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目的
为确保采购产品满足规定要求,对采购供方进行有效控制。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向本公司提供产品/服务的供方的评定与选择。
3 职责
3.1 制造部-采购负责按公司的要求组织对供方的评定,建立供方档案。
3.2 品质、生产、技术、服务等相关职能部门的人员参与供方的评定工作。
4工作流程
5 工作程序
5.1 供方名单的拟定
5.1.1采购根据采购物资技术标准和生产需要,通过对物资的质量、价格、供货期等进行比较,选择合格的供方,对同类的重要物资和一般物资,应同时选择几家合格的供方。
5.1.2采购根据历年各产品供方的资信情况拟定候选名单,其条件如下:
a) 由库房统计有多年业务来往的供方最近一年供货历史、质量、交货期是否满足需要;
b) 新拟定的供方名单须符合资信度高,生产贮运能力有保证,同类产品物美价廉的条件;
c) A、B类采购的产品填写《供方调查表》。
5.2 采购将拟定的A、B类产品候选供方名单分送相关部门评定人员进行调查。
5.3 供方评定
5.3.1 对C类产品的供方由采购组织采购人员自行评定,并保存评定文件。
5.3.2 对A、B类产品的供方由采购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评定。
5.3.3 相关部门分工及组织评定的范围:
a) 供方的供货能力,由生产、技术调查评定;
b)供方的质量体系与质量保证能力由品质组织调查评定;
c)历年进货抽检由品质进行;
d)资信市场调查由采购调查评定;
e)同类产品使用类比,由技术评定;
f)实际使用与试用情况由生产、服务评定;
g)供方的售后服务能力由服务评定;
5.3.4 根据相关部门的调查结果,由采购组织,各成员单位派员参加以“招标”形式组织的侯选供方配套谈判会议,其谈判内容作为评定合格供方及合格供方供货顺序的重要依据。
5.4 评定的方法
5.4.1召开评定会议,由采购组织主持讨论候选供方名单。
5.4.2当产品销售合同规定时,由采购联系,品质组织现场检查供方质量体系与质量保证能力,并写出考察报告。
已获得质量体系认证证书的供方可免。
5.4.3对第一次供应A、B类产品的供方需经技术部对样品进行测试及试用,出具相应的《供方样品/样机评价表》,并填入《供方调查表》中。
对于C类产品,其进货检验记录即为对此供方的评价。
5.4.4 对A、B类产品的供方实行动态管理,据5.3.3评定的范围,符合程度分为一、二、三级:一级产品质量稳定、资信度高;二级稍差;三级产品质量不甚稳定,资信度低。
不合格的从原有名单中取消。
5.4.5 对A、B类产品的供方评定后,采购部组织各参与部门签署评定意见,报总经理批准。
采购汇总评定结果并编制A、B、C三类产品合格供方名单,纳入受控文件发放。
5.4.6 A、B类产品合格供方名单由总经理批准,C类产品合格供方名单由采购部经理批准。
5.5 对合格供方的控制
5.5.1 采购收到采购产品后,仓库员及时报检,检验人员及时进货检验或验证,并将有关收货情况、检验结果填入《供方业绩评定表》。
5.5.2 根据供方供货质量稳定情况,由品质组织对供方进行第二方质量审核,以促进其提高产品质量。
5.5.3 必要时品质部按合同规定或协助顾客及时到供方货源处进行验证。
5.5.4 采购部根据供方业绩情况,适时调整合格供方名单:
a)采购建立供方档案,记载其业绩;
b)供方产品如出现质量问题时,采购部应向供方发出《外购货品不合格单》,并将其供应商资格
降低一级(如:由一级降到二级或三级降到不合格,降到不合格时应取消其资格)。
c)调整更改合格供方名单要经制造部经理和总经理批准。
5.5.5 每年年初组织对A、B类产品的供方进行评定,调取《供方业绩评定表》,参考供货业绩,违约等情况进行评定,并根据评定的结果调整合格供方名单。
对C类产品的供方由采购部自行评定。
5.6 对国家授权的计量试验室,培训机构等可不再做质量评价。
6 相关文件
6.1 《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6.2 《采购控制程序》
7相关质量记录
7.1 《供方调查表》
7.2 《供方评定表》
7.3 《供方业绩评定表》
7.4 《供方样品/样机评价表》
7.5 《合格供方名单》
7.6 《合格供方供货记录》
7.7 《供方质量体系的考察报告》
8.本程序更改记录
9.审签表
10.会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