杆件的应力
σ
B A
D
C
E
O
ε
1. 弹性阶段 OAB:这一阶段可分为:斜直线 和微弯曲 :这一阶段可分为:斜直线OA和微弯曲
线AB,该段范围内,试件变形是弹性的,卸载后变形可完全恢复。 ,该段范围内,试件变形是弹性的,卸载后变形可完全恢复。 去外力后变形完全消失的性质称为弹性
σ
D
B A
C
E
O
ε
1.OB段:弹性阶段 段
一、薄壁圆筒的扭转 等厚度的薄壁圆筒,平均半径为 壁厚为 等厚度的薄壁圆筒 平均半径为 r,壁厚为 t
壁厚t<<r
m 薄壁圆筒扭转试验
m
预先在圆筒的表面画上等间距 的纵向线和圆周线, 的纵向线和圆周线,从而形成 一系列的正方格子。 一系列的正方格子。 观察到的现象 圆周线保持不变; 圆周线保持不变;纵向线发生倾斜 设想 薄壁圆筒扭转后,横截面保持为大小均无改变的平面, 薄壁圆筒扭转后,横截面保持为大小均无改变的平面,相邻 两横截面绕圆筒轴线发生相对转动。 两横截面绕圆筒轴线发生相对转动。
标准试件 标距 l,通常取 l
= 5d
或l
= 10 d
夹头
夹头
液压式万能试验机 活塞
油管
活动试台
底座
低碳钢——含碳量在0.3%以下的碳素钢。 (I)低碳钢Q235(A3钢)试件的拉伸图:
(P— ∆L) 曲线——拉伸图 P
D B A
C
E
O
∆l
P
σ
P A
∆l
ε ∆l
l
(Ⅱ)低碳钢 Q 235 的应力—应变图( σ−ε )曲线
二、剪应力互等定理
纯剪切:单元体上只有 剪应力而无正应力。
τ′
dy
τ
t
微元体 单元体
(τ ⋅ t d y )dx = (τ ′ ⋅ t d x )dy dx
τ =τ′
在相互垂直的两个平面上, 剪应力互等定理 : 在相互垂直的两个平面上 剪应力一定成对出现,其数值相等, 剪应力一定成对出现,其数值相等,方向同 时指向或背离两平面的交线。 时指向或背离两平面的交线。
6.2材料在拉伸与压缩时的力学性质
Ⅰ. 材料力学性质的实验研究
一、材料的力学(机械)性质——指材料在 材料的力学(机械)性质 指材料在 外力作用下表现出的变形、 外力作用下表现出的变形、破坏方面的特性 二、实验条件:常温、缓慢平稳加载(静 实验条件:常温、缓慢平稳加载( 载)
Ⅱ. 材料的拉伸实验 一、低碳钢的拉伸实验
B
γ
C
D
'
C
'
剪应力在截面上均匀分布, 剪应力在截面上均匀分布,方向垂直于半径 与周线相切
m
m
T
T
τ ⋅ dA
r
dA
r ⋅ τ ⋅ dA = T ∫ r ⋅ τ ∫ dA = T
A A
r ⋅ τ ⋅ 2π rt = T
T τ= 2 2π r t
根据精确的理论分析,当 根据精确的理论分析 当t≤r/10时,上式 时 上式 的误差不超过4.52%,是足够精确的。 是足够精确的。 的误差不超过 是足够精确的
Ip
ρ max
抗扭截面模量
Tρ τρ = Ip
τ max
τ max
τ max
T = Wt
下面求极惯性矩I p 和抗扭截面模量Wt
d /2
I p = ∫ ρ dA =
2 A
∫ρ
0
2
2 π ρ dρ = 2π
d /2
∫ρ
0
3
dρ
d 4 2 πd = 2π = 4 32
4
Wt =
Ip
6.3应力集中的概念 应力集中的概念
• 在局部区域应力突然增大的现象,称 为应力集中。
横截面上的最大应力σ 与平均应力σ 横截面上的最大应力σmax与平均应力σn 的比值称为应力集中系数, 表示。 的比值称为应力集中系数,以K表示。 应力集中系数 表示
σ max K= σn
§6.4圆轴扭转切应力 圆轴扭转切应力
h = 15~ 3.0 . d
低碳钢压缩时的σ-ε曲线 低碳钢压缩时的 曲线
σ
b
测不出
压缩
σ
拉伸
两条曲线的主要部分基本重合, 两条曲线的主要部分基本重合,因此 低碳钢压缩时的弹性模量、 低碳钢压缩时的弹性模量、屈服点等 都与拉伸试验的结果基本相同。 都与拉伸试验的结果基本相同。
ε
与塑性材料相反,脆性材料压缩的性质与拉伸时有较大区别。 与塑性材料相反,脆性材料压缩的性质与拉伸时有较大区别。 铸铁压缩时的应力 铸铁压缩时的应力-应变曲线与拉伸时的应力-应变曲线相比,其抗压 应变曲线相比, 强度远比抗拉强度高, 强度远比抗拉强度高,约为抗拉强度的2~5倍。 铸铁压缩时也有较大的塑性变形, 铸铁压缩时也有较大的塑性变形,其破坏形式为沿55~60º 左右的斜 面断裂。 面断裂。
三、剪切胡克定律
γ
在纯剪状态下,单元体 相对两侧面将发生微小 的相对错动,原来互相 垂直的两个棱边的夹角 改变了一个微量γ。
γ
两正交线段的直角 改变量——剪应变 改变量 剪应变
τ
薄壁圆筒的实验, 薄壁圆筒的实验 证实了剪应力与剪应变之间 存在着象拉压胡克定律类似的关系, 存在着象拉压胡克定律类似的关系 即当剪应力 不超过材料的剪切比例极限τ 不超过材料的剪切比例极限 p时,剪应力与剪应 剪应力与剪应 变成正比 即:当τ≤τp时
n
A − A1 × 100% 截面收缩率 :ψ = A
ψ = 60%
卸载定律: 卸载定律:材料在卸载时应力与应变成直线关系
σ
C
D
F
ε
P
残余应变(塑性 应变)
冷作硬化常温下把材料予拉到塑性变形阶段,然 常温下把材料予拉到塑性变形阶段,
后卸载,再次加载时,材料的线弹性范围将增大, 后卸载,再次加载时,材料的线弹性范围将增大,使材 料屈服极限提高,而塑性降低。 料屈服极限提高,而塑性降低。
ρ max
Ip πd = = d 16 2
3
o
ρ
dρ
对于空心圆,外径为D,内径为d
D/2
I p = ∫ ρ dA =
2 A
∫ρ
2
2 π ρ dρ =
π (D − d )
4 4
=
π D (1 − α )
4
d /2 4
32
32
Wt =
Ip
ρ max
πD
16
3
Ip = D 2
(1 − α )
4
=
极惯性矩: 实心圆: I p =
τ = Gγ
G称为材料的剪切弹性模量。上式关系称为剪切 称为材料的剪切弹性模量。上式关系称为剪切 称为材料的剪切弹性模量 胡克定律。 胡克定律。
τ = Gγ
其中, 称为切变模量。常用单位GPa 其中,比例常数G 称为切变模量。常用单位GPa
剪切弹性模量G 剪切弹性模量 材料常数:拉压弹性模量E 材料常数:拉压弹性模量 泊松比µ 泊松比 对于各向同性材料,可以证明 、 、 对于各向同性材料 可以证明:E、G、µ 三个弹 可以证明 性常数之间存在着如下关系
铸铁压缩时的σ-ε曲线 铸铁压缩时的 曲线
σ b压
σ
压缩
O
ε
比较塑性材料与脆性材料的机械性质有以 区别: 下区别: 1. 塑性材料在断裂前有很大的塑性变形, 塑性材料在断裂前有很大的塑性变形 在断裂前有很大的塑性变形, 脆性材料断裂前的变形则很小 断裂前的变形则很小。 脆性材料断裂前的变形则很小。 2. 塑性材料抗压与抗拉的能力相近,适 塑性材料抗压与抗拉的能力相近 抗压与抗拉的能力相近, 用于受拉构件。脆性材料的抗压能力远比抗 用于受拉构件。脆性材料的抗压能力远比抗 拉能力强,且其价格便宜, 拉能力强,且其价格便宜,适用于受压的构 件而不适用于受拉的构件。 件而不适用于受拉的构件。
dϕ 2 G ∫ ρ dA = T dx A
令 I p = ∫ ρ dA
2 A 2
I p = ∫ ρ dA 极惯性矩
dϕ T 则 = dx G I p
A
dϕ T = dx G I p
τρ
dϕ = Gρ T = T ρ = Gρ G Ip Ip dx
τ max
T ρ max T = = Ip Wt
Wt =
E G= 2(1 + µ )
§6-4 圆轴扭转切应力
一、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应力
变形几何关系 从三方面考虑: 从三方面考虑:物理关系 静力学关系
1.变形几何关系 变形几何关系
观察到下列现象: 观察到下列现象 (1)各圆周线的形状、大小以及两圆周线间的距 各圆周线的形状、 各圆周线的形状 离没有变化 (2)纵向线仍为直线 但都倾斜了同一角度 纵向线仍为直线, 但都倾斜了同一角度γ 纵向线仍为直线 (3)表面方格变为平行四边形。 )表面方格变为平行四边形。
OA段:变形是线弹性的,应力与应变成正 段 变形是线弹性的, 直线OA为线弹性区,其应力与应变之 为线弹性区, 比。直线 为线弹性区 σ =E σ 比称材料的弹性模量(杨氏模量)E, = 比称材料的弹性模量(杨氏模量)ε ,几tgα D 何意义为应力--应变曲线上直线段的斜率 应变曲线上直线段的斜率。 何意义为应力 应变曲线上直线段的斜率。 弹性极限 σ
εp ε
εe
ε
冷作硬化现象经 过退火后可消除
二、其它材料的拉伸实验 σ 对于在拉伸过程 σ 0.2
中没有明显屈服阶段 的材料, 的材料,通常规定以
产生0.2%的塑性应变 所对应的应力作为屈
服极限, 服极限,并称为名义
屈服极限,用σ0.2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