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正当防卫案例分析

正当防卫案例分析

正当防卫案例分析
案情介绍:
2012年11月15日2时许,被告人宋某和其女朋友扶着腿部骨折的堂弟行走,遇到醉酒后的被害人张某及其朋友李某、邱某,张某见宋某的堂弟被搀扶着即向其挑衅,要求其给自己敬礼,宋某一方三人见对方醉酒未予纠缠,但张某仍对宋某的堂弟骂骂咧咧,二人发生口角,张某拿起一个“请勿停车”的黄色塑料牌冲上前欲砸宋某的堂弟,宋某见状上前用左手挡住停车牌,用右手击打张某的面部,并将张某抱住将其推倒在地,致使张某头部撞击到地面受伤,无法自行爬起。

李某等人报警后,警方赶至将双方带离现场。

2012年11月15日3时许,被害人张某从派出所出来后感觉冷、想睡觉,李某等人遂将张某扶至宾馆休息后离开。

同日11时许,张某的朋友来宾馆查看张某,发现张某已无意识、小便失禁,遂将张某送到医院抢救。

经鉴定,张某的损伤程度为重伤。

经查,可排除张某被李某等人扶至宾馆房间至张某的朋友发现张某昏迷期间受到其他伤害或意外的可能性。

经法院审理认定,宋某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八年。

被告宋某的辩护人认为,被告人宋某的行为系正当防卫,不构成故意伤害罪;被害人张某的诉讼代理人认为,宋某的行为不属于正当防卫,应认定为故意伤害罪;公诉人的公诉意见为宋某的行为为防卫过当,应从轻处罚。

法院认为,被告人宋某遇事不能冷静处理,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重伤,其行为已构成故意伤害罪,应依法惩处。

对公诉人的公诉意见,法院认为,被害人张某手持黄色塑料牌砸向宋某堂弟时,宋某用手将张某手中的塑料牌挡住,此时张某对宋某的侵害行为已被宋某有效制止,随后宋某在张某未实施新的侵害行为时,出拳击打张某面部,将张某抱住并推倒在地,致张某头部着地受伤。

由此可见,宋某对被害人实施的伤害行为,客观上并不是发生在张某正在对宋某堂弟实施侵害之时,不是为了制止正在发生的不法侵害行为。

主观上,宋某并不是为了使堂弟免受张某的侵害,而是在明知自己是用拳头击打他人头部、将他人推到会导致张某伤害后果发生的情况下,对伤害后果的发生采取了放任的态度。

宋某的行为不具备正当防卫的防卫时机、防卫目的,不属于正当防卫或者防卫过当。

案件来源:真实案件
案件焦点:一、宋某主观上是否具有防卫意识?
二、宋某的行为是否符合正当防卫的防卫时机?
三、本案中宋某的行为是否超过防卫的必要限度?
分析与结论:
一、对于第一个焦点,法院认为,宋某对张某的伤害行为,客观上不是发生在张某正在对宋某堂弟实施侵害之时,不是为了制止正在实施的侵害,因此不具备正当防卫的防卫意图。

辩护方和公诉人则认为宋某具备正当防卫的防卫意图。

笔者认为,本案中,宋某的实施防卫行为的主观意图,是为了避免其堂弟的人身权利受到侵害,符合正当防卫的主观条件。

一方面,在防卫认识方面,防卫人宋某对不法侵害是有所认识的,亦即,当时主要是基于醉酒张某在与宋某堂弟发生口角后,在张某拿起“请勿停车”的黄色塑料牌冲上前欲砸宋某的堂弟,使腿部本来就有骨折的堂弟处于紧迫的危险之情境下,宋某才进行了必要防卫。

由此,宋某认识到其堂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处于危险之中,因而具有防卫意识。

另一方面,宋某在认识到以上不法侵害正在发生的情况下,才奋起反抗,用左手挡住停车牌,用右拳击打张某头部一拳,并将张某抱住、推倒在地,这一系列的反击行为都是旨在保护堂弟的生命健康安全。

笔者认为,法院作出上述判断的原因,在于将宋某左手格挡塑料牌的行为和用右拳击打张某面部并将张某推到在地的行为割裂来看,认为前一行为具有防卫目的,后一行为则是主观上具有报复心理的行为。

但是,事实上,这两行为是连贯的,是一系列的动作,人为地割裂来看是值得商榷的。

另外,法院忽略了宋某作出后一行为的目的并非是要致张某重伤,二人素不相识,且在张某第一次挑衅时宋某因理解其醉酒而未予指责和纠缠,可见其并没有要致张某重伤的故意。

最后,用拳击打他人面部、将他人抱住并推倒在地是否属于公知范围内会导致他人重伤的行为也有待证实,而法院并没有这方面的证据,而只是武断地认定其为明知会产生这样的结果而主观放任,笔者认为,这是不可取的。

本文认为,本案中,宋某在其堂弟有遭受暴力侵害的急迫状态之下,只有保护堂弟的生命健康安全主观意思,并不存有“明知”、“希望或放任”伤害他人的心理状态,不与故意伤害罪的主观方面相一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