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诗歌(杜牧、李商隐)
晚唐诗歌
杜牧和李商隐
晚唐社会的时代特征
从文宗开成之后到唐亡(836—907)这七十年左右,文学史上一般称之为晚 唐。
晚唐时期,唐王朝的政治危机不断加深,最终使它完全走上了末路。 唐王朝走向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与皇帝的昏庸、政治的腐败以及晚唐时期 三大政治问题密切相关的:
❖ 宦官专权
❖ 藩镇割据
❖ 朝臣党争
❖ 第三、四句是就“近酒家”所见的景况而发 出的议论和感慨。第三句表面上是责备歌女, 实际上是谴责那些达官权贵的听客们。第四 句点出歌女所唱的曲子是陈后主所作的亡国 之音。两句运用了曲笔的写法,寄托了对晚 唐社会现实的深沉忧患。
❖ 3.诗歌的构思精巧别致。前两句写景,后两 句寄慨,即景而生情,自然成章。但是其写 景和寄慨以都采用了倒写的手法,显得十分 别致,而“近酒家”又起到了钩连上下文的 作用。
由于晚唐时局如西风落照,士人深感回天乏力,故淡泊情 怀与艳情绮思的主题在晚唐诗坛便十分流行。而艳情绮思的题 材,在词这一新起的艺术形式中表现得更为充分。到了五代时 期,词迅速发展,为后来宋词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晚唐社会与晚唐诗歌
1、晚唐:828-907 2、社会:王朝末世、前途暗淡、悲
凉空漠 3、诗歌内容:关注历史变迁、追求
杜牧诗歌
风格——俊爽:即英俊豪纵,飒爽流利。他的诗,纵 横古今,雄视万代,畅谈历史,痛砭时弊,总结教训, 忧国忧民,怀撑天之宏志,感报效之无门,另一方面, 又矫健豪举,潇洒风流,流转飞动,畅快爽利。如 《过华清宫绝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 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以含蓄 讽刺的笔调,深刻揭露了唐玄宗纵情声色,骄奢淫逸, 醉生梦死的生活。再如《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的 节奏明快,《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的轻盈飘拂, 《江南春绝句》(千里莺啼绿映红)的俊逸秀美,“十 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遣怀》)的秀而 不冶,艳而不妖,均是脍炙人口的佳作。
杜牧诗歌 ●小结
杜牧才气纵横,抱负远大,但生活在盛世不再、 大厦将倾的时代;虽满怀抑郁怀旧情绪,但生性豪 俊,因此他的诗歌并没有走向消沉凄恻,不管是感 慨时事,抒发襟怀,还是咏史怀古,写景题咏酬赠, 大都溢露出豪宕俊爽的意气和悠远飘逸的情韵。尤 其是论史绝句,议论警拔,别具一格。
杜牧的诗以俊爽豪宕、雄姿英发的风 格卓立于晚唐诗坛,与李商隐并称“小 李杜”。 “杜樊川诗雄姿英发,李樊南诗深情绵 邈。”
来被人们视为“文赋”的开先 河之作,典范之作。
杜牧(803-852) 字牧之,祖居樊川乡, 故称 “杜樊川”
诗歌欣赏:
1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这几首诗歌的作者是
(其一)
晚唐时期的诗人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从这几首诗歌中我们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约略可以知
2
江南春
道:杜牧善于将个人
❖ 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物事迹的慨叹,认 为周瑜是侥幸成功。也有人认为杜牧此诗并 非贬周,而是感叹人生中只有具备一定条件 才能成就大业。
❖ 即小见大,富有形象性。
❖ 诗歌写假想中曹军的胜利、孙、刘的失败, 是通过间接描绘东吴两个著名又极有身份的 美女将要承受的命运写出。如果东风不给周 郎以方便,那么胜败双方就要易位,二乔将 成为曹操的战利品,关在同雀台上,供他享 受。
韩滉《文苑图》(晚唐)
晚唐诗歌的别样美丽
晚唐的诗坛虽比不上盛唐的繁荣,中唐的热闹,但却决非一 片荒芜,不可救药的颓废,而是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李商隐 有诗云:“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乐游原》)。如果 说晚唐是唐王朝的黄昏,那么,晚唐诗歌也仍有它落日前的余 晖、晚霞,所辉映出的美丽。
在晚唐,盛中唐的各种流派、风格、创作手法都有所继承。 和中唐相比,晚唐政治形势更加恶化,人民生活更加贫困,所 以现实主义诗歌在晚唐继续得到发展。李商隐、杜牧为晚唐诗 人之翘楚。他们的诗歌,在忧时悯乱、感叹身世之中,流露出 浓厚的感伤气氛,但无论表现内容还是创作艺术都取得了杰出 的成就。
杜牧诗歌 ●感慨时事
《早雁》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这两句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从情景和气氛两个方面,烘托出失群孤雁的孤寂 和悲凉。透过这幅清冷孤寂的孤雁南征图,可以 隐约感受到那个衰颓时代悲凉的气氛。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荒淫误 国的陈后主所制的乐曲,这靡靡之音,早已使陈朝寿 终正寝了。可是,如今又有人在这衰世之年,不以国 事为怀,反用这种亡国之音来寻欢作乐,这怎能不使 诗人产生历史又将重演的隐忧呢!
❖ 1.《泊秦淮》是杜牧的一首著名的写景寄慨 诗。金陵(南京)是六朝古都,秦淮河穿过 城中,两岸酒家林立,是贵族富豪们宴游享 乐的场所。诗人夜泊秦淮,触景生情,写下 了这首感慨深沉的千古绝唱。
❖ 2.诗歌的首句是写景,严羽《沧浪诗话》称“发 句好,尤难得”。此句好在意象和动词的运用,短 短七字却写了四种意象:“烟”、“水”、“月”、 “沙”,而且运用了两个“笼”字把意象和谐地融 合在一起,生动地表现了薄雾笼罩寒水、清辉直泻 白沙的景象,为全诗创造了冷寂凄清的气氛。第二 句才点出了诗人的写景和活动的时间和地点,“夜” 点明时间,“秦淮”和“酒家”点出地点。而且 “夜泊秦淮”紧扣题目,“近酒家”又起到引起下 文的作用。
官能享受、咀嚼闲适生活 4、诗歌风格:或清迈隽永,或绮丽
浓艳
杜牧:不但是晚唐时期的杰
出诗人,也是那个时期著名的 “文赋”和古文大家。诗歌方 面,人称为“小杜”,与李商 隐并称为“小李杜”。古文方 面,多为针砭时事的作品。在 “赋”这种文体由骈骊趋向散 文化的进程中作出了卓越的贡 献,在“唐宋古文运动”中自 觉的用古文的写作方法作赋, 形成了区别于“汉赋”、“骈 赋”和 “律赋”的独特文体 “文赋” 。《阿房宫赋》:历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关切熔铸于诗情画意
3
泊秦淮
之中。他的诗歌作品
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与晚唐气象紧密结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合,同样也体现了诗
4
山行
歌的现实主义传统精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神。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刘熙载《艺概》卷二《诗概》
李商隐
❖ 李商隐,字义山,号 玉谿生,有《李义山 诗集》。
❖ “直挥笔为文,不爱 攘取经史”
1、李商隐的人生遭遇及其灵心善感 的气质。李商隐生当末世,早岁孤 贫,后又陷于党争之中,抑郁不得 志,终年丧妻,一生之中屡屡为情 爱而痛苦。这样的生或遭际,形成 了他忧郁感伤的性格。同时他又天 赋才情,灵心善感,感情丰富细腻, 这综合起来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 很大影响。
鎏金铜观音造像(五代)
晚唐诗人心态
晚唐诗歌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 下发展的。生活于这样时代的诗人, 他们的思想、心态与艺术追求,与他 们的前辈中唐诗人已有所不同。
中唐时期虽是大乱之后,但士人 却对王朝的“中兴”抱有希望,他们 的精神面貌不失昂扬奋发,常常表现 为积极进取,关注时弊民瘼的精神。 但到了晚唐,面对政治上不可收拾的 局面,他们则已深感无力回天,因而 在心态上蒙上一层暗淡、伤感的色调。 在这样一种心理状态下,晚唐的诗歌 总体面貌上已与前此诗歌有着不的特 征。
④咏物诗 柳 曾逐东风拂舞筵 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 已带斜阳又带蝉
创作中,出现了三种值得注意的走 向:一、情爱与绮艳题材增长,齐 梁声色又渐渐潜回唐代诗苑;二、 追求细美幽约;三、重主观、重心 灵世界的表现。李商隐正是受这一 走向推动,在表现包括爱情在内的 心灵世界方面作了重大开拓,同时 创造了“绮密瑰妍”的诗美。
❖ 诗歌巧设悬念,千门开,一骑来、妃子笑到底为何, 直至最后才含蓄揭开谜底:荔枝来。诗歌并没有明 白说唐玄宗如何荒淫好色,杨贵妃如何恃宠而骄, 而是通过门开、马来与妃子笑的鲜明对比来揭露。 妃子笑,可让人想到周幽王与褒姒;无人知,写唐 玄宗把送荔枝当成重大紧急之事,揭露皇帝为讨妃 子欢心无所不为的荒唐。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 杜牧之咏史诗经常用反用其事的笔调。这首诗中 杜牧把周瑜在赤壁战役中的巨大胜利,完全归之 于偶然的东风,这是很难想象的。他之所以这样 地写,恐怕用意还在于自负知兵,借史事以吐其 胸中抑郁不平之气。
❖ 这首诗具有史论色彩:
❖ 诗歌并无刻意的雕饰,似自然成章,然而又显得精 巧别致。诗歌突出的艺术特色当然是写景和抒情, 其写景善于巧妙地组合意象,不仅描摹如画,而且 渲染了气氛;其抒情不是直抒胸臆,而是采用了议 论和叙述的手法,依靠曲婉的寄托、暗示而传达出 来,所以造成了深沉婉曲的艺术效果,给人以寓意 含蓄、意在言外的感觉,耐人回味与琢磨。此外, 诗歌的语言也明显地体现了诗人自己的追求:“不 务奇丽,不涉习俗。”(《献诗启》)
杜牧诗歌的表现内容
杜牧的诗歌,从表现内容来看,大致有 以下几类:
❖ 政治咏怀诗 ❖ 咏史怀古诗 ❖ 写景纪行诗 ❖ 妇女题材诗
杜牧诗歌 ●咏史怀古
❖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其一)
❖ 长安回望绣成堆,
❖ 山顶千门次第开。
❖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本题共三首,是杜牧经过骊山华清宫时有感而作。 华清宫是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修建的行宫, 玄宗和杨贵妃曾在那里寻欢作乐。后代有许多诗 人写过以华清宫为题的咏史诗,而杜牧的这首绝 句尤为精妙绝伦,脍炙人口。此诗通过送荔枝这 一典型事件,鞭挞了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 活,有着以微见著的艺术效果。
❖ 最后一句委婉揭示了事件原委。门开、马奔、妃 子笑,原来是荔枝来了,但它不是正面说,而是 从反面说“无人知是荔枝来”。事情绝密,冒充 传递公文,批判了帝王贵妃的腐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