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陕西师范大学古代汉语期末试题集锦(含答案)免费下载

陕西师范大学古代汉语期末试题集锦(含答案)免费下载

七、下段古文取自《十三经注疏》,给经文原文及注 疏加上标点, 同时给注疏文字标上符号并指出传、 笺、 疏、注音的作者(传 笺 疏 注音 ())。(15分)也
陕师大古代汉语试题B
一、默写:
(21分;1题10分,2题11分)
1.三十六字母2.《老子?小国寡民》
二、填空:
(9分;每空1分)
1.在《十三经注疏》中,《诗经》的传者是
7、羆之狀,被髮人立,絕有力而甚害人焉。
8、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
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
9、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
10、項王乃復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
六、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前置賓語,説明它們的前置條 件。(5分)
1、舜喪於蒼梧之野,蓋三妃未之從也。
2、前世不同教, 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復, 何禮之循?
陕师大古代汉语试题A
一、默写:(21分;1题10分,2题11分)
1.“十三经”的名称2.《老子?天下皆知美之为
美》
二、解释术语:(15分;每小题3分)
1.传2.正义3.之为言4.拗 救5.破读
三、多项选择题:(12分;每小题4分)
1.下列句子中,“及”用作连词的句子是 ( )A、生庄公及共叔段。B、故不能推车而及。C、
2、大叔完聚, 繕甲兵,具卒乘,將襲鄭。 夫人將啟之。 公聞其期, 曰:“可矣。”命子封帥車二百乘以伐京。
3、夫雖無四方之憂, 然謀臣與爪牙之士, 不可不養而 擇也。譬如簑笠,時雨既至必求之。
八、標點並翻譯下面一段文章。(25分) 燕人畔王曰吾甚慙於孟子陳賈曰王無患焉王自 以爲與周公孰仁且智王曰惡是何言也曰周公使管叔監 殷管叔以殷畔知而使之是不仁也不知而使之是不智也 仁智周公未之盡也而況於王乎請見而解之見孟子問曰 周公何人也曰古聖人也曰使管叔監殷管叔以殷畔也有 諸曰賈然曰周公知其將畔而使之與曰不知也然則聖人 且有過與曰周公弟也管叔兄也周公之過不亦宜乎且古 之君子過則改之今之君子過則順之古之君子其過也如 日月之食民皆見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豈徒順 之又從為之辭
10、君子有酒,旨且多。
五、指出下列句中的詞類活用現象 (包括名詞作狀語) , 並説明是屬於哪一種活用。15分
1、宋女至而好,惠公奪而自妻之。
2、聖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
3、東鄉坐,西相對,師事之。
4、不如吾聞而藥之也。
5、權曰:“昔走曹操,拓有荊州,皆是公瑾,常不 忘之。”
6、箕畚運於渤海之尾。
A.制,巌邑也,虢叔死焉。B.我二十 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
C.晋国,天下莫强焉。D.且焉
置土石?
E.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F.我周
之东迁,晋、郑焉依。
四、指出下列句子中的修辞方式:(10分,每小题2分)
1.昔卫灵公与雍渠同载,孔子适陈;商鞅因景监见, 赵良寒心;同子参乘,袁丝变色:自古而耻之。
2.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3.腥醲肥厚。
4.或有孤臣危涕,薛子坠心。
5.放勋乃徂落。
五、五言律诗第一句的平仄格式是---| |,七言律诗
第一句的平仄格式是| |--| |-,据此写出五言律诗和 七言律诗平仄的基本格式各一首。(10分;五律、七 律各5分。)
六、翻译下段古文:(13分)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 之以乱则凶。 彊本而节用, 则天不能贫; 养备而动时, 则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故水旱不能 使之饥渴,寒暑不能使之疾,袄怪不能使之凶。本荒 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 之全;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故水旱未至而 飢,寒暑未薄而疾,袄怪未至而凶。受时与治世同, 而殃祸与治世異,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故明於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
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
D无庸,将自及。E、七月亨葵及菽。F、
鸟不及飞,鱼不及回,兽不及走。
2.下列句子中,“乎”用作介词的句子是 ()。
A.刑赏已诺,信乎天下矣。B.求解乎楚、魏。C.
人能胜乎天者,法也。
D.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馀地矣。E.有志乎古
者希矣,志乎古必遗乎今。
F.秦於是乎输粟于晋。
3.下列句子中,“焉”用作兼词的句子是 ( )。
1.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望洋向若而叹曰。“望洋”
A.动词,面向海洋。B.名词,海神的名字。C.连联词,仰视的样子。
1、表裘不入公門。
2、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
3、肅肅鴇羽,集于苞栩。
4、兩載之間一火,皆立而待鼓音而然。
5、有獸焉,其狀如豹,而文題白身,名曰孟極。
6、今者臣來,見人於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駕。
7、顏回端拱還目而窺之。
8、日居月諸,照臨下土。
9、刑天與帝至此爭神,帝斷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 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干戚以舞。
3、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
4、何以知人之且病也?以其不嗜食也。 何以知國之將 亂也?以其不嗜賢也。
5、且古之志士,至於耄老,猶且居不求適, 維道是奮。
七、翻譯下面句子。(15分)
1、其下十餘里,有大巫山,非惟三峽所無,乃當抗峰 岷峨,偕嶺衡疑,其翼附群山,並概青雲,更就霄漢 辨其優劣耳。
陕师大古代漢語期末试题
一、默寫:鈷鉧潭西小丘記 (10分) “丘之小不能一畝所以賀玆丘之遭也。”
二、説明下列漢字的結構,並指出形聲字的形符和聲 符。(10分) 亦所北莫象徒風朱 岳鹿
三、説明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並説明它古今 詞義的變化是屬於詞義的擴大、縮小、轉移還是感情 色彩不同。(15分)
1、飾幣馬,執扑而從之。
代;笺者是代;疏者是
代。
2.《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 萧墙之内也。”郑玄注:“萧肃也。”
3.《诗经?卫风?氓》:“淇则有岸,隰则有泮。”笺 云:“泮畔。”
4.《楚辞?离骚》:“恐美人之迟暮。”王逸注:“美 人怀王也。”
三、单项选择:(8分;每空2分) 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将其号 码填在题干的上。
2、厲王虐,國人謗王。
3、聽事前除,雪後猶濕。
4、乃施法於官府,而建其正,立其貳。
5、將使歸糞除宗祧以事君。
6、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
7、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8、五畝之宅,樹之以桑。
9、王命金工以良金寫范蠡之狀而朝禮之。
10、宋以郜大鼎賂王。
四、説明下பைடு நூலகம்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並説明是本義 還是引申義。(15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