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山绣水教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祖国山河的优美,懂得珍惜现在的生活。
教
学
重
难
点
重点:
学习本文严密的结构,理解课文主旨。
难点:
学习和尝试运用间接材料来丰富作品内容表现事物的方法。
教
学
资
源
熟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预
习
设
计
1、解释词语:
(1)褒贬:
(2)精髓:
(3)泛滥:
(4)品评:
2、熟读课文,能复述文章中提及的有关传说故事。
老师可以做补充:作者杨朔(1913--1968),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原名杨毓晋,山东蓬莱人。曾担任过新华社特派记者,到过抗美援朝前线,写过不少通讯、中短篇小说,并著有长篇小说《三千里江山》,代表作还有《雪浪花》、《樱花雨》、《海市》、《茶花赋》等,均收在《杨朔散文选》里,1968年,杨朔被“四人帮”迫害致死。
施教日期年月日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一、复述故事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说说文章讲述了哪些传说?试用自己的话讲一讲其中的某一个故事。
二、问题探讨
1、听了这些故事后,你有怎样的感受呢?这几个故事的共同点是什么?
2、作者为什么要在令人赏心悦目的风景中插入这样凄惨的故事呢?
3、从文章题目看,文章应当详细描绘山水美,但从课文实际看,桂林山水只是略写。请分析作者这样写的原因,并指出课文详写的内容。
3、小结:杨朔散文的语言使用很考究,对景物总是极力描绘,写的很细致。优美的语言让文章产生诗一般的意境。
4、吟哦讽咏第二小节。
四、课堂巩固
学生完成随堂练习。
五、布置家庭作业
1、完成自主检测
2、背诵第二小节
画水的动态:江面上不断漂着灵巧的小竹筏子……那鱼便被吐进竹篓里去了。(动作细节)
绣山的奇:再瞧瞧那沿江攒聚的怪石奇峰……各种各样神奇的物件。
(2)比喻精华()
(3)形容声音宛转悠扬。()
(4)形容器物细致,孔穴清晰,结构奇巧(多指镂空的手工艺品和供赏玩的太湖石等)()
3、阅读第二节,回答问题。
(1)这一段共有4句话,作者集中笔墨盛赞桂林山水。第___句话是写“水”的,主要抓住水的_______来写,第_______句是写峰石的。抓住了峰石的________来写。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画山绣水
共几课时
2
课
型
新授
第几课时
1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能用精炼的语言概括桂林山水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课文景色描写的欣赏提升学生对自然风景的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祖国山河的优美,懂得珍惜现在的生活。
教
学
重
难
点
重点:
领略桂林山水特有的清奇峭拔的神态。
绣山的巧:两岸都是悬崖峭壁……到处陈列着精美无比的石头雕刻。
4、学生完成随堂练习后,教师评讲,纠错。
作
业
设
计
课堂练习:
1、根据拼音写词语。
qiào zhùcuán huǎng hūtī
()拔()藏()聚()()透
tián()静
2、根据所给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江河湖泊的水溢出。比喻坏的事物不受限制的流行。()
这两者又是怎样结合起来的?
引导学生明白:在旧时代里人们过着“艰难苦恨的生活”,于是就把这种生活状况投影到自然山水上去,构成了许多传说和故事。我们在欣赏山水的时候,自然而然地就会联想起这些故事来。作者对这些间接材料的运用丰富了作品的内容,同时提醒人们不要忘记过去的苦难,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美好的生活.使文章留下了时代的印记,蒙上了一层政教色彩。同时也给这些景色增添了不少人文色彩。
学生再次读课文,圈点勾画,作批注。交流评价。
2、比比看谁读得好
指名朗读文中写水的句子和写山的句子。师生交流评价,然后全班朗读用心体会桂林山水的美妙神奇。
1、导语:
读了前面的几篇文章,我们已深深地陶醉于那神奇美妙的自然风光中。可有人却说,那些风光并不怎样,有一处的风景更美,它有“甲天下”之称。同学们知道那个地方在哪吗?(学生回答)今天我们就随着现代著名散文家杨朔一起去游一番桂林的山水。
1、导入:作者不仅引领我们欣赏了桂林山水的美丽神奇,而且还介绍了许多关于桂林山水的故事。
2、答案预设:有些凄惨,体现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除“寡妇桥”写了劳动人民牺牲自我,乐于助人的品质,其余的都是写阶级压迫和阶级斗争的。
3、启发学生思考:作者是要告诉我们什么吗?那么,本文的写作意图是什么呢?难道不仅仅是赞美漓江优美的山水了?
难点:
品味文章的诗意美
教
学
资
源
1、学生预习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并查阅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收集有关桂林山水的资料,更全面地了解桂林山水。
预
习
设
计
1、给加点字注音
攒聚峭拔恍惚贮藏崭新褒贬瞭望
恬静黑黝黝玲珑剔透竹篙嶙峋精髓
2、填空。
本文作者是________,原名杨毓晋,现代散文家。他的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月黑夜》,中篇小说《》、《》,散文集《东风第一枝》。本文题目“画山绣水”用了__________的手法,它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解释了桂林山水的特点。
2、揭示文题,说一说对文题的理解。
(题目揭示了桂林山水的特点。画出来和绣出来的山和水。这是用了互文,“画”和“绣”都是形容山水的美丽。)
二、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试用一句话说说文中描绘的桂林山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自由朗读课文,圈点勾画,交流评价。
三、研读赏析
1、这样如诗如画的美丽山水,真让人流连忘返呀。如果让你用画笔和绣针来摹画钩绣这桂林的山水,那么,你会绣怎样的山,画怎样的水呢?请结合文中描写山水的文句说一说。(找句——赏析——朗读)
(2)这段文字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你结合一个具体的句子分析。
(3)你怎样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画山绣水
共几课时
2
课
型
新授
第几课时
2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能说出传说故事与桂林山水的关系,理解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在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在课文中表达的情感。
2、整体感知
让学生通过诵读领略桂林山水的特点。
备:清奇峭拔;凝结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感情和智。
明确:
画水的绿:瞧瞧那漓水,碧绿碧绿的……看一眼也叫人心醉。(运用叠词和比喻)
画水的静清:假使你的眼福好,……使人恍惚沉浸在最恬静的梦境里去。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①桂林山水与众不同
江景
3、画山绣水②_____到________的美景父子岩:________
动人传说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③牢记过去,畅想未来
施教日期年月日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一、导课激趣
1、学生交流自己对作者的简单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