方式;
●组间交流的学习方式。

三、教学目标分析:
①知识技能目标:
●在辩论准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了解一些养狗的知识以及经验方法,了解养狗在我们生活中存在的利与弊,培养学生分析思辨的能力。

●通过学生设计和制作展板活动,培养学生整理、并用恰当的方式表现资料的能力,增加一些关于养宠物的知识,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组织学生对养狗带来烦恼多还是快乐多问题的辩论,使学生尝试用辩论的形式表达不同的观点。

●通过组织学生设计、制作展板的活动,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设计制作展板。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养狗问题的辩论,引发学生主动关注养狗在环境卫生、人身安全、责任心等方面造成的不同影响;激发学生对养宠物这一社会问题的关注;使学生产生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四、任务情境设计
教师指导学生合作的不同方法:
1、人数多的一组(24——26人),
(1)请学生自愿结合成小组,选出组长,音量控制员
(2)教师将各组的组长召集到一起进行指导,听取他们针对观点的看法,请一位学生充当总记录员记录主要理由。

(3)提出教师意见,提供一部分资料,请同学从资料中找出理由。

(4)请组长组织组员进行讨论,有新的想法时请组长告诉总记录员。

2、人数少的一组(18——20)集体指导——分小组指导——再次进行集体指导:
(1)集体指导时的步骤:
●选出大组组长,总记录员
●每人说出一个理由(记住自己说的理由和根据,一会儿发言),
●初步找出可以说服对方的主要理由
●请两人进行简单记录。

(2)分小组时教师的指导:
●按照刚才自己所持的理由进行分组,进行人员分工,组长、音量调节员、记录员
●教师提供资料,从资料中找出本方的理由
●发现新的理由记录下来,并且由组长告诉总记录员
(3)再次进行集体指导:
●综合本方的理由(我们的看法),找出一一对应的论据
●在辩论时,认真听取双方的发言,积极思考、发言。

五、教与学资源设计:
●学习环境、需要的物条件①多媒体教室;②展板;③多功能厅,桌椅可以随意调整
●有关“养狗”的杂志、图片、文章,报道,相关网站。

六、教学过程设计:
1、初步了解学生对“由养狗想到的……”这一话题的想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
需要1课时的时间,教师根据学生的问卷情况进行问题汇总,找出学生的关注点,
研究辩题的可辩性;
2、用一周时间独立查找有关资料,学生个体形成自己的想法与感受,要求资料的丰
富性,有故事、图片、报道等;
3、采用2课时时间,进行课堂合作辩论、制作展板等形式展示学习成果。

5、学习策略指导建议:
充分利用教师资源,尝试教师的异质分组。

《由养狗想到的……》这个辩题,无论正方还是反方都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内容,由于班额大,一位教师深入各组指导辩论双方合作,指导学生材料的选择,指导学生具体操作,需要的时间不仅长而且指导也会不够深入,会影响到学习的时效性。

因此,本课的辩论的准备阶段对于小学生而言是有一定难度的,一位老师不利于指导,我们采取了在课上由同在一所学校任教社会课的两位老师分别进入两个大组。

因为与学生一样,执教社会课的两位教师在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等方面也存有重大差异,即使是指导同一内容的小组活动,在指导方法的选择、指导层次的设计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也是明显的。

这种差异就是我们两位教师之间的“异质”,这种差异同样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

通过教师与教师之间就所教授内容的互动,教师之间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思维、智慧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使原有的观念更加科学和完善,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因此在课上,充分利用男老师的风趣、女老师的稳重,而且两位老师本身对这个辩题也存在观点上的分歧,根据情况挖掘各自的优势,加以互动重组,充分发挥教师的潜力。

两位老师在活动的过程中采用不同的引导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注重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以便能够让学生得到更多更有效的思考。

七、学习评价设计:
评价原则:综合性、多向性、全程性
评价方面:学习效果评价、学习过程评价、学习机会评价
总结性评价:自评、互评、教师评价
关注学生在课前收集资料的过程、课堂上恰当的处理资料的过程、辩论过程
中学生运用资料反驳对方、制作展板过程中的个性体现以及在各个环节中与
小组合作等情况,综合学生的表现给以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

八、教学活动设计总体框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