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03-语言及其发展的神经生理基础
03-语言及其发展的神经生理基础
二、语言加工处理过程
语言的加工过程
听觉词汇首先到左颞上回的听皮质加工, 然后传送到Wernicke区进行语音识别。
视觉词汇在梭状回后部视皮质加工后,传 到左颞枕交界腹侧的梭状回中部进行词形 识别。
视、听词汇识别后传向广泛的语义加工区 如左角回、左颞中/下回、前颞叶等。
如果进行言语产生如复述或朗读,则由 Broca区和左前岛叶制定发音计划,最后由 口面部对应的运动感觉区皮质执行。
语言与脑功能
有声语言主要是左半球的功能,不同语言间 有很高的一致性。
右脑在语言加工和表征中有重要的作用,在 不同认知任务中,右脑的参与程度有区别。
语言的特点对脑功能偏侧化有影响,在汉语 中右半球的参与程度大于英语。
在某些言语推理任务中,出现了右侧优势。
脑叶
中央沟 顶枕沟
大脑可细分为若干叶,并依据 其所在颅骨部位对其进行命名。
听觉性语言中枢:颞上回 后部(22区)。
书写中枢:额中回后部的 手运动区(8区)。
视觉性语言中枢:阅读中 枢,在顶下小叶的角回, 靠近视觉中枢(39区)。
运动性语言中枢(Broca区)
位置:额下回后部(44、45区) 功能:面、舌、唇、腭、咽和
呼吸的运动联合皮质,此区包 含产生言语所需的运动模式, 能够产生协调的发音程序并且 提供语言的语法结构。 Broca区与Wernicke 区由神经 通道弓状束连接,共同形成语 言系统。
– 功能可塑性: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获得(如音乐)。
语言学习也能引起脑结构和功能的可塑性变化。
听觉的加工过程
听觉的加工过程
语音信号(声波信号)由听觉器官传导听神 经末梢(耳蜗毛细胞),通过听觉神经传到 双侧脑干延髓的蜗上核,再经上橄榄核、中 脑内侧膝状体、丘脑到达颞叶外侧沟下壁的 颞横回,再通过胼胝体到达双侧大脑皮质的 感觉性语言中枢(初级听觉区),再由初级 听觉区传入Wernicke区进行译释,进一步了 解为有意义的词句。
左颞枕腹侧交界区即左梭状回中后部对词形加工非常关键,而左颞 顶区、左颞上回、左前颞、左额下回等可能承担词形信息向语音、 语义表征的通达,从而实现正确的朗读和理解。
书写的加工过程
完成词汇的书写可以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通过回忆词汇视觉表象的方
法,在整词的水平直接书写,也可 称为词汇方法。 另一种是通过拼读词汇中的各个音 素,并转化为对应的字素间接书写 出来,后者也称为语音性方法。 这些类似阅读中的词汇通路和非词 汇的字素-音素转换通路,只不过 加工方向相反。
脑的个体发育
脑发育的全局效应
– 儿童与青少年时期脑的发育变化主要包括:脑的全部灰 质体积减少,全部白质体积增多,但整脑的体积(灰质 、白质和脑脊液)基本保持不变,5岁后脑的体积几乎 没有显著的变化,基本达到成人的水平。
脑发育的局部效应
– 运动和感觉脑区首先发育,紧跟着是涉及空间定位、注 意、语音和语言发展的脑区。较迟发育的脑区是涉及决 策执行功能、注意、运动协调的额叶脑区,颞叶的发育 最晚。
弓状束、胼胝 体
大脑的可塑性
大脑的可塑性是指大脑可以为环境和经验所修饰,具 有在外界环境和经验的作用下塑造大脑结构和功能的 能力。脑可塑性的本质是脑改变皮层的功能和组织结 构的能力。
– 结构可塑性:大脑内部的突触、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可以 由于学习和经验的影响建立新的连接,从而影响个体的 行为,它包括突触可塑性、神经元可塑性和皮层可塑性
来。
自主口语表达的加工过程
来自Wernicke 区的信息通 过弓状束传入Broca区,形 成相应的言语运动程序后, 再传入大脑皮质运动区(4 区和6区)通过锥体束、椎 体外束支配口咽肌的协调性 运动,形成口语。
复述的加工处理过程
正确的复述要求几个脑区 的功能均正常,一是言语 词汇识别的脑区如 Wernicke区(要听明白复 述的内容),二是言语产 生的脑区如Broca区(要能 说出来),三是这两个脑 区之间的联结“桥梁”如 弓状束,即像弓形的联结 Wernicke区位置:又称阅读中枢,在顶下小叶的角回, 靠近视觉中枢(39区)。
功能:该区域存储以视觉为基础的语言记忆 痕迹,是识别文字的基本结构。
其它语言区域
其它语言区域结构(例如:基底节 、丘脑、下丘脑、小脑等)发生损 伤也会影响到语言的理解与表达。
这些结构本身不负责语言处理,是 由于这些结构的损伤造成和大脑皮 质语言区的功能联系受到影响,间 接使语言区功能下降所致。
记忆、问题解决和行为)
顶叶功能: 1. 躯体感觉 2. 空间知觉 3. 短时记忆 4. 语言功能 5. 阅读、逻辑、计算
颞叶功能: 1. 听觉 2. 语言 3. 记忆功能以及物体识别等复
杂认知。
枕叶功能: 1. 视觉的分别 2. 视觉的记忆
语言中枢
运动性语言中枢(Broca 区):额下回后部(44、 45区)。
+
+
语言 音色(timbre)
+
++
曲调(melody)
++
词的识别
+
+
语义学 语言意义 语言 概念
++
+
+
+
视觉意义(空间)
+
++
句法学 语言
语序 关系 语法
++ ++ ++
Kolb,Fundamentals of Human Neuropsychology.NewYork:W.H. Freeman and Company,1996
听觉性语言中枢(Wernicke区)
位置:颞上回后部(22区) 功能:听联合皮质,分析从
初级听觉来的输入信号,将 这些信号与存储在记忆库中 的信息进行匹配,并解码翻 译。它能调节自身语言和听 到并理解他人的语言。
书写中枢
位置:额中回后部的手 运动区(6区、8区)。
功能:储存对侧手书写 文字的记忆痕迹,此处 受损,虽然其他的运动 功能仍然保留,但写字、 绘画等精细运动发生障 碍。
阅读的加工处理过程
书面文字符号转换为时空构型的 冲动频率,由视神经纤维从视网 膜传入大脑皮质的视觉区。这里 有对几何图形作出特异反应的神 经元,视觉图像得到初步重建。 然后信息从视觉联络区传入角回, 并转换为文字形象,进行初步译 释,进一步理解为有意义的词句。
朗读的双通路模式
(dual-route models)
自主口语表达的加工过程
首先,确定要说的内容(如想对某人的帮助表示感 谢),这些概念性信息主要由后部大脑皮质即枕叶 、颞叶、顶叶参与。
其次,把这些内容转化为对应的词句,要选择适当 的词语、遵循合理的句法进行组合(如:“谢谢- 你-对我的-帮助”这句话中词语的选择和句法适 当)。
然后,形成把这些词句进行语音输出的计划。 最后执行这个计划,即通过发音的过程把词句说出
灰质与白质
灰质
神经细胞中细 组成 胞体的集中部
分
位置
大脑、小脑和 脑干的外围以 及脊髓和延脑 的内围
功能
起支配作用, 能够加工处理 语言信息(工 厂)
举例
Broca区、 Wernicke区
白质
神经细胞中被 髓鞘包覆著的 神经突起的集 中部分
大脑、小脑和 脑干的内围以 及脊髓和延脑 的外围
起传导作用 (公路)
词汇通路:对熟悉的词从整词水平上很快识 别并朗读,包括整词直接到语音或整词到语 义后再到语音。前者称为直接通路(路径1), 后者称为语义通路(路径2)。这两者都是 通过整词识别的词汇通路。
非词汇或亚词汇通路:对于不熟悉词或很长 的词甚至对于假词(路径3)。即不是通过 整词,而是对词中每个字素转换为音素朗读 后连接成整词,然后识别,即字素-音素转 换通路。如“Fash”。
语言的预测与监控
小结
三、脑的发育及可塑性
脑的个体发育
从个体发展讲:一些神经科学家和语言学家认为,语 言习得的能力是脑的固有机制的结果。婴儿的大脑可 能天生就能分类接收言语刺激,如音位、词、句法类 型和短语。这种天生的机制使儿童能正确、快速地习 得语言。
一些研究发现,大脑中的语言区在人出生时(前)在 功能上和解剖上就可能不对称:左半球颞叶比右半球 的大。左半球辅助语言的皮质区的发展明显滞后于右 半球的发展。左侧Broca区树突的发展也比右侧相同 区域滞后。
中央沟将额叶与顶叶区分开来,
颞叶位于外侧裂的下方,而枕
叶位于大脑的正后方,与顶叶
外侧裂 枕前切迹
和颞叶相毗邻。大脑皮层中有
一被掩盖了的部分就是岛叶,
将外侧裂周围的脑组织掀开就
可以看到它了。
脑叶的功能
额叶是大脑发育中最高级的部分, 与随意运动和高级精神活动有关。 1. 运动 2. 语言 3. 高级认知功能(计划、判断、
语言及其发展的生理基础
刘巧云
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
目录
一. 大脑的语言中枢 二. 语言加工处理过程 三. 脑的发育及可塑性 四. 总结
一、大脑的语言中枢
脑
左半球与右半球语言功能
左半球
右半球
手势语
+
+
节奏(rhythm)
++
韵律学 变调(infl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