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李商隐杜牧
• 1、艰苦的童年时期(812—827,16岁前)。李商隐出 生于一个破落贵族和低级官僚的家庭,父李嗣做过获 嘉(河南新乡)县令,商隐即生于任所。3岁,父罢职 到江南绍兴、镇江做幕僚。10岁时父亲去世,离开江 南,在荥阳待了两年,后迁洛阳。12-17岁前,一面读 书,一面作短工零活(抄写)。“四海无可归之地, 九族无可倚之亲。------生人穷困,闻见所无。” (〈与裴氏姊书〉)。对没落贵族的嗟叹,对死去亲 人的缅忆,对穷困生活的感伤,形成极度抑郁的精神 状态,这对一个少年是残酷的,难以承受的,也影响 了其心理形成,这与日后的仕途坎坷汇合,不仅成为 李商隐晚年虔心向佛的伏根,也是他诗歌多感伤成分 的现实基础。
外调弘农(河南灵宝)尉。不久,与上司发生冲突, 请长假返京。此后,人事浮沉,在各种小官上变化, 却从未官及七品。
• 4、天涯漂泊的幕府生涯时期(847—858)。847年, 商隐入桂州刺史郑亚幕府,848年,就徐州幕,851年 妻王氏病逝。852年,入梓州刺史幕。这一时期,诗人 身心少有舒散,妻去世后,虔心佛教。
• 2、十年应举期(828应举—837登第)。遇到了一个影 响商隐一生的重要人物令狐楚。令狐楚,文宗时朝廷 元老,骈文甚至与韩文、杜诗并称。其任天平军节度 使时辟年仅18岁的商隐为巡官,从学习到生活无微不 至地关心,传授作文技巧,每去京城应考,“岁给资 装”,每有宴会,必带商隐参加,备加揄扬,“人誉 公怜,人僭公骂。”令狐楚去世,商隐痛不欲生: “百生终莫报,九死谅难追。”(〈撰彭阳公志文毕 有感〉)。商隐登第,有令狐 托主考官高楷的功劳,
涯的女子的思念。全诗围绕着“梦”来抒写 “远别”之情,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从梦醒 时的情景写起,而后将梦中和梦后、实境与幻 觉糅合在一起,最后方点明由于蓬山的阻隔才 导致了远别之恨。
安定城楼
•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 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 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 竟未休 。
• 李商隐与李白、李贺并称“三李”,但 生活环境与思想极不相同。以都写过的
“夕阳”意象为例。李白“江城如画里, 山晚望晴空”(《宣州谢脁楼》),盛
唐的恢弘气度;李贺“白景归西山,碧
华上迢迢”,日落西山,昏暗中还有碧 色,中唐特点;李商隐“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唐祚将沦”,百感苍 茫——唐王朝崩溃前夕的写照。
• 无题诗是李商隐别具一格的创造,作品大多以 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意境要缈,情思宛转, 辞藻精丽,声调和美,读来令人回肠荡气。这 些作品并非一时一地之作,也没有统一的构思 贯穿起来,而是诗人生活中随时触发的各种感 受与兴会的点滴结晶。尽管内容各别,大都属 于诗中之意不便明言或意绪复杂,难以立题概 括的情况,因此统名之为“无题”。
• 李商隐的无题诗是古典艺术的瑰宝,那些托意 在有无之间的,所集中抒写的悲剧性爱情相思, 那种期待与失望、痛苦与留恋、执着与彷徨交 织一起的矛盾心情,极富感染力,令人肝肠百 转,其伤感意绪又与整个时代心理息息相通, 启人思索。借艺术形象的整体托寓较为概括、 抽象的感情内容的写法,是无题诗的特点,也 是李商隐对传统比兴寄托手法的发展。正因如 此,无题诗艺术精美绝伦,深情绵邈,典丽精 工,特别富有含蓄美、朦胧美。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颈联是实境与幻觉 的交融,通过对室内氛 围的细致刻画,用往昔 爱情生活的美好来反衬 如今室空人散的孤寂与 落寞。就这样,抒情主 人公逐渐清醒过来。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
尾联用汉武帝寻仙不遇之事,点明天涯阻 隔、相见实难,令人回味无穷。
李商隐这首无题七律写一位男子对远隔天
• 诗人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生命中不 能承受之重”,这种身世经历对其思想 和创作无疑产生了深刻影响。“中路因 循我所长,古来才命两相妨。”(《有 感》)其艺术创造为悲剧气氛所笼罩, 而这又典型地体现在其爱情诗,尤其是 无题诗中。
清代刻本《樊南文集补编》
二、李商隐的无题诗
无题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 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 翠,麝熏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 隔蓬山一万重 !
但实际上仍是令狐楚的面子。与令狐的关系,在日后 又成为商隐一个沉重的心理重压。
• 3、长安为中心的求仕活动时期(838—847)。 商隐中进士不久,便到泾原(甘肃泾州)节度 使王茂元幕下做幕僚,娶王小女为妻,从此陷 入牛李党争的旋涡。
• 牛党:牛僧儒(重科第)——令狐楚父子
• 李党:李德裕(重门第)——王茂元。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
诗首二句诗人登楼即景,即景生情,胸中 有无限感慨。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
三、四句以贾谊献策不被采 纳与王粲避乱荆州依附他人这两 位古人的遭遇自比,十分贴切自 然。虽然李商隐仕途受挫,但这 丝毫不减他的豪情壮志。
第八节 李商隐与杜牧
一、李商隐生平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唐 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二十五岁进士及 第。后来因为他触犯了朋党之争,一直遭排挤, 只当过幕僚等,潦倒一生。他的诗深于寄托, 工于比兴,用典工巧,表现婉曲,意境含蓄, 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对后世的诗歌、词、 戏曲等创作样式有很大的影响。
•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首联凌空而起,似感突兀,下句则直接写景, 突出诗人忽然梦醒后的孤寂、惆怅的感受,而 梦醒后的空寂更证实了梦境的虚幻。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颔联用细节描写表现出诗人 梦醒后刻骨的相思之情。因为远 别,故只在梦境中欢聚,而美梦 惊醒后则是更深的思念。强烈的 思念促使抒情主人公不等墨磨浓 就奋笔疾书。
• 中进士后,要由吏部“释褐”考试合格才能放 官,由于牛党排挤,尽汀洲。 •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登楼。 •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鵷雏竟未休。 • 839年,终于考试入选,授秘书省校书郎,但再遭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