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1
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校园
河北科技大学不仅是省内而且是全国第一所较为系 统地引进民间文化,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 教学实践紧密结合的高校。早在2005年,学校就举 办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主题研讨会,得 到了省内艺术界专家和学者的高度肯定与支持。学 校先后多次邀请有关专家来校举办讲座、报告会, 聘请民间艺术家走进校园演出、讲解,教授舞蹈、 器乐等民间文艺项目。
故事家的荣光与悲怆
十多年来一直参与普查工作 的樊更喜对记者说,耿村之 所以能称之为“故事村”, 因为它不仅具有故事蕴藏量 大、故事家多、内容丰富、 故事新奇等特点,而且村里 形成了一个故事家群体:王 玉田一家三代都讲故事,为 故事家庭;张才才、侯果果 为故事夫妻;张才才、张才 长为故事兄弟;张书娥、王 连锁为故事母子;靳建民、 靳清华为故事父子。
乐亭大鼓的表现形式比较简单,只需要一鼓一板一弦一 人演唱就可以了,演唱者打鼓又打板,边说边唱。描绘 场景,刻划人物,议论得失,都集中在演唱者的嘴上、 表情上和动作上。 乐亭大鼓施用的鼓,与其它流派的大鼓施用的鼓基本相 同。一面小鼓,底下有个支架,一支鼓键敲击,但与其 他大鼓在敲击的效果上是不同的,有其自身固定的鼓谱 和套路来烘托气氛。乐亭大鼓施用的板是两片月牙型的 铜板,名叫“梨花板”,实际上是“犁铧板”的谐音。 打板也有固定的套路,不但有演员掌握节奏的作用,而 且也随剧情变化起烘托气氛的作用。 乐亭大鼓的又一个特点是说唱兼而有之,唱时就是九腔 十八调,而说时就如同其它剧种的宾白,更与评书相似。
早该为皮影喝彩
据记载,13世纪中叶,元代军队传到中东地区。明代郑下西 洋,华侨在大量流向美洲时,也将皮影戏带到了当地。即便 是今天,皮影也是众多海外藏家猎取的对象。在德国、法国 的一些博物馆中收藏有许多唐山皮影的造型和演出器具。在 美国纽约也有滦州风格的皮影演出剧团。 相比之下,地道的民族剧种却备受老外们的青睐。在唐山, 几家有皮影出售的店铺,顾客群几乎都锁定在外宾身上。而 在专营工艺品的专柜上零星摆放的几张皮影,也成了送给国 际友人的礼品。 被冷落的皮影近年来也成了国内藏家的囊中之物。人们选择 它的理由是———它融有古代壁画、佛像、戏曲脸谱、戏曲 服装、民俗装束与剪纸等民间艺术的精髓,这样的民间艺术 品怎能随意放弃。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尽管人们收藏 皮影,对皮影的传承、保护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但这并非 全是件好事。
艺 术 特 色
中国故事第一村 ---耿村
近日,在我省入选首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名录的39个项目中,耿 村民间故事村赫然排在 第一位。故事村到底是 一个怎样的村庄?它到 底有多少个故事?这些 故事的讲述者又是怎样 的生活现状?
普查组驻村累计时间一年余,抽样调 查100多人。确定67人为大中型故事 家,其中已故者12人,健在者55人。 年纪最大者86岁,最小者23岁。靳正 新因作品最多(807个故事)而荣获“全 国十大民间故事家”称号。普查组现整 理出各类故事5600多篇,6000余万字。 今年3月份出版的《耿村的一千零一夜》 即是从中精选出的1100篇,约200万 字。 耿村人的故事内容包罗万象,地方传 说也不仅限于本村,几乎遍及大半个中 国。老故事代代相传,代表作品为《砂 锅记》、《三代人比美》、《兰桥断》、 《孙清元大战孙二寡妇》、《画中人指 点状元》、《新郎新娘入洞房的来历》、 《泰安神州游记》、《朝霞和晚霞》、 《抗日英雄郭大娘传奇》等。“随着时 代发展,新故事更是层出不穷,展现了 耿村民间故事家们蓬勃的创造力。”
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
1.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 2.主要非物质遗产展示 3.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校园
河北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一批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被列入国家名录的有39项, 位列全国第四,分为13个类别,有民间文学、民间美术、民间 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民间杂技、民间手工技艺、 生产商贸习俗、岁时节令、民间信仰、曲艺与传统体育和竞技、 文化空间等,涉及全省上百个市、县、区其中传统戏剧和曲艺 以及民间手工技艺占了很大一部分,这不仅是我省的非物质文 化遗产的特点,同时也是强势所在。
还记得她们吗?
2006年春晚上,一群来 自唐山的老太太模仿皮 影的舞蹈《俏夕阳》, 一举成为观众的最爱。 于是皮影再度跳入公众 的视野。
皮影戏的演出方式是立设影 幕,俗称影窗,演员在一块 白色幕布后面操纵影人做各 种形象逼真的表演,同时有 配音的演唱以及灯光、布景、 音乐等的烘托。影人是五分 侧面形象,道具是五分平面 图案,没有层次,没有深度, 所以人和影物不能重叠。 唐山皮影戏以历史故事、神 话传说、寓言故事为主,题 材大多来源于历史名著。其 唱腔为板腔体,唱词多为七 字句或十字句,主要板式有: 大板、二板、二六板、紧板、 快板等,伴奏音乐主要是四 弦、二胡、扬琴、大阮、唢 呐等,表现舞台及各种戏剧 人物的不同情绪。
花曾鼓立吉形 与相说林式乐 。评传唱、,亭 (戏 ,黑广大 先、 另龙泛鼓 来唐年有江流是 听山前人等传北 一皮后分地于方 段影由持。冀较 )并温三演东有 称荣弦出、代 京表 等 时 创 冀 乐由、性 东立器一津的 民于伴人及曲 间河奏自东艺 艺北。击北鼓 术乐乐鼓的书 的亭亭板辽暨 三县大站宁鼓 朵, 、曲
皮影界的奇葩
最中国化的卡通
对于现在的孩子们来说,皮影戏这门古老的艺术已经太遥远。 其实,皮影戏并没有因为历史的久远而老气横秋,相反,皮 影戏因其特征而颇具时尚气息,你完全可以把它当成一种卡 通形式,而且是“最中国化的卡通”。因而它必然会受到孩 子们的喜爱。 唐山皮影上世纪90年代率先叩开了电视的大门。此外,“皮 影卡通片”这样崭新的名词,也在2003年年底以小型系列剧 的形式出炉。1995年中国邮票总公司发行了一套《中国皮影》 邮票,其中一枚即为唐山皮影。仔细观赏,这些貌似相同的 小小影人儿可谓千人千面。
光影间的跳动---唐山皮影
中国皮影有2000多年的历史,主要分 三个流派,陕西影,广东潮州影,河北滦 州影。唐山皮影代表的就是滦州影。据史 料记载,它发源于河北冀东地区的滦州, 由当地艺人黄素志发明,盛行于乐亭,故 有“乐亭影”之称。因其影人、道具是用 驴皮镂刻并着色而制成,又通称“驴皮 影”。清朝中叶到清末,是唐山皮影戏的 鼎盛时期。 有着“世界最古老电影”称谓的皮影, 目前国内仅存北京、唐山、哈尔滨、华县、 长沙等5个皮影剧团,皮影渐渐地远离了 今人的生活舞台。而唐山皮影在中国皮影 界独树一帜,有“魔术般闪电式艺术”和 “世界皮影之最”的美誉。值得一提的是, 唐山皮影剧团的皮影保存得相当完好,演 出团员都是世代相传,终生操作影人,剧 目历经几百年保存至今。6月份,唐山皮 影先后入选国家和河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 遗产名录;眼下,唐山皮影正在申报世界 文化遗产。
01民间文学:耿村民间故事;河间歌诗 02民间音乐:河北鼓吹乐;冀中笙管乐(屈家营音乐会、高洛音乐会、高 桥音乐会、胜芳音乐会) 03民间舞蹈:秧歌(昌黎地秧歌、鼓子秧歌、胶州秧歌、海阳大秧歌、陕 北秧歌、抚顺地秧歌);井陉拉花;狮舞(徐水舞狮、天塔狮舞、黄沙狮 子、广东醒狮) 04传统戏剧:河北梆子;石家庄丝弦;评剧;武安平调落子; 秧歌戏(隆尧秧歌戏、定州秧歌戏、朔州秧歌戏、繁峙秧歌戏);哈哈腔; 二人台;傩戏(武安傩戏、池州傩戏、侗族傩戏、沅陵辰州傩戏、德江傩 堂戏);皮影戏(唐山皮影戏、冀南皮影戏、孝义皮影戏、复州皮影戏、 海宁皮影戏、江汉平原皮影戏、陆丰皮影戏、华县皮影戏、华阴老腔、阿 宫腔、弦板腔、环县道情皮影戏、凌源皮影戏) 05曲艺:西河大鼓;木板大鼓;乐亭大鼓 06杂技与竞技:吴桥杂技;沧州武术;太极拳(杨氏太极拳、陈氏太极 拳);邢台梅花拳;沙河藤牌阵 07民间美术:武强木版年画;衡水内画;剪纸(蔚县剪纸、丰宁满族剪纸、 中阳剪纸、医巫闾山满族剪纸、扬州剪纸、乐清细纹刻纸、广东剪纸、傣 族剪纸、安塞剪纸);曲阳石雕 08传统手工技艺:磁州窑烧制技艺 09民 俗:女娲祭典;安国药市
发现故事村
故事王国太封闭了,讲了600多年故事却默默无闻,而现在, 却有个年轻人从“王国”里跑了出来。 1986年冬,耿村文学青年靳春利听说有关部门正在搜集整 理民间故事,便跑出小村将村里人善讲故事的情况讲给藁城 县文联的人听,“我们村人人会讲故事”。县文联听说后, 立即向石家庄市文联作了汇报。对此,当时负责此项工作的 袁学骏第一个反应是“他在放卫星”(浮夸),第二个反应是, 怀疑耿村是“文革”中的“小靳庄”(搜集者替农民编造), 因耿村60%姓靳。是真是假,袁学骏决定“一探究竟”。故 事村到底有多少个故事?袁学骏带领的普查组成员自1987 年5月第一次进驻耿村,直到2004年底,18年间相继组织大 型普查11次 。
非物质文化 进校学生活动为载体,将“井陉 拉花”、“常山战鼓”等民间艺术引进校园,坚持学、演、练 一体化,已经成为河北科技大学的一个文化品牌项目。“将传 统的民间文化引进大学校园,一方面可以丰富校园文化,另一 方面可以起到一种动态传承的作用。我们的立足点是,不仅要 继承和学习,还要力求发展和创新,当代大学生要为传统文化 的传承和发展作出贡献。” 通过校方与民间文化艺人的共同努力,河北科技大学 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该 校的河北民间舞蹈《放风筝》、民乐合奏《丰收锣鼓》等节目 在2005年河北省第一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在 2005年全国首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荣获二等奖。2006年井 陉拉花表演队还被邀请到天津、秦皇岛等地进行演出,引起当 地极大反响。常山战鼓表演队还被选为2008年河北省大学生运 动会开幕式的首场演出。
1.对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建立相应的保护制度,并给与相应的物 质补偿,尤其那些生活困难的。并资助扶持,积极培养培训非物 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建立科学有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 2.遵循市场规律。非既要注意对传统的继承,也应该注意文化的 创新。只有走上了市场化的道路,才有可能真正解决非物质文化 遗产的保护问题。 3.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除了政府的专项拨款,引入社会资 金,充分利用市场的作用,允许企业加入遗产的保护行列。 4.长远规划,科学实施的宏观管理机制。 5.有条件的中小学将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教学内容,在 大学中开设这样的公共平台课或基础课。 6.扩大宣传,提高全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7.建立并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法保护,赋予其法律上的专利 权保护。只有有了健全的立法保护,才会使行政保护、财政支持、 知识产权保护等得到保证。 8.从学者这个层面来说,应将理性的学术化的诉求转化为具体的 感性的调查研究,切实做好对民间非物质遗产保护项目的普查工 作。 9.从政府层面来说,应将“政绩诉求”上升为政治诉求,从建立 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的高度来看待非物质遗产保护工作,认识 到非物质遗产保护与我国的国家文化安全和民族认同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