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应对国外反倾销问题探析开题报告

中国应对国外反倾销问题探析开题报告

3.积极应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结论
参考文献
谢辞
原创性声明
四、论文进度安排
1、2012年11月1日——11月29日:选题,完成开题报告。
2、2012年11月30日——12月20日:完成论文初稿、外文翻译。
3、2012年12月24至28日:论文中期检查。
4、2012年12月29日——2013年4月25日: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毕业论文第二阶段指导。
反倾销是世贸组织允许采取的维护公平贸易和保护国内相关产业的合法手段,中国赞成和支持这一措施,并一贯反对以倾销方式破坏公平贸易竞争的秩序,反对以倾销损害贸易伙伴国相关企业的利益。但是,中国坚决反对滥用反倾销,把反倾销变成进行贸易保护和歧视性政策的手段。现在,确实有一些国家利用某些贸易纠纷案件,把反倾销作为贸易保护的工具,人为地夸大对方国家所谓倾销的幅度,并采取相关反倾销措施,给贸易出口国造成不应当的损失,给这些国家出口造成人为的壁垒,给国际贸易公平秩序造成摩擦和动荡。
12.姜国庆、贾维璃.反倾销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趋势[J].商场现代化,2008(1)
13.姜欣.浅析我国应对反倾销的价格策略[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8,(2)
14.Berg,A.andPattillo,C.PredietingCurreneyCrises:ThehidieatorsAPProachandanAltemanee,1999,18(4),pp.561一586.
导师
黄艳
学生姓名
罗煜坤
学号
090807147
专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一、选题的意义
倾销是指一国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进入另一国市场的行为。具体是指商品进入一国的市场价格低于其在另一国市场上的价格,或者指在不同国家的市场上以人为的差别价格销售商品的行为。构成倾销需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出口商在国内市场具有一定的垄断地位,而国际市场上该产品的价格弹性大于本国国内;二是存在地理或关税上的壁垒,使得倾销到国外的商品不再低价流入国内市场。倾销作为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给进口国的经济或生产者利益造成了损害,干扰进口国的市场经济秩序,不利于进口国自身经济的成长和发展。
5.张程程及许俊在《中国反倾销遭遇战对策分析》(《中国产业》2011年)中认为:如今,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中国产品从品种到质量都具备了很强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其价格竞争力更成为各国相关业界“排外”的主要诱因。因此,反倾销已经成为当代国际贸易中最常用的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我国面临着严峻的反倾销之战。为了尽量减轻反倾销对我国外贸乃至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我们需要清醒分析反倾销遭遇战的现状及成因,进而以全方位的有效对策来积极、妥善地处理和解决这一问题。
15.Finger,J·M.”ThehidustryCountryhicideneeofLess-than-valueCausesintheU.S.lmP0rt”,1981.21,PP.325一340.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注:1、课题类型:设计或论文
2.加强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沟通、交流及经济合作,早日摆脱“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待遇
3.鼓励国内企业积极应诉
(二)行业协会方面
1.建立出口价格协调机制
2.加强为企业提供信息的能力
3.加强与其他国家行业协会的沟通
4.提高协会应诉能力
(三)我国企业方面
1.转变生产模式,提高竞争力
2.转变营销观念,实施多元化国际营销战略
(二)发达国家的原因
(三)发展中国家的原因
1.与中国产业结构相似
2.效仿发达国家对中国设限更强于发达国家
3.对“非市场经济国家”中国的排斥
(四)中国自身的原因
1.中国对外贸易的竞争优势所构成的威胁
2.出口结构失衡
3.缺乏完善反倾销预警机制
四、我国应对国外反倾销的具体措施
(一)政府方面
1.完善我国反倾销预警机制及反倾销立法
5、2013年4月26日——5月9日:完成论文正稿,上交全套论文资料。
五、参考文献
1.焦芳.主要国家(地区)对中国反倾销特征比较分析:1995—2009年[N].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1(5)
2.石佩艳.发展中国家对华反倾销问题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3.江明.反倾销调查频发板子为何总打在中企身上[N].中国贸易报,2010-9-6
4.刘静静.美国对华反倾销及中国的应对策略[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0年版
5.张程程、许俊.中国反倾销遭遇战对策分析[J].中国产业,2011(5)
6.程欣.美国对中国反倾销的动因、贸易效应及其作用机理[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7.侯兴政.全球与中国反倾销调查研究—特征、影响因素及对策[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8.刘茜茜.反倾销中的中美贸易摩擦问题研究[J].经济论坛.2010(5)
9.高永富.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研究[J].国际贸易,2009(2)
10.李钢,王小刚.中国反倾销调查形势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32)
11.唐峻,邹书利.地方行业协会在反倾销中的功能分析[J].改革与战略,2009(9)
二、文献综述
1.石佩艳在《发展中国家对华反倾销问题研究》中提出:反倾销作为WTO体系下有效的贸易保护手段之一,已经被世界各国应用了两百多年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世贸组织各成员国关税幅度的逐渐缩减,反倾销措施便越来越多地被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用来保护国内产业和企业,国际反倾销的愈演愈烈已经逐渐成为一种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已经取代发达国家,成为对华发起反倾销调查的主体。加之以印度、阿根廷、巴西、墨西哥等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在反倾销案件处理上往往存在较大随意性和透明性,于是频繁的对华提起反倾销指控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对外贸易的正常发展,甚至威胁到我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长期建立起的良好贸易关系。而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增速放缓,为了保护国内产业不受国外产品的冲击,各国纷纷采取了包括反倾销在内的一系列贸易保护手段,至此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全球面临着一场更加激烈的反倾销浪潮。中国作为WTO成员国内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更应当审视国际经济新形势,结合当前国际反倾销的特点,尤其是典型发展中国家针对中国的反倾销特点,积极研究应对措施,改善对外贸易环境,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快速、持续、健康的发展。
3.焦芳在《主要国家(地区)对中国反倾销特征比较分析:1995—2009年》中认为:世界上最早的反倾销立法可以追溯到 1904 年,当时加拿大政府为了平衡国内钢铁制造商和广大农民在是否提高关税问题上的利益冲突设计了这种新的抵制不公平贸易的手段,在随后的几年中,澳大利亚(1906 年)、南非(1914 年)、美国(1916 年)、日本(1920 年)、新西兰(1921 年)也先后制定了自己的反倾销法。但是在 20 世纪 80 年代以前这段很漫长的时间内,反倾销的使用只局限于少数几个国家,发起的调查数量极其有限,最终导致采取反倾销措施的案例更是寥寥无几。随着 GATT 连续八轮的贸易谈判,各缔约方的进口关税出现大幅下降,配额、许可证等传统的非关税壁垒也不断消除,已经无法在经济出现停滞或者衰退来临时为国内企业提供足够的贸易保护,这时,反倾销作为 WTO 认可的保护国内产业的三大措施(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之一开始受到人们关注,并因其良好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逐渐发展成为世界各国(地区)最普遍采用的贸易保护主义工具。中国是反倾销行为最大的受害国,自 1995 年WTO 成立以来,已经连续 15 年成为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被实施的反倾销措施占到全世界总量的 22.67%,且呈现总体上升趋势,与中国在世界出口中的地位明显不相称。为减轻反倾销对中国企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所造成的严重影响,亟需探索建立良好的反倾销预警机制,而研究主要对中国反倾销国家的特征并进行比较分析就是迈向这一目标的第一步。
武汉轻工大学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2013届
毕业论文题目:中国应对国外反倾销问题探析
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名称国际经济与贸易
学生姓名罗煜坤
学生学号0908*****
指导教师黄艳
2012年11月29日
武汉轻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学生开题报告表
课题名称
中国应对国外反倾销问题探析
课题类型
论文
课题来源
自拟课题
4.程欣在《美国对中国反倾销的动因、贸易效应及其作用机理》中认为:中国遭受的美国发起的反倾销案件数量在急剧增长,2007-2009年美国超过欧盟对中国反倾销案件总数居各国之首,中国已取代日本成为美国提起反倾销调查案件数量最多的国家,造成了反倾销的贸易效应,对中美双边贸易构成严峻挑战。反倾销动因早已超过了维护公平竞争的限度。因此,全面深入研究美国对中国反倾销行动的动因,并阐述各种贸易效应,发现动因与反倾销贸易效应之间具有复杂联系,进而从动因角度揭示美国对中国反倾销的贸易效应作用机理。
了解倾销的概念之后,顾名思义反倾销就是指进口国反倾销当局依法对进口国产业造成了损害的倾销行为采取反制措施,以抵消损害后果的法律行为。最终的反倾销措施就是对倾销企业征收反倾销税,提高进口关税水平。反倾销作为世界贸易组织认定和许可的贸易保护措施,是国际通行的保护国内产业的手段,也是用来对付不公平竞争的必要工具。根据WTO《反倾销协议》,各国要对某个进口产品征收反倾销税需要证明其存在倾销和其对进口国国内同类产业造成损害,不过该协议没有作出具体判断。所以,反倾销措施这个WTO允许的保护本国产业的合法手段,就被各国频频用来反对其他国家的“不公平”竞争。随着各国关税的进一步降低,用关税壁垒保护国内产业已不大可能,而且关税减让是双方的,任何一方不得任意提高,而反倾销税的实施是单方的,进口国有自由裁量权,反倾销税也普遍高于关税,因此各国普遍采用这种既合法又便利的方法,转嫁经济危机,保护国内工业,甚至扩大本国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将进口产品挤出国内市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