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1课时【学习目标】1.积累生字词。
2.把握文章结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理解对比和过渡的作用。
4.把握重点词语的含义。
【诊断性练习】1.默读课文,结合注释,把你认为重点的词语抄下来并记住它们。
2.依题目所示,用“//”将课文划分成两部分,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两部分重点突出的内容。
(在原文相应的位置做好旁批)3.探究课文,合作完成:课文两部分内容是怎样衔接的?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理解词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中“似乎”、“确凿”各是什么意思?放在一起使用是否矛盾?为什么?【巩固性练习】5.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菜畦.()脑髓.()yōng肿()轻jié()6.根据下面的解释,在括号里填写出自本课的词语或短语。
①确实。
()②形容人声喧闹。
()③少有人来。
()7.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含义。
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
8.小组讨论:(1)试举出本文中一两处对比并简述其作用。
(2)三味书屋与百草园在内容上是什么关系?这样安排有什么表达效果?新罗区党建创新课题七年级语文学科“三导式”学习资料 1 (共70页)第2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景物描写的方法。
2.体会本文动作描写的妙处。
【诊断性练习】1.朗读课文第二段,完成下列各题。
独立思考,完成:(1)这段文字是从哪些角度描写景物的?举例说明。
(2)本段重点描写了哪个地方的景物?本段景物描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请简述本段景物描写的顺序。
(4)本段用词极为准确、生动,如“肥胖”写出了黄蜂的体态特征,体现了儿童特别的感觉。
请你再举一两个例子分析说明。
2.雪地捕鸟这段文字总共不到70个字,连用9个表达动作的词,请品味其妙处。
【巩固性练习】(选做一题)3.根据上下文弄懂语句的意思,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文章的语意重点。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中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请你仿写一段话。
)新罗区党建创新课题七年级语文学科“三导式”学习资料 2 (共70页)4.比较阅读甲乙选段,回答文后(1)-(5)题。
【甲】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乙】自从唐人写了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诗,多有人把它当作品评山水的论断。
殊不知原诗只是着力烘托桂林山水的妙处,并非要褒贬天下山水。
本来天下山水各有各的特殊风致,桂林山水那种清奇峭拔的神态,自然是绝世少有的。
尤其是从桂林到阳朔,一百六十里漓江水路,满眼画花绣水,更是大自然的千古杰作。
瞧瞧那漓水,碧绿碧绿的,绿得像最醇的青梅名酒,看一眼也叫人心醉。
再瞧瞧那沿江攒聚的怪石奇峰,峰峰都是瘦骨嶙峋的,却又那样玲珑剔透,千奇百怪,有的像大象在江边饮水,有的像天马腾空欲飞,随着你的想像,可以变幻成各种各样神奇的物体。
这种奇景,古往今来,不知道有多少诗人画诗,想要用诗句、用彩笔描绘出来,到底又有谁能描绘得出那山水的精髓?凭我一枝钝笔,更无法替山水传神,原谅我不在这方面多费笔墨。
有点东西却特别触动我的心灵。
我也算游历过不少名山大川,从来却没见过一座山,这们凝结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感情;没见过一条水,这样洋溢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想像。
只有桂林山水。
如果你不嫌烦,且请闭上眼,随我从桂林到阳朔去神游一番看个究竟。
最好是坐一只竹篷小船,正是顺水,船稳,舱里又眼亮,一路山光水色,紧围着你。
假使你的眼福好,赶天气晴朗,水面平得像玻璃,满江就会画着一片一片淡墨色的山影,晕糊糊的,使人恍惚沉进最恬静的梦境去。
(1)甲、乙两文都是写景,但甲文写的是的景色,乙文写的景色。
(2)用原文的词语概括所写景物的特点,甲文可以用概括,乙文可以用来概括。
(3)用横线在甲文中划出总写句,在乙文第二段中画出议论、抒情的句子。
(4)两文描写人体验景物的程序不同,从甲文中“不必说……不必说……单是……”可以看出作者是由到来写景的,从乙文中“随我从桂林到阳朔神游一番,看个究竟”,可以看出作者是用的方式,把读者引入画山绣水之中的。
(5)作者写景的目的不同,甲文写景是,乙文写景是。
新罗区党建创新课题七年级语文学科“三导式”学习资料 3 (共70页)二爸爸的花儿落了第1课时【学习目标】1.积累语言,丰富词汇。
2.合作学习,理清本文线索,积极探讨课文内容。
【诊断性练习】1.请试着给加点的字注音。
掸.()子咻.()咻玉簪.()骊.()歌花圃.()衣襟.()2.试着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①挪窝儿:②咻咻:③骊歌:3.这篇文章用的是双线并行的结构,有哪两条线索?怎样贯穿全文?请分析把握。
4.“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个题目语带双关,含义丰富,既指,又指。
【巩固性练习】5.你能根据拼音填写出相应的汉字吗?肿zhànɡ()叮zhǔ()恐jù()催cù()biàn()子懒duò()ténɡ()鞭chǐ()笑抽tì()6.找出课文中的插叙,看看它们有什么作用。
7.“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呢!”这是本文主人公“英子”在小学毕业典礼上面对成长时的矛盾心理。
成长中的你,对于长大怀有怎样的心情呢?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说理由。
新罗区党建创新课题七年级语文学科“三导式”学习资料 4 (共70页)第2课时【学习目标】1.合作学习,感知语言。
2.类文阅读,提升能力。
【诊断性练习】1.品味下面的句子,说说它们的含义。
(1)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2)“老高,我知道是什么事了。
我就去医院。
”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3)我默念着: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2.阅读片断,回答问题。
韩主任已经上台了。
他很正经地说:“各位同学都毕业了,就要离开上了六年的小学到中学去读书,做了中学生就不是小孩子了,当你们回到小学来看老师的时候,我一定高兴地看到你们都长高了,长大了……”于是我唱了五年的骊歌,现在轮到同学们唱给我们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我哭了,我们毕业生都哭了。
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呢!当我们回到小学来的时候,无论长得多么高,多么大,老师!你们要永远拿我当个孩子呀!(1)请简要概括韩主任讲话的内容。
(2)“我唱了五年的骊歌”的含义是什么?(3)你知道“长亭外,……惟有别离多……”这首歌的词作者是谁吗?这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感情?(4)试着分析“芳草碧连天”一句的意境。
新罗区党建创新课题七年级语文学科“三导式”学习资料 5 (共70页)【巩固性练习】记得七八岁的时候,我写了第一首诗。
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的,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
”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
我既腼腆又得意洋洋,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写的。
她高兴地再次拥抱了我。
整个下午,我用最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重新誉写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描上了一圈花边。
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平平整整放在餐桌上。
七点。
七点一刻。
七点半。
父亲还没有回来。
我简直急不可耐了。
他是一家影片公司的重要人物,写过好多剧本。
快到八点钟时,父亲终于推门而入。
他进了饭厅,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诗吸引住了。
我紧张极了。
“这是什么?”他伸手拿起了我的诗。
“亲爱的,发生了件奇妙的事。
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
“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
”父亲开始读诗。
我把头埋得低低的。
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几个小时。
“我看糟糕透了。
”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3.当母亲已经看了巴迪的诗并赞扬他后,巴迪为什么还要认真重新誊写一遍,并给它描上花边?4.第三自然段运用了哪些表示时间的词语?表现了巴迪怎样的心情?5.当母亲赞扬“我”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当父亲说“糟糕透了”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6.你认为“精彩极了”“糟糕透了”是怎样的两种评价?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对待?新罗区党建创新课题七年级语文学科“三导式”学习资料 6 (共70页)三丑小鸭【学习目标】1.自主学习,掌握并运用字词。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3.揣摩语言,体味童话的艺术魅力。
【诊断性练习】1.①给加点字注音。
挨啄.()讪.笑()涨.红()沼.泽()骇.人()迸.出()木屐.()飕.飕()②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来势汹汹:沮丧:恭恭敬敬:2.这篇童话写了丑小鸭的成长过程,按下面的提示对课文进行划分。
诞生(第自然段)→磨难(第自然段)→升华(第自然段)3.阅读丑小鸭经历磨难的部分,简要回答以下问题。
①丑小鸭经历了哪些磨难?②面对这些磨难,丑小鸭是怎样对待的?从中你受到哪些启发?4.品味下面的句子,说说它们的含义。
①只要别的鸭儿准许他和他们生活在一起,他就已经很满意了——可怜的丑东西!②他感到太幸福了。
但他一点也不骄傲,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不会骄傲的。
新罗区党建创新课题七年级语文学科“三导式”学习资料7 (共70页)【巩固性练习】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丑小鸭》的作者是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安徒生,课文节选自《安徒生童话故事选》。
B.文中的丑小鸭是一个软弱无能的形象,作者通过这一形象告诉人们:面对生活中的强权要敢于抗争。
C.文中的丑小鸭有着美丽而善良的心灵,有着自己一份美好而执著的理想,并能为自己的理想去不懈地奋斗。
D.这篇童话事实上可以看做是安徒生的自传,描写他童年和青年时代所遭受的苦难,他对美的追求和向往,以及他通过重重苦难后所得到的艺术创作上的成就和精神上的安慰。
2.从丑小鸭身上体现出了哪些优秀品质?3.丑小鸭变成了一只天鹅,这完全是偶然的变化吗?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4.课文中的丑小鸭不止一次地感到“幸福”,那么“幸福”究竟是什么呢?结合你对课文的理解,体验“丑小鸭”的内心感受,以“幸福”为开头写一组排比句。