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具体说来,我国企业改革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年至1986年) 第二阶段(1987年至1991年) 第三阶段(1992年至2013年)
第一阶段(1978年至1968年)
1.扩大企业自主权,简政放权
扩权的主要内容有:国有工业企业由按工资总额提取企业基金的办法改为实 行利润留成办法;企业拥有制定补充生产计划的权利;企业有权销售超产产 品;企业有权使用留成资金等。
2.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由五个基本特征)
(1) 产权关系明晰 (2) 企业以其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3) 投资者按机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的权益,包括资产受益权重 大, 决策权的同时,以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为限对企业的债务承担责任。 (4) 企业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按照市场需求自主组织生产经营,以提高经 济效益,劳动生产率和实现资产保值增值为目的。 (5) 企业实行权责分明,管理科学,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内部管理体制。
第四节 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一、中国现代管理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1)中国官僚资本企业和民族资本企业的管理 (2)我国革命根据地公营企业的管理 (3)全面学习苏联的管理模式 (4)探索中国现代管理模式 (5)十年动乱造成了管理的大倒退
二、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改革
在十年动乱结束后,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 期,工农业生产得到了较快的恢复。特别是1978年后,开 始全面、认真地纠正过去的“左”倾错误,决定把党和国 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在中共十二 大以后,明确提出了有系统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
谢 谢!
三、中国现代管理思想发展的新趋势
2013年11月15日召开了中国18届三中全会针对当前国内 外经济政治形势作出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 定。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 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 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制造 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 人民。全会要求,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 体制机制弊端。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 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 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3.股份制
股份制是指将企业的资本划分为一定数量的股份,既而发行认购,吸收投 资者入股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
第三阶段(1992年至2013年)
1.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
进一步扩大企业自主权,增加企业技术改造投入,降低税率保护,国有大中 型骨干企业健全集人事部领导体制,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企业对国家赋予其 运营管理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和依法处置的权利;企业是法人实体,它以 国家授予其经营管理的财产承担民事责任等。
第二阶段(1987年至1991年)
1.承包经营责任制
所谓承包经营责任制,是在坚持企业的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基础上,按照 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以承包经营合同形式,确定国家与权利关系, 使企业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把经济管理制度
2.租赁经营责任制
所谓租赁经营责任制,是指以国家为资产所有者的代表,按出租企业资产 价值收取一定租金,将企业出租给承租人,使其在一定时期内获得资产经 营权与使用权的一种经营让渡行为的经济管理制度。
2.推行经济责任制
工业经济责任制的基本目的是处理好国家与企业的关系、企业与职工的关 系,解决好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问题。解决前一个问 题的方法是利润留成、盈亏包干、以税代利等;解决后一个问题的方法有、 计件工资、超产奖浮动工资等
3.两部利改税
1983年国务院批准了《关于国营企业利改税试行办法》 1984年国务院批准了《关于在国营企业推行利改税第二步改革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