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初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学校:____ 班级:_____ 姓名:_______ 学号:____ 考场号:____ 。

装。

订。

线。

勿。

答。

题。

2008.10.10。

初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命题人: 考试时间:100分钟 试卷满分:120分(含卷面分5分) 考试形式:闭卷 亲爱的同学,如果这份试卷是一片蔚蓝的天空,你就是那翱翔的雄鹰。

请自信地握起你的笔,也许你会比雄鹰飞得更高、更远! 一、基础知识。

(30分) 1、注音、写汉字。

(2分) b ì益 ( ) c ù然 ( ) 履.行 ( ) 蓦.地 ( ) 2、找出下列成语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4分) 潜移默化 微言耸听 失魂落魄 走投无路 记忆尤新 五彩纷呈 雅雀无声 眼花瞭乱 3、找出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2分) A 、经过这次月考动员大会,使我端正了学习态度。

B 、他的祖籍是江苏响水人。

C 、许老师常为班里的贫困学生买一些日常用品:衣服、球鞋、手帕、衬衫、拖鞋等。

D 、有谁能否认地球是绕着太阳转的呢? 4、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高速公路上,南来北往的汽车滔滔不绝。

B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合理运用时间,就会事倍功半。

C 、生活为我们提供了新鲜活泼、姹紫嫣红的素材,我们应该写出好文章。

D 、节日的大街,张灯结彩,车水马龙,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5、将1---4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这风,不大不小,不徐不疾,就像一双软绵绵的小手,抚摸着你的脸庞和额头, ,一起飞散到九霄天里去。

(1)恨不得将自己化作一泓春水 (2)轻轻的,柔柔的 (3) 使你感到舒心适意,飘飘欲仙 (4)和着这妩媚温馨的天籁之风 A 、(2)(3)(1)(4) B 、 (2)(4)(1)(3) C 、(3)(1)(4)(2) D 、(3)(2)(1)(4) 6、名句和文化常识填空。

(12分,每空1分) (1)东风不与周郎便, 。

(2) ,江春入旧年。

(3)谁到人生无再少? , 。

(4)梅须逊雪三分白, 。

(5)江山代有才人出,___________。

(6)_______,行者常至。

(7)小说的三要素: 、 、 。

(8)“骚人搁笔费平章”里的“骚”原指《楚辞》里的《 》 ,后来“骚人”借指。

7、仿照例句,再写一个比喻句:(2分)例: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仿:(1)语文是,。

8、一天,某中学七年级(三)班的张婉馨正要上学,她妈妈突然发病晕倒,不省人事。

在众邻居的帮助下,妈妈被及时送进了医院。

王强要向班主任仲老师请假,还要把此事告诉出差在外的爸爸。

现电话已接通,请你代王强讲话,语言要求简明、连贯、得体。

(4分)(1)王强对老师说: . (2)王强对爸爸说: .三、综合阅读(50分)(一)(18分)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6分)(1)先自度.其足(2)吾忘持度.(3)至之.市(4)而忘操之.(5)反.归取之(6)而置之其坐10、翻译句子。

(4分)(1)何不试之以足?(2)宁信度,无自信也。

11、《郑人买履》选自《》,作者是末期哲学家,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4分12、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分13、你还能说出几个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至少两个)2分(二)(15分)哈尔威船长,他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铸铁,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

人们透过阴惨惨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

哈尔威船长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

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一个海员能和他相提并论。

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

面对死亡,他又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14、语段出自课文《“诺曼底”号遇难记》,作者,国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5分)15、选段中那句话揭示了哈尔威船长的高贵品质?(2分)16、体会人们“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凝视这个词所蕴涵的强烈感情。

(2分)17、你是如何理解“面对死亡,他有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这句话的含义的?(2分)18、(1)哈尔威船长在海难发生时“履行”了怎样的“做人之道”?(2)生活中,我们又应该履行怎样的做人之道呢?(4分)(1)(2)(三)孩子和书(1)这小镇只有一家书店。

这书店只有她一个卖书的。

(2)她卖了多少书?怎样忙过来的?没有人说得清。

人们只知道,书架上的书越来越丰富,进出书店的人换了一拨又一拨,她的额头和眼角也已渐渐刻上细细的皱纹。

可她那一双眸子却依然如秋日潭水般清明。

几十年来,人们从她那传神的眸子中读出的满是善良、真诚。

正因为这样,那些赶集的老婆婆们不买书也会走进店来,歇乏,拉家常,向她讨水喝。

有时,她们也会大把大把地掏出鲜枣、红果,强留在柜面上。

(3)一天,小书店里来了一位年轻人。

(4)“您要买书?”“不,看看,先看看……”年轻人礼貌地说,“请您取一下那本书。

”他指向那本装帧精荚、雅致的诗集——《孩子和书》。

(5)“您看过这本书吗?”他抚摸着手中的诗集,问。

(6)她赧然了:“没有……”真的,她卖过的书很多,但读过的书太少。

实在是因为太忙了。

她常常只能翻一翻新进的书:看看封面、内容提要、插图、定价。

这是为了向客人介绍、推荐。

让顾客买了不合适的书,她觉得对不起人家,尤其是那些农家孩子。

她深知,那些孩子手中的一把把硬币是从妈妈的盐钱里一点一点抠来的。

(7)“您,认识我吗?”年轻人突然问道。

(8)她愣住了,仔细地观察他,希望能记起来。

可是,回忆里只是一片空白。

他笑了。

“您真好,”说着,他放下手中的诗集,从包里取出一本书,递到她面前,“这是我送给您的。

”她茫然,甚至有点不知所措——为什么送我书?(9)见她不接,他就把那书放在柜面上,凝视着她,“您还记得十五年前的一个偷书的孩子吗?”他顿了一下,似乎为了唤起她的记忆,“他偷了您的书……您没有骂他……还给了他两块点心,是白皮的,一杯水,放了糖……”(10)年轻人的话使她渐渐记起了一件往事。

十五六年前,正值“文化大革命”时期,她店里许多捆书被贴上了封条,放在了角落里。

有一天,她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响声,走过去,啊!一个孩子,蓬头垢面,一脸汗珠,正从一捆书里掏出一本匆匆往怀里塞。

她咳嗽了一声。

于是看到一双慌张中带着倔强的眼睛……她没有训他,送了那本书给他,好像是《牛虻》。

孩子被感动了,哭着告诉说,父母都死了,他无依无靠,可是爱读书……她听了,爱怜地为他擦去汗珠,又挑了几本书送给他,还给了他一点钱和食物…………为了这件事,她后来也吃了点苦头……十几年过去了,她已渐渐淡忘。

难道眼前的他就是当年的那个孩子?(11)当她回过神来,那年轻人不知什么时候走了,柜面上只有他留下的那本书。

她惊讶地发现,那是同样的一本诗集:《孩子和书》。

(12)扉页上,有几行秀气的字:阿姨:这本书赠给您——我写的——一个关于您,我、书的故事。

我,是一个诗人了。

但,没有您,就只是一个偷书的孩子。

也许您早已忘记我了,那正是您的崇高。

偷书,爱书,写书的人×年×月×日(13)天哪,他是诗人!这诗人____就是当年的孩子!(14)“我要买书。

”稚嫩的声音从柜面下传来,惊醒了她。

她探出身子,看到一只胖胖的小手攥着硬币,另一只手指着一本小人书。

“噢,又一个孩子。

”她急忙招呼这位小客人,心想,兴许这个孩子将来也会成为诗人的,至少能成为有文化、有学识的人。

(15)门外传来一阵孩子的喧闹——放学了,她又要忙起来了,可是她心里很高兴,也很欣慰……19、从下列词语中选择恰当的一项,填人第(13)段的横线。

(2分)A俨然B依然C竟然D当然这诗人____就是当年的孩子!20、第(2)段中说,“几十年来,人们从她那传神的眸子中读出的满是善良、真诚。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她的“善良、真诚”在全文中的表现:(1)热情招呼不买书的顾客;(2)________;(3)________;(4)________(6分)21、如果将第(9)段画线内容改为“他偷了您的书,您不仅没有骂他,还给了他点心和水”,两者相比,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请说说理由。

________(2分)22、联系全文,第(10)段中“她心里很高兴,也很欣慰”的原因是________初一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

1、裨猝履(lǚ) 蓦(mò)2、微危尤犹雅鸦瞭缭3、D4、D5、A6、(1)铜雀春深锁二乔(2)海日升残夜(3)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法唱黄鸡。

(4)雪却输梅一段香(5)各领风骚数百年(6)为者常成(7)人物、情节、环境(8)《离骚》诗人7、略 8、略二、短文阅读。

(一)18分9、(1)量长短(2)量好的尺码(3)到……去(4)量好的尺码(5)同“返”,返回(6)同“座”,座位10、(1)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的大小呢?(2)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11、《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韩非战国法家12、做事不能固执己见,不知变通,要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的对策。

13、掩耳盗铃守株待兔自相矛盾揠苗助长叶公好龙等(二)15分14、雨果法《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15、他一生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

16、无比的崇敬和震撼之情。

17、在死亡面前,他自觉地经受了严峻的考验,放射出英雄的光彩。

18、(1)尊重他人生命,保护弱势群体,舍生忘我,与事业共存亡。

(2)略(三)17分 19、C20、向客人推荐合适的书;帮助陷入困境的孩子;淡忘自己的善举。

21与改句相比,原文更能表现“我”对此事印象深刻,更真切地表现“她”的善良。

(“有比较”1分;写出理由1分)22、要点:(1)自己当年的善举成全了一个孩子(孩子回来感恩);(2)感觉到自己卖书能使孩子成为有文化有学识的人23、观点明确,围绕中心,理由充分,语言流畅5分;有观点,有理由,40字以上,4分;有观点,40字以下3---1分三、作文。

(40分,含卷面书写5分。

)切入分32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