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控实验4

自控实验4

徐丽娜08011308 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 实 验 报 告

课程名称: 控制基础 第 4 次实验

实验名称: 串联校正研究 院 (系): 自动化学院 专 业: 自动化 姓 名: 徐丽娜 学 号: 08011308 实 验 室: 416 实验组别: 同组人员: 刘燊燊 实验时间: 2013年 12月 20日 评定成绩: 审阅教师: 徐丽娜08011308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串联校正的作用和结构 (2) 掌握用Bode图设计校正网络 (3) 在时域验证各种网络参数的校正效果

二、实验原理: (1)校正的目的就是要在原系统上再加一些由调节器实现的运算规律,使控制系统满足性能指标。 由于控制系统是利用期望值与实际输出值的误差进行调节的,所以,常常用“串联校正”调节方法,串联校正在结构上是将调节器Gc(S)串接在给定与反馈相比误差之后的支路上,见下图。

实际上,校正设计不局限这种结构形式,有局部反馈、前馈等。若单从稳定性考虑,将校正网络放置在反馈回路上也很常见。 (2)本实验取三阶原系统作为被控对象,分别加上二个滞后、一个超前、一个超前-滞后四种串联校正网络,这四个网络的参数均是利用Bode图定性设计的,用阶跃响应检验四种校正效果。由此证明Bode图和系统性能的关系,从而使同学会设计校正网络。

三、实验设备: THBDC-1实验平台 THBDC-1虚拟示波器

四、实验线路:

五、实验步骤:

设定 校正网络Gc(S) 被控对象H(S) 徐丽娜08011308 (1)不接校正网络,即Gc(S)=1,如总图。观察并记录阶跃响应曲线,用Bode图解释; (2)接人参数不正确的滞后校正网络,如图4-2。观察并记录阶跃响应曲线,用Bode图解释; (3)接人参数较好的滞后校正网络,如图4-3。观察并记录阶跃响应曲线,用Bode图解释; (4)接人参数较好的超前校正网络,如图4-4。观察并记录阶跃响应曲线,用Bode图解释; (5)接人参数较好的混合校正网络,如图4-5,此传递函数就是工程上常见的比例-积分-微分校正网络,即PID调节器。观察并记录阶跃响应曲线,用Bode图解释;

六、预习与回答: (1) 写出原系统和四种校正网络的传递函数,并画出它们的Bode图,请预先得出各种校正后的阶跃响应结论,从精度、稳定性、响应时间说明五种校正网络的大致关系。 (2) 若只考虑减少系统的过渡时间,你认为用超前校正还是用滞后校正好? (3) 请用简单的代数表达式说明用Bode图设计校正网络的方法

七、报告要求: (1)画出各种网络对原系统校正的BODE图,从BODE图上先得出校正后的时域特性,看是否与阶跃响应曲线一致。 (2)为了便于比较,作五条阶跃曲线的坐标大小要一致。 八、预习题回答 一、 预习思考 (1)写出原系统和四种校正网络的传递函数,并画出它们的Bode图,请预先得出各种校正后的阶跃响应结论,从精度、稳定性、响应时间说明五种校正网络的大致关系。

答:原系统开环传递函数:)1051.0)(1094.0)(12.0(2.10)(ssssG

原系统的Bode图: 徐丽娜08011308 1、参数不好的校正网络的传递函数为: 11()0.21Css 该校正网络的Bode图:

由校正环节的Bode图发现,加上该滞后环节之后,会将系统的幅频特性曲线中高频段部分拉低,使得系统的截止频率变小,相角裕度变大。但由于该环节的转折频率为5srad/,与原系统的转折频率相同,起到负面影响。 截止频率减小,系统的响应时间和调节时间将会变长,从而对系统的瞬态性能造成影响。增加该校正环节也有可能影响系统的稳定性,使原系统不再稳定。 同时由于加入该环节后并不影响到系统的型别,且开环增益不变,所以系统的稳态性能不受影响。对于阶跃输入其响应仍存在一个稳态误差。

2、滞后校正网络的传递函数为:21()41Css 该校正网络的Bode图: 徐丽娜08011308 由校正环节的Bode图发现,加上该滞后环节之后,会将系统的幅频特性曲线中高频段部分拉低,使得系统的截止频率变小,相角裕度变大。 截止频率减小,系统的响应时间和调节时间将会变长,从而对系统的瞬态性能造成影响。同时,对比参数不好的滞后校正环节可以发现系统的稳定性能得以保证。 同时,加入该环节之后,系统的开环增益不变,型别不变,即稳态性能和稳态精度不受影响。存在一个稳态误差。

3、超前校正网络的传递函数为:1011.010010)(3sssC 该校正网络的Bode图: 徐丽娜08011308 由校正环节的Bode图发现,加入该超前校正环节,会将系统的幅频特性曲线部分抬高,从而使系统的截止频率增大。截止频率增大,系统的响应时间和调节时间将会变短,从而能改善系统的瞬态性能,快速性变好。 该校正环节产生的超前角,能使得相角裕度增大,系统的相对稳定性得到增强。 该环节依旧不改变系统的开环增益及型别,故其对系统的稳态性能没有影响。

4、PID校正网络的传递函数为:sssssC201.00002.013.002.0)(224 该校正网络的Bode图: 徐丽娜08011308 分析该校正环节的传递函数可以发现,该环节相当于一个超前校正环节、一个积分环节和一个微分环节的串联。 在低频段,积分环节和微分环节的作用相互抵消。 由前面的分析可知,超前校正环节能增加系统的截止频率,调节时间变短,系统瞬态性能得以改善;同时增大相角裕度,系统的相对稳定性增强。

由于加入该环节的同时,加入了一个纯积分环节s1,系统变为I型,稳态性能变化,系统对于阶跃输入的响应的稳态误差为0。

(2)、若只考虑减少系统的过渡时间,你认为用超前校正还是用滞后校正好? 只从减小过渡时间的角度看,应该使用超前调节比较好。因为超前调节会使得开环传递函数对应的Bode曲线与0值交点对应的w的值变大。 由开环传递函数与闭环传递函数的关系可以知道,当开环传递函数绝对值稳定的达到1时,系统达到了调节目的。由频域分析与时域分析的关系可知,w越大,也就意味着调节时间的减小。故应该选择超前调节。

(3)请用简单的代数表达式说明用Bode图设计校正网络的方法 答:超前环节:11)(TsssC,>>T,其中1s起主要作用;

滞后环节:11)(TsssC,<超前滞后(PID)环节:)1)(1()1)(1()(2121sTsTssssC,是两者综合作用的结果。 徐丽娜08011308 校正环节与BODE图关系: (1)超前环节作用于系统BODE图的中频段,“抬高”部分幅频特性曲线使截止频率增大,并利用超前校正装置产生的相位超前效应,提供超前角,相角增大,相位裕度增加; (2)滞后环节作用于系统BODE图的中高频段,不衰减低频特性,从而“拉低”部分幅频特性曲线使截止频率减小,相角裕度增加,提高系统的相对稳定性;

(3)PID环节是超前滞后校正的综合,由于可以加入纯积分环节s1,提高系统的型别,对于阶跃输入,其稳态误差为零。 九、实验数据分析 1、原系统的Bode图:

原系统实验所得的阶跃响应曲线: 徐丽娜08011308

阶跃响应曲线振荡,并在一定的振荡后趋于稳定,有可能是临界稳定。 同时,由系统的Bode图可以发现,此时系统的幅值裕度和相角裕度都很小,大致可以认为属于系统处于临界稳定状态。 实验所得与预先所得的结论一致。 计算:

输出最大电压y=4.5641

稳定电压0y=5.386 超挑量%=84.74% 调节时间st=16.3742

2、加入参数不好的校正网络的传递函数为:)12.0)(1051.0)(1094.0)(12.0(2.10)(sssssG 系统的Bode图: 徐丽娜08011308 实验得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 由幅频特性曲线可知,在加入该惯性环节后,幅频特性部分拉低,系统的截止频率变小。但由于参数设置的不合适,在0)(cL前,已经出现了负穿越,同时系统没有开环右极点,所以系统不稳定。发生了自激震荡。 实验所得与预先所得的结论一致。 徐丽娜08011308 3、加入滞后校正网络的传递函数为:)14)(1051.0)(1094.0)(12.0(2.10)(sssssG 系统的Bode图:

实验得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 加入参数合适的滞后校正环节,系统的截止频率变低,相角裕度增大,系统处于稳定状态。同时由于c减小,调节时间会变长。由实验曲线可知,系统超调量适当,调节时间变长;系统为0型,所以对于徐丽娜08011308 阶跃输入其响应存在一个稳态误差。 实验所得与预先所得的结论一致。 计算:

输出最大电压y=1.7910v

稳定电压0y=3.768v 超挑量%=47.53% 调节时间st=5.2569s

4、加入超前校正网络的传递函数为:)1011.0)(1051.0)(1094.0)(12.0()10010(2.10)(ssssssG 系统的Bode图:

实验得系统的的阶跃响应曲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