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中的文件和文件夹》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下册
教
学
设
计
兴庆区第二十二小学
王娇
计算机中的文件和文件夹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由宁夏教育厅教研室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第3单元《熟悉“我的电脑”》中的《计算机中的文件和文件夹》一课。
本节课内容是第3单元中的最后一课,前两节课主要涉及到使学生认识我的电脑窗口,知道我的电脑中有什么,为本节课学习《计算机中的文件和文件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使学生理解文件、文件夹、子文件夹的含义,通过学生亲自实践能将文件、文件夹、子文件夹三者区分开,从而更深入的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设想:
这节课的教学面对的是小学三年级学生,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他们对计算机操作系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操作技能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基础。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这一阶段的学生对新事物比较好奇,着重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所以在这节课的开始我通过情境导入,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通过形象生动的讲解,使学生能有一定的感性认识;通过问题的设置,使学生能够开动脑筋积极的去思考;通过任务驱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和操作技能;最后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小结、梳理,及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使学生对新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方面有了更进一步的提升。
教学目标:
1、理解文件与文件夹的含义。
2、能将文件、文件夹、子文件夹三者区分开,理解三者之间的密切关系。
3、了解常用的文件类型和文件名。
4、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探索能力和小组团结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文件、文件夹和子文件夹。
教学难点:区分文件、文件夹和子文件夹,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具(文件盒、文件袋、一片纸质作文、一幅美术作品、一个音乐光盘、三个小文件袋)
相当于
相当于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请看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一个文件盒)大家想知道里面装着什么吗?(一篇作文、一幅美术作品、一张音乐光盘) 生:观看并回答。
师:生活中我们常用这个文件盒来存储这些资料,那么我们的计算机中是怎样存储这些资料的呢?今天我们就一同来探索其中的奥秘,一起来学习《计算机中的文件和文件夹》。
二、新课教学 (一)文件、文件夹
1.究竟什么是文件?什么是文件夹呢?
通过刚才举例:计算机中的 文件夹 文件盒
计算机中的 文件 资料(作文、美术作品、音乐光盘)
(设计意图:通过举例,使学生对文件、文件夹这两个概念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文件盒是用来存储资料的工具,那么计算机中的文件夹也就是用来存储资料的工具。
资料是具体的内容,比如:作文、图画、音乐等,那么计算机中的文件也就是具体的内容。
这样解释,有助于学生先从感性认识上来区分哪些是文件夹,哪些是文件。
)
2.究竟计算机中有哪些文件、文件夹呢?我们一同到计算机中去看一看。
(教师对学生进行广播,举例讲解)
第一,请同学们观察电脑桌面上“我的文档”图标
,这就是一个文件夹,
文件夹的名字叫“我的文档”,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它的样子,看看像什么?(学生思考并回答:像我们平时用的文件袋……)
第二,打开“我的文档”文件夹,看看里面存储着什么?(“我的音乐”文件夹
,“图片收藏”文件夹
,“资料”文件夹
)
第三,让学生观察这四种文件夹的样式,看看有什么不同,请同学起来说一说,同时,加以讲解。
重点说明的是常用的文件夹样式就像刚才的“资料”文
件夹的模样,一般为黄颜色,像一个文件袋的模样。
第四,分别打开“我的音乐”、“图片收藏”、“资料”三个文件夹,看看里面存储着哪些相关的文件。
(提示学生,不知道是什么的时候可以打开去看一看是什么文件)
3、任务驱动:请同学们打开自己的电脑桌面上的“我的文档”文件夹,去看看这个文件夹中存储着哪些文件和文件夹?同学们在操作的时候,请参考书P38页和P39页中的“小博士”,会给你带来更多的帮助,同桌或者小组之间可以进行交流讨论。
汇报任务完成情况:指名学生用进行展示操作。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提示学生参考书的两个“小博士”,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团结合作探究的能力。
P38页的“小博士”提示学生使用滚动块显示没有看到的内容。
P39页的“小博士”提示学生利用工具栏中的“查看”菜单选择不同的查看方式来查看。
为了检测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及学生对书中“小博士”中技巧的掌握情况,我请了几位同学分别在自己的机子上做演示操作,通过多媒体广播展示给全班同学观看)
(二)引入子文件夹
1、情境引入
师:如果我想把我们全班每位同学的一副美术作品、一篇作文、一个音乐光盘放在这个文件盒中(新课情境导入中的那个文件盒),为了方便快速的去查阅,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谁愿意帮老师来整理一下呢?
生:思考并回答。
(老师给予启发性的引导)
生:我有一个好的办法,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
分别把全班同学的美术作品、作文、音乐光盘放在的三个小的文件袋中,然后再将这三个小文件袋放入文件盒中。
(学生进行现场实物操作)
师:给予及时的评价与鼓励。
师:这三个小文件袋的作用和文件盒的作用都是相同的,都是用来存储资料的工具,只不过这三个小文件袋又存储在了文件盒中。
我们的计算机中常常把类似于这三个小的“文件袋”称作“子文件夹”
(设计意图:以问题设置引入子文件夹这个概念,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想出解
决问题的办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与此同时引出子文件夹这个概
念。
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的实践活动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
2、任务驱动:请同学们打开你们的“本地磁盘E盘”,然后打开“学习资
料”文件夹,去看一看里面有几个子文件夹,里面分别存放着什么?
图片1 图片2 ..…图片N 作文1 作文1 ….作文N 音乐1 音乐2 …..音乐N
3、通过同学们的亲自实践,你们发现文件、文件夹、子文件夹他们三者之
间有什么关系吗?(启发学生去思考)
4、知识拓展
请同学们看看书P39页中的“说说看”。
思考: “磁盘、文件、文件夹、子文件夹之间是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根据要求去操作实践,引导学生去发现文件、文件夹、子文件夹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又设置了知识拓展问题,
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
(三)常用的文件类型和文件名
1、引入
师:回顾我们上学期学过的一些小程序,如:记事本、画图、写字板,想
一想这些程序保存后的文件图标样式?请你打开这些程序保存后去观察其图标
样式。
生:学生操作并观察。
生:汇报观察结果。
师: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在保存这些文件的时候,如果你不重新为它命名的话,计算机会自动给它起一个名字。
比如,画图程序保存后为未命名.bmp,是一个图像文件,其中“未命名”是文件名,“.bmp”是扩展名。
此文件名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去重新
给它起一个名字,例如,你也可以更名为我的家乡.bmp,此时,文件名就变成了“我的家乡”。
(设计意图:本环节先让学生尝试着去回顾我们上学期所学过的一些程序,保存后文件的图标样式,然后请同学做汇报,最后采用演示讲解法,使学生对文件的文件名和扩展名有所了解。
讲解时,在更换文件名时提示学生注意扩展名“.bmp”不能删除,需保留。
)
师:除此以外,我们还常常会见到的文件类型还有音乐文件,幻灯片文件等。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P40页,看看书中给我们所列出的常见文件扩展名及其代表文件类型。
(如下图所示)
图标扩展名文件类型创建程序
.TXT 文本文件记事本
.BMP 位图文件画图
.RTF 文档文件写字板
.WA V 波形声音文件录音机
.PPT 幻灯片文件PowerPoint
2、任务驱动(书P40页“试试看”)
在“我的电脑”中,打开本地磁盘,去看一看哪些文件类型是你熟悉的,哪些文件类型是你不熟悉的,将你发现的新文件类型参照上表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在对比实践中,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
三、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呢?掌握的情况怎么样呢?请同学们填写下表,对自己的课堂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同桌之间进行互评。
四、学生自评及互评
学生课堂学习评价表
年级 班级 姓名
(注:表示掌握的非常好,表示 掌握的较好,表示基本掌握。
)
板书设计:
计算机中的文件和文件夹
一、文件、文件夹
计算机中的 文件夹
计算机中的 文件 (作文、美术作品、音乐光盘)
二、子文件夹
计算机中的 子文件夹 三、常用的文件类型和文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